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國鋒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一個家庭教育失敗案例的啟示
亓國鋒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家庭教育的失敗,源于家庭教育者家庭教育知識的缺乏,家庭教育者樹立正確認識,了解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識,掌握正確方法,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南風法則,認知失調理論,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家庭教育;失敗;南風法則;認知失調
2014年元月,一名職業院校大一女生放寒假后一直都未歸家。好在她還一直與家人保持著聯系。起初,這名女生說寒假與同學一起去打工,家人以為鍛煉一下也好,沒有多想。期間,這名女生讓家人向其銀行卡里存了一部分款。但臨近春節,仍不回家,引起家人懷疑,所有親人無不擔憂,輪番規勸。但直到大年三十,還是不回家,家人催急了,就不接電話,導致家人甚為不安。家人要求與其見面,這名女生也堅決不同意,甚至連從小看護自己,無比疼愛自己的祖父母的苦求也打動不了。這愈發加劇了其父母的內心痛苦,日夜垂淚,白發陡增。春節過后,臨近開學,父母以為女兒總是要上學的,結果卻是,這名女生不想返校,這更讓家人無所適從,悲憤難捺。以致脾氣暴躁的父親甚至惱怒地對她說,見到她要打斷她的腿,只當沒養這個女兒。
這個案例中,女生對家人的遠離,實在出乎其家人和校方的意料。這名女生中學階段學習成績也曾有過名列前茅,在家中,父母深知孩子不能嬌慣,管教比較嚴格,非常關注其學習成績,有時也有打罵呵斥,但其物質生活基本沒受過什么委屈。上大學后,父母不再嚴格要求,只關注花費夠不夠,每月都給與超出其他同學很多的費用。然而,這名女生出現有家不歸不愿上學的情況實在令家人費解,也令所有人扼腕唏噓。
無疑,這是一個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當,導致孩子不愿意與家人在一起,一旦有獨立生活可能,便回避家人。每一個來到世上的孩子,幾乎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冀孩子能承載和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光耀家族,并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傾其所有,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有時卻會事與愿違,甚至難免傷心。兩者本無冤無仇,但孩子大了以后,有的父母之愛,卻化為了孩子的冷漠,甚至仇恨。但此時的父母,多半只會強調自己辛苦的付出,大訴冤屈,埋怨孩子的不領情,譴責孩子的過錯,很少反省自己的錯誤。這是家庭的悲哀,更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孩子從一出生,教育和學習就成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兩件事。而家庭教育是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的成敗,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失敗的家庭教育,帶給一個人和整個家庭的,可能是悲劇。本文旨在從上述案例著手,探討家庭教育失敗后的補救辦法和措施,以供商榷。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失敗的表象是,家庭教育者與孩子之間產生矛盾、隔閡、對立、反目、失望、絕望、無奈直至放棄。原因是家庭教育者與孩子溝通不暢、不能溝通、無法溝通,觀點相互不能理解、支持、融通。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為,個體的態度與其行為間出現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認知失調,引發心理緊張和內心的不舒服感,個體會通過各種方法來減少心理緊張和內心的不舒服感:改變行為、改變態度、找到行為好處和減少選擇感[1],這個理論很好的解釋了上面出現的現象,這是家庭教育失敗的本質。出現上述情況,家庭教育者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當然,誰也不愿意放棄孩子,仍然希望與孩子保持親情,這是肯定的。但家庭教育者該如何補救呢?
首先,應清醒認識到,家庭教育失敗的責任,主要在自己,而非孩子。是自己實施教育的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要求。是自己采用簡單、武斷、粗暴的方法,憑經驗、憑想象去教育孩子,孩子不順從,就批評、指責、呵斥、打罵,利用家長威權,壓制、強制孩子按自己意志行事。并且同時強調是對孩子好,不允許孩子爭辯,不太顧及孩子的想法、心理感受,使孩子感到委屈、憋悶、不解。孩子雖放棄行為抗爭,心里卻滋生出厭惡、自卑、自暴自棄,成為“問題”孩子,研究表明,此時的孩子會把教育者特別是父母視為“禍害”[2],令人不寒而栗。
其次,家庭教育者還應認識到,應當充分尊重孩子人格。暴力、語言暴力、冷暴力都會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孩子畢竟是孩子,盡管表現有些“差”,但他們也是想做好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是人類的一般心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告訴我們,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得到愛和尊重,得到社會積極與肯定的評價。所以,只要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是能夠使“問題”孩子“回心轉意”的。
再次,家庭的教育者應調整教育方法。放任肯定是不行的,要用鼓勵表揚的方法,充分利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古訓,化解孩子由于自己教育不當引起的傷害。有一個“南風法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它來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得人寒冷刺骨,行人卻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讓行人覺得溫暖如春,隨之脫掉大衣。“南風法則”提示人們南風力量強于北風,傷害造成的堅冰要像南風一樣,徐徐吹拂。教育是一門科學,不可主觀臆斷,要多了解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知識,多向老師、專家、心理咨詢師請教,發現問題及時求助。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舍得投入時間精力,而不是金錢和物質。畢竟,孩子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支點之一,沒有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切都會失去光彩。
最后,不管家庭教育糟糕到什么程度,都要保持和孩子的溝通,千萬不可斷了聯系。上述案例發生后,經指導家長停用語言暴力,減少聯系頻次,讓家族中與孩子平時交往較多感情較深的成員與孩子保持聯系,從關心生活入手,減輕孩子心理壓力,成功化解了孩子的心結,使孩子又回到了親人的身邊。所以,溝通的關鍵是與孩子平等交流,得孩子心者,才能得孩子。認知失調理論告訴人們,提升孩子新認知的可信度,借以徹底取代其舊認知,可以使孩子獲得新的正確的心理平衡[3],使孩子回歸家庭。
總之,家庭教育失敗的家庭教育者要改變原有認識,找到好方法,耐心運用,“問題”家庭,“問題”孩子也就沒問題了,家庭教育是能夠轉敗為勝的。
[1]常逢錦.從認知失調理論看兒童的南風教育.《文教資料》2005年28期
[2]蒲公英.80后反思失敗家庭教育.百度文庫
[3]鄧麗群,黃代翠.基于認知失調理論分析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年3月第2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