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森(遼寧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沈陽 110003)
從噸位丈量如何加強船舶的檢驗管理
鄒 森
(遼寧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沈陽 110003)
摘 要:我國的船舶管理已經有很長的歷史,隨著歷史的更迭對船舶管理的制度也不斷發生著改變,那階段我國實行的船舶管理制度,是經過國家系統規劃,以不斷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水上生產及運輸業需求制定的,在船舶管理的標準與監管力度方面都有所加強,以此來更加有效地規范我國船舶檢驗管理工作。以船舶噸位丈量為例,國家專門制定了相關條例,以實現船舶噸位丈量的統一管理。本文就將從船舶噸位丈量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加強船舶的檢驗管理。
關鍵詞:噸位丈量;船舶檢驗;管理制度
對船舶噸位丈量的規范與管理并非近年才開始實行,國際上1969年便制定了國際船舶噸位丈量公約,以對船舶噸位丈量進行規范。船舶噸位的丈量關系著船舶的安全承載與正常使用,船舶的超負荷承載對于船舶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壽命有著嚴重的影響,也給水上運輸行業帶來極大的隱患。船舶噸位丈量的準確性與有效性的判定,是船舶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為了規范船舶噸位丈量工作,中國海事局于2011年先后出臺了《船舶噸位丈量統一管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及《船舶噸位丈量統一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方案》與《細則》的頒布為我國船舶噸位丈量的統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也是我國船舶噸位丈量管理工作有效進行的保障。
在《方案》和《細則》實施之后,船舶安全檢查人員會發現船舶噸位證書有的是由海事局簽發的,有的是由船檢機構簽發的。由于船檢機構的資質與條件參差不齊,船檢過程規范性也不能保證,因此在海事執法實際過程中,只有部分證書是符合規定的,而另一部分則不符合規定。噸位丈量的管理工作在船舶檢驗管理工作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其他船舶檢驗工作的監管提供了借鑒。
船舶法定檢驗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公約,由船檢機構對船舶實施的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強制要求的檢驗活動。船舶噸位證書是法定檢驗的重要證書之一。船舶建造時間、船舶噸位、航區等是確定船舶設備要求以及技術管理標準的一些基本依據。因此船舶噸位證書的有效性對于船舶的使用的安全性與規范性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而在實際的船舶使用中,船舶的所有者與船舶經營者往往會因為經濟利益的因素,在船舶噸位丈量中采取賄賂船檢人員或是對船舶進行私自的噸位改裝,造成船舶噸位丈量數據不準或不實,船舶噸位證書缺乏有效性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往往表現為船舶噸位證書記載的船舶噸位,小于傳播的實際噸位,即“大船小證”。
另外,以往船舶檢驗管理中存在著很多不規范的行為,管理存在漏洞,船舶檢驗與經濟利益掛鉤,導致船舶檢驗管理上的不嚴謹,使“大船小證”現象難以得到有效的治理與根除。船舶噸位丈量與其他船舶檢驗工作的質量,很大程度取決于船舶檢驗人員個人的自覺性,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且船舶管理人員在監管上存在著監管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強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船舶檢驗中的違規現象,造成船舶管理上的失效。
除此之外,船舶噸位丈量的長效管理機制的缺失也是過去船舶噸位丈量不規范,“大船小證”問題嚴重的一方面誘因。沒有建立起標準的有效的管理機制,就無法實現對船舶檢驗工作規范的高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也就無法保證船檢人員與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行為的規范性,進而導致船舶管理質量無法提高。
3.1 船舶噸位證書的發放、審核與更換
在新建與改建船舶的噸位證書的發放上,《方案》與《細則》提出了相當嚴格的要求,證書發放的審核程序更加嚴密,從提起申請到證書發放,要經過多道程序的復核,以保證審核的規范性與船舶噸位證書的有效性?!按蟠∽C”現象的出現,問題大多發生在船舶噸位證書的審核與發放過程中,在船舶檢驗中的操作不規范,審核工作存在漏洞,嚴重影響著船舶噸位證書的有效性,使船舶管理工作進展困難。而對證書發放與審核工作的高要求,是解決“大船小證”問題的首要環節。
對于現有船舶要實行噸位證書的換發。換發證書在提起申請后也要經過詳細嚴格的復核,在復核合格后,由船舶安全技術分中心發放《臨時船舶噸位證書》,船舶所有人要持臨時證書到海事局船舶安全技術中心進行正式《船舶噸位證書》的換取,同時船舶安全技術中心還會對船舶復核情況進行抽查,以避免復核中出現不嚴謹或不規范的情況。
3.2 船舶噸位證書的檢驗、判斷與處理
在船舶的管理中,對船舶噸位證書有效性的判斷是船舶安全檢查的重點部分,只有對船舶噸位證書進行嚴格的檢查,保障船舶噸位證書的有效性,噸位信息的真實性才能有效提高船舶的安全管理質量。判斷船舶噸位證書的有效性要從證書的發證機構資質、發證時間及有效年限以及噸位數據的準確性等方面綜合考量,對于不符合現行《船舶噸位丈量統一管理實施方案》要求的噸位證書,均應作為無效證書處理,對于無證船舶、證書造假以及船舶改裝嚴重違規的情況要對責任人采取相應處罰措施,同時要求船舶負責人進行噸位證書的辦理或更換。在噸位證書辦理及更換期間可以依法對違規船舶進行暫時扣壓滯留。
及時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加強立法。深入調研船舶檢驗現狀,針對船舶檢驗中易發生違規行為的重點領域和社會反應比較強烈的問題,及時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和細則,加強立法。
整合現有資源,實現低成本高效監管。通過技術力量的引進,并對現有成果及經驗等資源進行有力整合,對監管機制進行有效的完善,在降低監管成本的同時不斷提高監管的效率。
強化基層海事執法人員最新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海事執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的更新相對頻繁,對于海事執法人員而言,對新出臺的國際國內的海事法規條例的及時學習,將對海事執法的效率與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對于海事執法人員的有效培訓就極為重要。
充分利用基層海事執法力量,將船舶檢驗管理關口前移。采取現場監督船舶檢驗過程、加強驗船師資質管理等措施,來強化對船廠中在建船舶及駐廠驗船師的監管。
參考文獻:
[1] 郭偉立,寧萍.法定船舶檢驗的種類及法律特征[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3) .
[2] 李龍剛.船舶檢驗及發證管理(英文)[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