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輝
青海師范大學物理系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任光輝
青海師范大學物理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是我國各族人民價值追求“最大公約數”,成為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強大指引,更是高校加強黨的正確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夯實德育建設,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改革創新和內涵發展的強大動力。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的重要論述,凝結著對社會主義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理念,在具體實踐中具有廣泛的感召力、強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導力。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是高校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論依據和時代課題。
做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歷程中高度的理論自覺和價值追求。高校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就必須深刻理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的重大意義。
凝心聚力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精神,承載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探索的價值信念和美好愿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年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堅守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奮進的力量源泉。在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市場經濟全面發展的宏大背景下,我們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為強大的精神支撐和信念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才能把當代青年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的生力軍。
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黨對國家、社會、公民應當遵循的價值取向的精要概括,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根本依據。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高校必須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把立德樹人做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書育人,以德為先,努力在青年學生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方面下實力,筑牢核心價值觀這個根基,使青年立志成才報國,練就過硬本領,從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高校只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積極弘揚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意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倡導好、培育好、踐行好,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貫穿改革發展各方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體現在辦學理念、教學科研、教育管理和保障服務等各個環節,才能實現高校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和創新發展,彰顯高校優秀文化、優良校風、優異水平的生命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高度凝練,高度概括,高瞻遠矚,是我國各族人民價值追求“最大公約數”,具有最廣泛、最深刻、最持久的豐富內涵,它由三個基本層面上的12個核心價值理念完整構成。
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國夢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國家的重大問題,具有目標指引的價值屬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充分體現了我們為實現國家富足強盛、人民當家作主、社會文明進步、追求社會狀態的核心理念、美好向往和重要標志。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強大生命力,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彰顯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對于高校在理論探索和實踐教學中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要求,引導廣大師生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為中國夢的實現凝聚巨大能量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念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上的價值取向,指明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這一重大問題。這一價值取向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價值理念、制度準則和治國方略。高校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講道德、遵規矩、守法紀的基本素養,營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環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是有效整合社會意識,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環節。
公民立德修身的精神家園。“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回答了我們要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為個人實現價值取向提供了重要依據,也是國家和社會層面價值觀的重要支撐,具有匯聚人心、凝聚力量、激勵奮斗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青年做為中國夢的擔當者、見證者和共享者,把個人追求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最積極、最活躍、最堅定的群體,是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研究,豐富了高校的教學資源,為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積極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當前高校創新發展的時代課題和重大任務。
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高校是教書育人的思想道德高地,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戰略陣地,“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人”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是關鍵。高校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牢牢把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滌蕩錯誤思潮,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理直氣壯的宣傳馬克思主義,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中。充分發揮高校的獨特優勢,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運用學習講壇,主題講座,學術研討,參觀培訓等手段,結合重大活動、重大節日、重大政策等有效提高黨建活動的參與度和覆蓋面,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和廣大師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黨建理論的研究水平。
推動高校內涵發展: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深化改革創新,夯實“三基”建設,推動制度治黨和依法治校有機結合,有效提高黨員干部和廣大師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切實把黨的政治信仰、政治路線、政治主張內化為廣大黨員干部增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陶冶道德情操的自覺行動。要始終保持高校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三個自信”,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和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校資源和激勵機制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匯力。要努力營造廣大教師奉獻教育事業的良好氛圍,全面推進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努力開創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新局面,不斷凝聚高校內涵發展的強大動力。
加強人才素質培養:做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主體功能。要堅持黨管人才、為黨育才的原則,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突出教師隊伍素質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有效探索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指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優化知識結構,豐富實踐教學,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頭腦,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培養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德才兼備、愛國奉獻的優秀人才。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是維系民族團結和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高校要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思想,汲取各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挖掘文化資源,把握時代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依托豐富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認真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和錯誤思潮的影響。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立足教育理念、培育大學精神、打造精品文化,營造愛國敬業、立德樹人的濃厚氛圍,有效激發和凝聚廣大師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