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娟娟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西灣子小學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之我見
祁娟娟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西灣子小學
一個國家的發展、民族素質的提高教育是根本,我們把教育和科學技術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一個教育活動。當前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學科方面的進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進行探究,希望為今后的語文教學奠定基礎。
語文;信息技術;整合;內容;意義;要求
對于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主要以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育的中心,為了改革教育的模式,這是教學方式、手段的一個重要的途徑,這體現了教學科學的藝術化,實現了教學藝術的科學化。
隨著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的提出,把語文課程的重點放在實踐中,為了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的發展,要改變傳統的方法:即單純是老師講,而學生聽,這樣使得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和自主性,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對語文的學習缺沒有創新的精神。隨著語文課程的改革新,通過教學工具、教學途徑的改進,基本實現了現代化、科學化,信息技術化。通過最廣泛、最先進的科技的引領,語文的教學是行之有效的。
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要把語文的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對于語文口語的訓練,在小學語文課本的每一單元,這里都設有其練習。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能夠聽到演講者的話語,還能看到其動作、神態和表情,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在內心產生興趣和欲望。
(一)、信息技術是先進的教學工具,進行知識的傳授
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語文課堂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為多媒體可以展示很多圖片、動畫以及視頻等,學生可以親切地感受到視覺方面的效果。優于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單純講授,學生被動聽課的現狀,體現了教學的多樣化發展趨勢。采用網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利用互聯網,可以搜集有關的資料,通過引導學生,實現了自動、自主地學習。再經過學術的討論、整理,對照,既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又深刻地領會了內在的思想[1]。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更新了教學手段、教學工具
從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上來說,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融合了很多的課外知識內容,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范圍,不斷擴大課本知識以及其外延的內容。
對于傳統的教學,往往課本是中心,這關系到課外的很多知識,由于時間、空間的局限,通過引導學生來學課外的知識。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能夠將互聯網技術相互的結合起來,將小學語文這門課程的精髓展示。我們可將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我們的一本大書,在書中有很多的知識,可以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聯系,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范圍,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很多其它學科的知識。能夠搜集到很多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把其閱讀、知識等方面擴大了,即把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學習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生寫作方面,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別是在作文課上,教師把學生的知識面擴寬了,視野變得寬大了,素材積累的也增多了,這就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學生的創作很有利,特別是在構思、立意等方面,具有創新的意義。
一旦學生具有想象的能力,以及具有發展的思維,為學生的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教學方面考慮:應該把課堂教學、知識測評手段變得多樣化。
從各學校開設的基礎課來看,近年來,在實踐教學中,雖然有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學手段簡單、枯燥,只是用于課堂的教學,看重理論漠視實踐,對于教學與學生來說,往往注意的是熱點問題,與課堂而脫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脫離。在課堂上,學生要積極去參與、去學習、去討論,把學習的情況寫下來,這樣的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依據。
從學生方面考慮:為了激活學生的習作意識,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開始,不要把其認為是一門單一的傳授知識和習作的理論,也不要認為這與學生心理狀態是沒有關系的、強制性的、他律的一個過程。因為習作教育具有一定的效力,其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即其是不是愿意接納外在的、習作的影響,以及是不是能夠內化自己。為了學生的習作需求得到激活,我們要讓學生知道[2]:
第一,對于人的本性來說,是無私的,是把各種社會的關系加起來的,因此,人們需要的能力是能夠處理好在各種社會關系方面的習作、準則。
第二,人需要不斷的自我完善,為了實現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對于個人的各個方面來說,是一個內在的、統一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往往是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來完成的。
對于學生來說,通過互聯網的作用,能夠搜集到更多的例文、評論,以及能夠吸收別人的優點、經驗、教訓等,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另外,對于老師來說,通過指導學生,用自己的作品傳到論壇中進行分享,得到更多人的評點,通過他們的意見,是得自己能夠更好的提升,提高自己的寫作。
在信息化時代,對于語文教師,需要具有高的人文素質。這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因此,需要老師不斷地去學習計算機方面的相關知識,練習好信息技術,才能在課上運用自如。將所學到的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內容相聯系,才能更好地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學生在新的教學手段下,更加能夠及時地掌握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在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達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社會的發展在一個起跑線上[3]。
總而言之,我們把教學的手段、觀念、策略等融在信息技術中,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作為有良好素質的教師,從優化語文的教學開始,作為一個重點來抓,才能不斷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現代化學生。
[1]吳立崗.小學習作教學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1(03
[2]康雪霞.立足文本融會貫通—小學語文課堂拓展延伸淺談[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4)
[3]徐余剛.激童趣,抒童真,讓童話躍然紙上—談新課程中年級習作教學[J].教師.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