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紅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20世紀后期東西方書籍印刷設計比較研究與分析
楊玉紅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書籍印刷設計隸屬于藝術設計學科,書籍印刷設計與平面藝術的發展緊密相聯,書籍印刷設計的進步是依附于印刷術的發展,印刷術的發展是顯示世界平面設計水平的主要成因。造紙術、印刷術起源于中國,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很大的差距,我國作為東方文明的中國本土文化與西方的文明有著不同的文化內容,那么再論書籍設計的特點風格,需要從藝術審美和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上存在著不同。
書籍設計;書籍設計;藝術;審美;哲學;表現方法
注明:本文為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藝術學專業2014年度一般項目規劃課題“20世紀后期東西方書籍印刷品設計研究”(課題編號:B081)的研究成果
西方先進的書籍印刷設計藝術帶來的不僅僅是先進的印刷設計技術,同時帶來的還有西方的文化、西方人的思想觀念,然而要創作出高水平的書籍印刷設計不僅僅需要借鑒還需要繼承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統文化藝術與先進的設計形成有機的組合,這樣才能在作品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深廣精神、文化、民族特點。
書籍印刷設計隸屬于藝術設計學科,書籍印刷設計與平面藝術的發展緊密相聯,書籍印刷設計的進步是依附于印刷術的發展,印刷術的發展是顯示世界平面設計水平的主要成因。
造紙術、印刷術起源于中國,早期的印刷術利用木板雕刻文字,使用固定凸版進行印刷。
印刷術傳到歐洲并得到了大大的完善。14世紀文藝復興初始時期,西方國家經濟持續發展,開始出現了大學,對于書籍的使用需求急劇擴大,原始的印刷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現行社會的需求使用,西方國家急需解決這種迫在眉睫的問題,分別進行了各種方式的創新實踐,根據史料記載,是德國人最新完善了印刷術,使之成為現行的印刷術,他改進的印刷術對于整個世界都有著積極的歷史意義,對于出版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世界書籍業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世紀后半葉以威廉姆·莫里斯為代表人物“工藝美術”運動,推進了世界書籍設計步伐,注重自然風格和中世紀裝飾風格,它精致、合理的設計理念,對于書籍印刷行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所有的西方國家都有很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這一百年,作為信息容器的書籍形態,裝幀設計家在紛繁的設計空間中,對于書的作品本身的表現已顯得游刃有余,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書籍必將超越過去,投入生動的、新鮮的既具有敘述技巧又能傳達藝術表現的整體設計中。
中國的書籍印刷設計藝術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至今為止還不足百年,西方的書籍印刷設計藝術在五四運動后傳入我國,日本的書籍印刷設計藝和書籍插畫也在那個時期流入我國,對于西方書籍印刷設計藝術借鑒和影響,我國的書籍印刷設計藝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電腦設計技術的迅速發展,書籍印刷設計也發生了巨大的發展,電腦設計具有簡潔、方便、質量高等特點,很多的設計師越來越重視電腦設計,重視書籍印刷設計理念、內涵以及藝術感,作品的質量也越來越好,這恰恰說明了我國在書籍設計藝術上的一次發展。這種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單純、簡潔的藝術特點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設計用色僅在三至四色以下,出版物基本上處于凸版鉛印階段,設計師們以單純的設色,雅致、大方、古樸等特點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顯示列其藝術價值。1981年出版的《九葉集》,設計者曹辛之先生以一棵大樹作為創作的素材,用九片茁壯的樹葉比喻九位詩人,寓意深遠,發人遙想。盡管不同時期的審美觀念、審美標準都不相同,書籍印刷設計也都發生了變化,但是簡潔的藝術風格卻永不過時。
2.注重文化內涵
優秀的書籍印刷設計,是圖書靈魂的外在體現方式。設計師根據圖書內容、精神、題材、風格、圖書體裁等特點來升華完善自己的書籍設計理念,設計師慢慢的開始注重設計作品的藝術品位、文化內涵,追求個性化發展而不沉浮于表面。
3.整體設計
書籍印刷設計師不在僅僅的設計封面而需要整體的書籍印刷設計,其中包括封面、護封、版式設計,扉頁、印刷工藝到選紙、開本大小、用料等全方位地整體設計,設計者開始主動的掌握全局,這種變化在悄然進行,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很大的差距,我國作為東方文明的中國本土文化與西方的文明有著不同的文化內容,那么再論書籍設計的特點風格,就需要從藝術審美和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上存在著不同。西方文化自柏拉圖始,就是講主客二分的,西方美學中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個體為美”西方文化強調個性、自我、新穎、生動、擅長線性、機械的思維方式,它注重分析和過程。主張矛盾的對立與統一。講究個體性、組合性。表現在書籍印刷設計形式上即出現不同的風格流派,而其變化多端的形式背后,展現的是內在靈魂的演變與消長,本質的破滅與消解,透過每一演變階段所呈現的形態樣式和具體層面,可以把握到西方文化的精神脈絡。
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人的審美情趣不同,中國傳統美學強調主觀與客觀的整體意識,追求“整體之美”的創作理念,將天、地、人、藝術及道德視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對待萬事萬物,講究連接性、它重綜合、強調辯證統一、無形性、整體性、物我不分、天人合一。
遵循道家和儒家思想。中國書籍印刷設計的內涵是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的積淀,是中華民族靈魂之所在,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因此,我們應該在理解中國傳統的審美哲學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而最重要的是傳其“神”。
[1]呂敬人/著《敬人書籍設計》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年4月
[2]吳勇/編著《吳勇平面設計》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2年1月
[3]王受之/著《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深圳:新世紀出版社,1998年4月
[4]張永齊“書籍裝幀之我談”《包裝與設計》2001 N0.5總108期
[5]楊永德“書籍裝幀一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8版2004年2月27日
[6]曹琳/主編《書籍裝幀與版面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
楊玉紅(1971-),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