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森
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七星泡農場醫院內科
肝硬化腹水的西醫內科治療
徐懷森
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七星泡農場醫院內科
肝硬化腹水通俗的叫法是肝腹水。正常人的腹腔一般有50毫升左右的游離腹水,對于臟器具有潤滑的作用,如果腹腔內游離液體過多時,就稱之為腹水。肝硬化腹水屬于慢性肝病的一種。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減退,導致門靜脈形成高壓狀態,并使脾臟腫大,進而不吸收維生素和蛋白質,最終致使蛋白液滲出,具有這種癥狀的患者即患有腹水癥。基于此,在積累臨床病例資料、總結治療過程和效果的基礎上,探討肝硬化腹水的西醫內科治療方法,以期為業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
肝硬化是一種彌漫性、進行性慢性肝病,它往往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屬于肝臟纖維化發展的最后階段。肝硬化的早期癥狀比較輕,癥狀大多表現為胃口不好、惡心嘔吐、右上腹脹痛并伴有腹瀉等。肝硬化的晚期,主要是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不全而誘發的一系列并發癥,包括腹水、肝性腦病、自發性腹膜炎、肝病綜合征和肝癌等。其中,中晚期肝硬化的一種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腹水,肝硬化患者如果出現腹水的現象,預后則具有極差的效果,而且患者的生活質量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比較難治療,在西醫上目前主要采取保肝、利尿、支持、對癥治療。下面,通過對某醫院7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進行臨床治療進行研究和分析,最后得到治療的啟示。
2.1 患者的臨床資料
78例患者均住院治療一年,其中最長病程的為6年,最短的病程為6個月,而且都是出現腹水達2次以上,所有病例都通過CT、B超和生化檢查被確診為肝腹水。將者78例隨機分為兩組,39例為治療組,39例為對照組。其中:治療組包括18個男例、21個女病例,其中包括5例合并電解質紊亂的病例,年齡在48~80歲之間;對照組包括23個男病例、16個女病例,其中并發電解質紊亂3例、消化道出血1例,年齡在42~77歲之間。比較兩組病例的一般情況,差異不是很明顯,因此存在可比性。
2.2 相關的診斷治療方法
患者在醫院住院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臥床休息。因為肝臟在靜臥的時候,其血流量可比平時增加25%,有利于修復受的損肝組織。對于兩組病例,首先,給予常規的西藥保肝、利尿、支持:一是以1.5~2g/(kg·d)體重對于蛋白質進行計算。因為飲食如果具有高蛋白,則能夠促進受損害肝細胞的修復;二是以40~50g/ d的脂肪為最佳。患者一旦患上肝硬化,合成、分泌的膽汁會明顯減少,那么飲食中的的脂肪就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并且會導致肝內脂肪過多的沉積,進而影響肝糖原合成,最終患者的肝功能會減退;三是保持350~500g/d的糖類;四是補充礦物質。肝硬化時常導致缺乏鋅和鎂離子,所以應予以補充,并且應該對患者進行限水、限鈉、低鈉等的飲食控制。其次,對照組的患者在一天之內分兩次(每次40mg)口服應用螺內酯,同時靜點250ml注射液(40mg呋塞米加入10%的葡萄糖)。在以上的基礎上,治療組每天滴注1次多巴胺40mg。
3.1 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評判治療效果的標準分為三種,即顯效、有效和無效,它們的判斷標準分別如下: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通過B超探查患者的腹水被完全吸收,肝功能得到全面的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通過B超探查患者的腹水減少,部分改善了肝功能;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沒有減輕,通過B超探查患者的腹水沒有減少或者反而增多,病情逐漸惡化。
3.2 試驗病例的治療結果。在臨床上,治療組有29例具有顯著療效,6例比較有效,4例沒有產生治療效果;總的治療效率為89.7%;治療組有18例具有顯著療效,7例比較有效,14例沒有產生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達到64.1%。
腹水是臨床上肝硬化患者表現最突出的癥狀,這一癥狀表明患者的肝硬化已經從代償期轉為失代償期,在失代償期75%以上的患者具有腹水的癥狀。形成腹水的機制與下列全身和腹腔局部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其一,與增高的門靜脈壓力有關系。當門靜脈壓力大于300mmH2O(2.94KPa)時,患者腹腔內臟血管床增高的靜水壓,導致組織液回收減少,從而漏進腹腔之中;其二,低白蛋白血癥。30g/L以下的白蛋白狀態,會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導致血液成分外滲;其三,淋巴液生成過多。如果回流的肝靜脈受到阻礙,血漿由肝竇壁滲入竇旁間隙,致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正常值為每日1-3L,而此時為每日7-11L,超出胸導管的引流能力范圍,經肝包膜和肝門淋巴管,淋巴液就滲入患者的腹腔;其四,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致使腎鈉重吸收增加;其五,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使重吸收增加;其六,有效的循環血的容量不足。不斷增強的腎交感神經活動,降低了前列腺素、心房肽、激肽釋放酶-激肽的活性,導致腎血的流量,尿和鈉的排量減少。因此,西醫認為治療腹水的基本措施,應該著力改善肝臟的功能,主要包括多注意臨床休息、加強營養以及支持療法等,具體說就是限制水鈉的攝入、交替聯合使用利尿劑、排放腹水加上輸注白蛋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濃縮回輸腹水、實施腹腔-頸靜脈引流術等。
總之,下列的一些因素關乎肝硬化失代償期腹水的產生:增高的門靜脈壓力、生成過多的淋巴液、低蛋白血癥、增多的繼發性醛固酮、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增多的抗利尿激素分泌等。。以往在臨床方面單獨采用呋塞米、螺內酯利尿,但是療效不顯著。本次對實驗組的病例進行治療主要選取多巴胺,治療的有效率達到89.7%。因此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推測如下:因為腹水大量形成,導致患者腹腔內壓不斷上升,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呼吸與循環,進而壓迫腎臟,使腎功能受到明顯的影響。
另外,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因為具有腹水的癥狀,所以有效循環血量不足,腎內血管進行了重新的分布,腎血管收縮,腎小球濾過率與腎皮質血流量保持持續的降低狀態,致使腎臟灌注不夠,減少了患者的尿液量,進而產生惡性循環。而使用3~5ug/kg/min的多巴胺進行治療,只有使多巴胺受體激動起來,才可以收效預期的效果。多巴胺受體主要存在于腎、腦、冠狀血管、腸系膜、中樞神經系統中,讓多巴胺受體激動起來,可以擴張血管,明顯增加腎血流量和腎小環濾過率,因此產生的利尿作用十分強大,可見與呋塞米聯合使用用有協同作用,可以使利尿效果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