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玉財 郭俊國(.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 天津 300000)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社交方式和途徑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也深遠地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育生活。例如:越來越多地人們選擇計算機、手機等硬件設備進行相關體育軟件的應用。近來涌現的新媒體包括微博、微信、易信、人人網、Facebook等APP(應用程序,Application的縮寫)應用。體育相關網站、平臺、軟件的應用者將體育資訊、運動技術學習、運動體驗等內容編輯之后,上傳入網,信息接受者可以從中學習運動技術、分享運動體驗、閱讀體育資訊、感悟體育文化等。筆者認為這一現象正形成全新的大學生體育運動技術學習和掌握模式,從這一體育現象著手,探析新媒體對于大學生體育運動技術習得的影響。
(1)主流新媒體平臺(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易信);
(2)作者所在單位(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的全校學生。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前期主要采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查閱了近年來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體育社會學、傳播學、體育傳播學等相關學科基礎理論書籍;重點對社交新媒體、大學生體育生活等方面的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
(2)比較研究法。
對時下流行的主流新媒體與大學生體育生活的相互關系及作用機理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初步發現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運動技術習得一般方式。
(3)個案分析。
本文將通過走訪、調研尋找大學生體育生活與新媒體相互作用、影響的典型事例,分門別類挑選若干個案進行個案分析,深入探討社交新媒體與大學生體育生活的交互關系。
學科理論方面,關于體育運動技術(技能)的學習理論主要分為行為派和認知派的理論,然而這都是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的闡釋,長期以來,體育學關于動作技術的闡釋也是借鑒心理學的相關成果。雖然動作技術相關理論嚴格意義上應屬體育學科的范疇,但體育學科起步較晚,且是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力學、心理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其學科完善性還有待提高。
大學生在學習運動動作時,由于各高校師資、硬件條件等外部因素及學生個體身體素質、主觀能動性差異等內部因素的不同,導致學生在學習、掌握體育運動技術時表現出個體差異明顯的學習形式,傳統運動技術學習模式嚴重受限,于是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全新運動技術習得模式得以產生并發展。
體育教師豐富的教學經歷與經驗是可貴的財富,是教學軟實力得以發揮和展現的核心力量,對學生動作技術學習與掌握模式的研究,不僅是動作學習與掌握層面上的總結,更是對傳統運動技術教學豐厚財富的挖掘與整理。
普通高校開展體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習得一些運動技術和技能,體育教育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已日臻成熟,教學方法與手段也已相當完善。然而關于學生對動作技術掌握的研究卻相當匱乏。
在新媒體環境中大學生對運動技術掌握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筆者依據相關文獻及體育教育專業一線教學經驗,對大學生運動技術動作掌握方式做了初步總結,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類:
(1)以減肥、增肌等為明確動機的個人運動技術習得方式。
當前大學生普遍缺乏體育鍛煉,體質普遍較差是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積極尋求參與到健身鍛煉中去的方式和途徑,在他們中間形成了一股迅速蔓延的體育健身熱潮,這一熱潮得以形成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新媒體的廣泛傳播作用,學生們通過瀏覽以手機為主的媒介載體,大量獲得與鍛煉、健身、塑形、減肥等相關的信息,在羨慕之余往往無奈于自身體育運動技術的薄弱,甚至是零基礎,什么也不會,對于自己的減肥、增肌等目的無從下手。但這一窘境在新媒體大量信息呈現的量化作用下逐步得以改善,他們逐漸發現一些適合自身情況、易于學習和掌握的關于運動技術的心得分享、圖文推送等,(如微信健身技巧公眾號平臺),基于強烈的個人動機(減肥、增肌等),新媒體接受者獲得自發內驅力,從而一定程度上習得與自身需求相應的運動技術。
(2)基于人際關系的體育運動參與方式獲得“點—線—面”式運動技術分享與習得。
各大新媒體平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媒介終端 (手機APP、網站等)操作者的自由、開放式操作,每一份線上推送都相當于一份個人廣告展示,這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的體育活動的相關內容,而這些體育內容又有相當一部分的體育運動技術內容,事例分析如下:新浪微博上某足球愛好者圖文推送一份關于運球過程中急停急起預防膝關節損傷的分享,這就是典型的運動技術習得的途徑,隨即點下了一個關于預防膝關節損傷的運動技術的一個點。
從點即線,該推送者與個人的線上好友會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新媒體平臺上看到這一圖文推送,橫向來看,以這名足球愛好者為核心向其好友橫向傳播的一條運動技術習得方式得以形成,這一過程初步形成人際圈運動技術習得方式的線性傳播。
以線鋪面,網絡語叫“朋友的朋友發給他/她的朋友”,體現的是網絡的基本特點,信息以節點聯結,點線鋪面的方式形成網絡狀信息網,最初那名足球愛好者的關于運球過程中急停急起預防膝關節損傷的分享在新媒體平臺上得以以網絡鋪拓的方式廣泛傳播。這一方式(模式)從形成了基于新媒體平臺多人共同交互參與、展現自我、幫助他人的積極影響。
(3)偶發因素刺激的運動技術習得方式獲得運動技術的增強補弱。
運動技術動作的掌握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大量案例表明:個體間掌握技術動作的過程差異明顯,這期間偶發因素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影響巨大。偶發因素如:天氣、氛圍、情緒等。大學生在使手機等新媒體終端瀏覽運動技術相關信息時得到對自身有用的資訊、圖文、教程等的偶然性很大,這一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會將自身情況(形體、運動技術水平等)與所瀏覽到的信息進行對比,從而形成運動技術的增強補弱。

表1 主流新媒體與運動技術習得方式關聯分析表
時下大學生正確、高效、穩固地利用新媒體平臺或技術進行運動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難,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應當積極開發、拓展大學生動作學習與掌握的途徑。在傳統體育運動技術學習方式的基礎上,整體性地整合體育運動技術特點,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各種便利功能;研究分析基于新媒體平臺的運動技術學習、掌握的一般規律,并使之推廣,如表1。
基于新媒體平臺,充分發揮先進傳媒技術優勢,一方面,探索大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從技術動作本身出發,歸納總結技術動作的內在結構和掌握方法,找出體育各運動項目運動技術的一般學習規律及常見習得方式。
[1]李樂.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社會反饋與自我反饋的相互作用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3.
[2]莫磊,萬茹.國內外動作技能學習研究述評[J].科技信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