李剛
【摘 要】 根據2015年《高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以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分析其重點內容,并為考生提出應試策略,以幫助考生提高學習效率,順利通過高級會計實務的考試。
【關鍵詞】 高級會計實務; 考試大綱; 復習重點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13-0125-07
2015年高級會計師考試將于9月13日舉行。合理計劃、提前學習是成功的一半。本文根據2015年《高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以圖表和文字相結合方式分析各章重點內容,以期幫助考生理清思路,掌握各章主要內容,提高學習效率,順利通過2015年高級會計實務的考試。
一、備考策略
(一)選擇考試用書
對高級會計師考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領導小組辦公室只制發《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沒有統一的指定用書。考試大綱由三部分內容構成:說明、考試內容和考試樣題,考試大綱里雖然有“考試樣題”,但是沒有案例習題,因此,考生應當選擇一本輔導用書,加強練習。
(二)把握備考時間
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的應試者應具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據中國會計視野網站的調查,50.58%的應試者在考前一個月開始備考,28.88%的應試者在考前兩個月開始備考,高級會計實務考試難度不大,所以復習時間不用太長。
(三)考試特點解讀
考試的題型:案例分析題。結合實際工作列舉案例,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運用現行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解釋分析。
考試題量:《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自2005年試行考試以來均為九個案例,有兩題是任選一題,即作答八道題。
測試要求:為了考核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級會計實務》采用開卷考試,題量較大,但是難度不大。
1.開卷考試:即使是開卷考試,也應該認真閱讀大綱,把握主要知識點,不能依賴考場開卷,熟悉現行會計制度法規,提高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2.題量大:九個案例,可以先選擇自己熟悉的知識點的案例作答,比如熟悉企業相關內容,可以先作答有關企業的案例,若是熟悉行政事業單位業務的,可以先答行政事業單位的案例。
3.時間緊:分配好答題時間,考試時間210分鐘,大案例30分鐘,小案例20分鐘,盡可能提高答題速度,這就要求考生不僅熟練掌握考試大綱內容,而且總結、歸納、閱讀能力要強。
4.答題模式固定:對于案例的分析題,在答題時,一般具有固定模式。一是判斷做法是否正確,大多案例都有問題,所以回答“不正確”;二是簡要說明理由,回答相關法律法規內容,一定言簡意賅;三是作出正確的處理,這就需要考生進行計算分析或正確回答問題。
(四)制定復習計劃
高級會計實務是在4月份報名,9月份考試,考生大多是單位業務骨干,必須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兼顧好工作和學習,每天都要學習有關課程內容,至少2個小時。力爭學習三遍,第一遍通讀,大體看看大綱主要內容;第二遍細讀,要結合大綱適當做些練習;第三遍精讀,結合歷年考題,參考答案提示,掌握答題要領,進入考試狀態。
二、各章主要內容及重要程度(見表1)
三、第一章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重點內容解析
(一)財務戰略目標(見表2)
(二)財務戰略的內涵與特征(見表3)
(三)財務戰略分類(見表4)
(四)基于經濟周期的財務戰略選擇(見表5)
(五)基于企業發展階段的財務戰略選擇
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財務戰略特征見表6。
(六)投資戰略概述(見表7)
1.直接投資戰略選擇(見表8)
2.間接投資戰略選擇(見表9)
3.投資時機戰略選擇
經營成功的企業投資一般是將多種產品分布在企業發展時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組合,主要有四種模式(見表10):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經營戰略選擇下述四種投資組合之一或某一模式的變形。
4.投資期限戰略選擇(見表11)
(七)融資戰略的概述(見表12)
(八)融資戰略選擇
1.融資戰略選擇的原則
融資戰略選擇應遵循的原則包括:(1)融資低成本原則;(2)融資規模合理原則;(3)融資結構合理原則;(4)融資時機最佳原則;(5)融資風險可控原則。
2.融資戰略的類型選擇
(1)基于融資方式的戰略選擇(見表13)
(2)基于資本結構優化的戰略選擇(見表14)
(3)基于投資戰略的融資戰略選擇(見表15)
(九)分配戰略的概述(見表16)
(十)股利分配戰略選擇
1.股利分配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
(1)法律因素:1)資本限制;2)償債能力的限制;3)內部積累的限制。
(2)債務(合同)條款因素:1)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減流動負債)低于某一水平,企業不得支付股利;2)企業只有在新增利潤的條件下才可進行股利分配;3)企業只有先滿足累計優先股股利后才可進行普通股股利分配。這些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債權人和優先股東的利益。
(3)股東類型因素:1)為保證控制權而限制股利支付;2)為避稅的目的而限制股利支付;3)為了取得收益而要求支付股利;4)為回避風險而要求支付股利;5)不同的心理偏好和金融傳統。
(4)經濟因素:1)現金流量因素;2)籌資能力因素;3)投資機會因素;4)公司加權資金成本;5)股利分配的慣性。
2.股利分配戰略選擇的類型
(1)剩余股利戰略;(2)穩定或持續增加的股利戰略;(3)固定股利支付率戰略;(4)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戰略;(5)零股利戰略。
(十一)職能戰略的類型(見表17)
(十二)經營戰略的內涵與類型(見圖1)
(十三)公司戰略選擇
1.公司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1)公司過去的戰略;(2)戰略選擇決策者對風險的態度;(3)公司環境應變性;(4)公司文化與管理者風格;(5)競爭者的行為與反應;(6)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限。
2.成長型戰略選擇:(1)成長型戰略的特征;(2)成長型戰略的適用條件。
3.穩定型戰略選擇:(1)穩定型戰略的特征;(2)穩定型戰略的適用條件。
4.收縮型戰略選擇:(1)收縮型戰略的特征;(2)收縮型戰略的適用條件。
(十四)收縮型戰略的類型(見表18)
(十五)穩定型戰略的類型(見表19)
(十六)成長型戰略的類型(見表20)
四、第二章投融資決策與資金管理重點內容解析
(一)現金流量的估計(見表21)
(二)投資決策方法的特殊應用(見圖2)
(三)投資收益率法
投資收益率法是將一個項目整個壽命期的預期現金流平均為年度現金流,再除以期初的投資支出,是一種平均收益率的方法,也叫資產收益率法、會計收益率法。
決策原則:比率越高越好。
投資收益率法的主要缺點是未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四)現值指數法(見表22)
(五)內含報酬率法(見表23)
凈現值法與內含報酬率法的比較:
1.凈現值法與資本成本
一個項目凈現值的大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現金流量;二是資本成本。當現金流量既定時,資本成本的高低就成為決定性的因素。見圖3。
2.獨立項目的評估
對于獨立項目,不論是采用凈現值法,還是內含報酬率法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
3.互斥項目的評估
對于互斥項目,NPV法與IRR法可能導致不同的結論。此時應該采取凈現值法。
理由:NPV法假設現金流入量還可以當前的資金成本進行再投資;而IRR法則是假設現金流量可以當前的內部收益率進行再投資。一般認為,現金流量以資本成本作為再投資的假設較為合理。
4.多個IRR問題
內含報酬率法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多重根的問題:即每次現金流改變符號,就可能產生一個新的內含報酬率法。也就是說,IRR法在非常態現金流的情況下,會有多個內含報酬率法,而這多個內含報酬率法往往均無實際的經濟意義。
五、第三章企業預算管理重點內容解析(見圖4)
(下轉2015年第14期)
【參考文獻】
[1] 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領導小組辦公室.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大綱[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5.
[2] 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S].2013.
[3]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S].2014.
[4] 財政部.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規定[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