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瑤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薛家灣第五幼兒園
淺談幼兒的學前教育
馬瑤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薛家灣第五幼兒園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學前教育,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學前教育是幼兒的啟蒙階段,對幼兒以后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前教育,可以啟發幼兒智力,提高素質,使幼兒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將簡單介紹筆者對幼兒學前教育的幾點認識。
幼兒;學前教育;認識
學前教育是指家長及幼師通過各種方法和實物系統的、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開發幼兒的智力,使他們更加聰明,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學前教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而且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關注,通過家長及幼師的積極引導,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幼兒雖然年幼,他們的思維很具體形象、思想很不成熟,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大人不能因為幼兒還小,對大人的依賴而無視他們意識和想法。幼兒在兩三歲時,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他們會提出“我自己做”、“我自己來”等的要求,這是幼兒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可是在現實情況中,大人們往往擔心他們自己無法完成而代替包辦,這不僅剝奪了幼兒學習、鍛煉的機會,而且也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在國外,任何情況下,都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沒有權利去限制或支配孩子的行為。他們非常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在同孩子說話時,大人不僅僅要認真傾聽,而且要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與大人的平等和來自大人的尊重。
幼兒眼中的世界是一個與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幼兒的世界中,他們不是按照習慣性的常規或理論來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根據自身的感受和需要來表達可不可愛、自己喜不喜歡。在認識這個世界時,他們往往憑借某種臆想或即興、奇異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們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賦予變化的。因而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家長和教師要遵循幼兒自然的發展,不論他們的生理發展,還是心理發展,均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而在現實情況中,家長和教師普遍缺乏等待幼兒自然成長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強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而讓孩子過早的投入到所謂的“學習”中,這種片面的認識和盲目的舉動,背離了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加重了幼兒的認知負擔和心理負擔。每個孩子有自己自然成長發展的時間表,大人切莫“揠苗助長”,而應讓他們按自然規律循序漸進地走完每一個發展階段。
如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天性。作為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間的這些差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根據每個幼兒自身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指導,這樣才能為幼兒營造一個平等、寬松的環境,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謹記,對幼兒的信任和尊重是促進其健康成長的最佳營養品。
常言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諒解孩子的過錯、過失時需要有正確的心態。當孩子有了錯誤或過失時,他們自己思想上就處于惶惑和不知所措的狀況中,對與幼兒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是非對錯的說教,而是具體的引導,教師的理解,最容易觸動他們柔軟的心靈,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向好的方面發展。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給予恰當的引導。如當班中一名幼兒向教師哭訴另一名幼兒搶他的玩具時,教師可以跟搶玩具的幼兒說:“你是不是想要和他一起玩耍?那你要禮貌的問他,征得他的同意后再一起玩。”這樣教師的期望和理解使幼兒明白如何禮貌的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教師可以跟被搶玩具的幼兒說:“你想要和你一起玩耍,這個玩具兩個人一起玩耍更有趣哦。”這樣教師的期望和理解使幼兒明白要學會分享,樂于分享。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犯錯誤,就如同小孩子走路一樣,沒有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走路的,總要經過數次跌倒后才能學會。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不能因為孩子跌倒了就懲罰他,反而應在他跌到時鼓勵他、幫助他,寬容他,并引導他,喚醒他的自主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教師對孩子的訓斥、過度忠告等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并無好的教育效果。往往造成大人覺得孩子越煩,孩子越不聽話,這就是不尊重孩子而造成的惡性循環。如同流傳千古的故事:“將相和”,宰相藺相如為了保護國家的利益,在廉頗揚言要侮辱他時,他選擇了尊重,對廉頗采取了寬容和忍讓的態度,終使廉頗感動與慚愧,于是就有了負荊請罪,成為史書上的一段佳話。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尊重孩子提出的意見,用平等的態度來引導孩子。那么教師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定會贏得孩子對教師的尊重。只有對孩子熱愛和尊重,才能創造教育的良好條件。
尊重不是一味的順從,而是心理上的溝通與默契。寬容是一種胸懷,是一種美德。教師對孩子的過失、過錯要抱一顆寬容之心,當然寬容不是放棄不管,而是洞察教育對象,掌握教育主動權,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的一種積極措施;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并學會愛別人、尊重別人,從而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