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內容摘要】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思考帶給學生幸福。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問題設計及提問的技巧。教師問題設計時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質量的問題,若再忽視提問的技巧,必然導致課堂效果低效。在問題設計環節中教師要:精心合理設計,注意科學性與目的性;準確設疑,注意設問深度;適當留白,注意思考性;正確評價,注意鼓勵性。
【關鍵詞】問題 ?設問 ?提問
有針對性有質量的問題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層次有深度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問題設計及提問的技巧,然而卻被有些教師忽視。無效的提問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沖淡教學的重難點,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結果是教師疲勞,學生無聊,課堂效果實效差。如何優化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一、精心合理設計,注意科學性與目的性
課堂提問,不能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教師要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內容和形式,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設計。同時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要使學生找得到問題的切入點。
科學、合理的設計問題,由歷史史實層層推進。就此專題而言通過PPT介紹:“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并給出相關熱點,播放相關視頻,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教學中圍繞“一路一帶”設計問題。如考查歷史知識可設題:絲綢之路的起點、終點和具體路線?新航路開辟的典型人物和成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體現了思想品德課中的哪些觀點?體現了我國實施怎樣的國策?
二、準確設疑,注意設問的深度
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問題”,還要糾正對學生問題意識理解的誤解。在部分教師觀念中,認為課堂上多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啟發式教學。其結果是課堂發問泛化,問題中充滿大量的是非問和填空問。不少問題根本不用思考,甚至“照本宣科”即可,課堂看起來熱鬧,但學生的思維效率很低,這實質上仍然是填鴨式教學。只有科學地設置問題情景,適時適量適度地處理好材料,使學生進入適宜的教學狀態,有利于問題的培養。先讓學生根據歷史知識自己設題,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質疑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這也符合當前初中歷史課改和中考導向。同學們的思維非常活躍與開放設計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給教學帶來了非常有價值的線索,如:我國實行“一路一帶”的有利條件,并從外部環境(國際);國內環境(政治、經濟、思想)進行了解說;還有的同學聯系到自身設計了: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能為推進“一路一帶”做出哪些貢獻?如何加快“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現?教師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能級要求將所設計問題歸類,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學習,落實。
很多史實性、雷同性問題教師設計一個問題就可,否則會浪費時間,使課堂失去高效。課堂提問要切中要害,問題的設計要瞄準中心,無須投放這么多原子彈,瞄準了一個就能炸的準。如:設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有何重要意義;如何加快該戰略構想的實現;如何才能實施好“一帶一路”戰略?總之,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盡量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層層遞進,避免無效提問。
三、適當留白,注意思考性
學生的思維有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層到深層的過程與階段,所以教師提出問題要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由易到難,并給學生相應的、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不能問題一出,馬上就讓學生回答,或是學生一時答不上便自己回答,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失去了提問的價值。個別教師提問密集、密度過大,平均一分鐘提出二至三個問題,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短,學生尚未組織好思維,教師就給出答案,或請別的學生來回答。這不僅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剝奪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而且損傷學生的自信,減少教生間、生與生間高層次的交流。也許在“等一等”中,一朵朵智慧的浪花就可能悄悄綻放。如我給學生設計一個開放性的試題:某些國外媒體對“一路一帶”倡議存有疑慮,稱其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談談你的認識?這個問題我先讓學生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我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思路,建議學生課后再進行網絡搜索,完善自己的答案。
四、正確評價,注意鼓勵性
學生回答了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或同感,或回應。常見程序化的“好極了”、“你真棒”、“你真聰明”等一類的評語,沒有針對性的評價應該盡量少用。教師應該盡力綜合處理、擴展、修改、提升或評價學生的回答,澄清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向上。這樣對增強學生答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學生對問題作出不完善的回答時,教師可用親近、微笑、點頭等鼓勵性的方式啟發被提問的學生答題,回答出可以給其適當的鼓勵,若答不出,可以叫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沒有及時的點評,學生只能是答了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哪種想法是正確的?我的想法到底對不對?我這樣想錯沒錯?學生不能從答案中找到自己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課堂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效設問是課堂教學的活水之源,唯有教師有廣度、深度、難度和熱度的問題才能讓課堂充實,為精彩和生成創造可能。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