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中國》作為國際媒體集團首度開辟的對外介紹中國的節目專欄,通過成系列、欄目化的節目排播方式,于固定時段集中播放中國題材電視節目,滿足國際觀眾對中國的興趣和探知欲,進一步幫助國際受眾了解個客觀、真實、精彩的中國。
磨合出的欄目
《神奇的中國》作為多方合作的欄目,存制作過程中勢必會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選題就是一個磨合、互相討論的過程,因為Discovery公司的節目本身要符合Discovery本身市場定位,同時考慮它的價值,播出要有人看。他們五洲傳播想拍的我們認為市場沒效果,我們想拍的五洲可能認為拍不了。這次《運行中國》都是我們雙方在過程里面不斷磨合、不斷討論,最終得出的結論。”張方說“在這磨合過程里面,有一些是我們雙方其實一開始就同意,比如我們雙方都認為國外觀眾對中國的高鐵很有興趣。談到中國的飲食,中國的飲食安全直是幾年來大家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呈現是比較真實的情況,要求去現場拍攝看,你說你吃的東西沒問題,我們要看看怎么沒問題。我們要把問題呈現出來,但污染、口]題不會呈現太多。在這過程中雙方的觀念都已經有一定默契了,我們不會像一般的片子只講好的地方,而不講不好之處。”
對于此,井水清也有同樣的感受,“因為跟Discovery合作有十多年的基礎,在創作方面溝通是非常順暢,大家都知道Discovery是一個紀實類紀錄片品牌,我們希望對外推出中國故事是客觀的,我們共同點和出發點是致的,內容的選擇是我們通過專業的調研員,通過故事的趣味性、代表性來選擇,然后去延伸創作。在理念相同的情況下,關于內容銜接方面來說很多細節我們不會去參與,我們只去協調,讓創作人員他們去創作。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越做越好。”
中國烙印的紀錄片
在節目片花中,有一些譬如環境污染、霧霾等方面的內容。對于如何把握這種敏感的話題,張方這樣說道:“食物污染、空氣污染這是事實,我們不回避在節目里談到這些問題,但我們強調的不是這些問題的危害,這些污染問題在全世界先進國家都有發生過,洛杉磯霧霾嚴重到會有人死,一天毒氣毒死了多少人,但他們陸陸續續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從Discovery角度,這個問題怎么來解決,中國政府在做什么,這對其他國家觀眾更有意義。而不是僅僅把這個現象報道出來而已,我們Discovery一貫非常有教育性,資訊很豐富,我們積極尋求這些節目方案,而不是像其他節目只報道出來。”
井水清對此也深有感觸,五洲傳播中心對外報道有關環保話題也有涉及,今年正在做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的選題。他認為其實很多故事都是發展過程當中。有時候在對外國際合作過程中,他們所要表達是個方向,并不是說一下就能解決的結果,而是說在這個方面要怎么做,未來的發展趨勢怎么樣。紀錄片給人以思考思索的空間,而不是直接給一個答案。
展示給觀眾帶有中國烙印的紀錄片正是《神奇的中國》所希望做的事情,同時一個最真實客觀的中國才能讓人感受到這個泱泱大國的神奇所在。
推廣與發展
在馬丁內斯看來,《神奇的中國》這個有趣的欄目將會非常客觀展示出中國目前所展示的形象,在秉承著“將世界帶給世界”這一理念的基礎上,他們將把中國的故事帶到世界各地。“我們希望在不同地區有非常好的收視效果。我們探索頻道有著20多年節目制作經驗,能夠非常好的處理我們所選擇的題材,并且對題材本身展示成果面貌,比如像食品、環保問題,探究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從世界角度來看,我之前在拉丁美洲探索頻道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巴西跟中國有很多貿易往來,使巴西觀眾對中國的故事產生好奇心,也可以在拉美地區市場取得非常好的收視效果。”
在談到《神奇的中國》未來發展模式時,張方介紹道:“我們過去跟五洲傳播合作的模式通常是我們共同來找適合的國際制作公司做這個題材,未來這個模式會延續,不排除找國內制作公司來做這些節目,《神奇的中國》這個欄目就是個平臺,我們希望在平臺上發展各種可能性,甚至做人員的培訓,去訓練中國的導演制作人去做國際型的紀錄片,這個是未來可以延伸出的合作方式。”責編/王可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