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內容摘要】政治學科是一門人文性比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社會現象和哲學觀念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遵循教材理論并且強行記憶和背誦。所以“價值澄清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著學生對政治問題和現象進行觀察和理解,從而能夠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關鍵詞】價值澄清法 ?教學方法 ?價值觀
“價值澄清法”放在教育領域重視的是學生自我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學生通過對事物的了解和看法從而進行深度地思考,最終能夠形成自己的認識。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思維的限制,使得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中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通過故事引發學生思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各種材料來引導學生對政治課堂的關注,并且教師在展示的過程中能夠帶動學生思考,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學習政治知識,并且從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關于“收入與分配”的學習,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關于“個人收入與分配”這個內容,教師就可以舉出實例:“有一個退休的老大爺,他在某個單位工作了近四十年的時間。他享受著國家的福利保險和單位每月頒發的獎金,這正符合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規定。但是大爺退休后就意味著失去了工作能力,對單位也無法再繼續付出自己的價值,這個情況下大爺還應該享受之前的工資福利和待遇嗎?”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對‘按勞分配這個概念存在著一些疑問,并且會根據故事情節來進行思考,得到‘多勞多得這個概念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教材中的理論也需要認真細致地考慮后才能肯定。所以說,教師通過故事引導的教學方式應征了“價值澄清法”對學生起到的積極作用,學生通過對教師舉出的例子的思考也能夠加深記憶政治知識,也從例子中了解到生活上存在的事實現象,對學生今后的自我生活起到奠基作用。
二、社會熱點對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
政治的學習除了對相關理論的了解外,社會發展情況和國際關系等問題都應該是一名高中生所關注的問題。所以教師為了給學生普及更多社會性新聞知識,便可以從新聞中截取一些時效熱點事件講給學生分析。結合“價值澄清法”,教師對熱點問題的詮釋能夠加強學生對社會的關注,這也是學生價值觀培養的一種重要途徑。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中的“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節內容,教師就可以舉出社會上的熱點新聞,比如:城管打傷七旬攤販主、冤案導致家人分別十多年、食品中毒……這些都可能是熱點問題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講解完后,繼續提問:“這些現象導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這些現象的產生有必要嗎?我國的管理制度為什么不能管理好這些現象……”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才會進一步結合“政府”與社會發展這個主題來展開思考,形成自己對政府職能和政府執政活動的認識。對于學生的價值觀樹立的培養來說,社會中存在的真實性現象就是學生價值觀培養的材料和基礎,學生在不斷進行探索和學習時,才會逐步了解到教材知識與現實的共性和個性。也只有通過老師的熱點講評,才會開啟自己探索社會本質和事情來由的思維,學生的價值觀樹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高中生這個懵懂的年級階段,教師還需要多加引導和鼓勵,才能使學生在模糊不清的道路上找準自己的學習發展方向。所以“價值澄清法”為學生努力了解教材知識和拓展課外知識提供有效途徑,幫助學生形成屬于自己個性的并且科學的、進不的價值觀。
三、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
在政治課堂的學習中,有些知識比較的深奧難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也比較吃力。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不妨讓學生自己討論和預習,形成自己的認識再來同教師一起理解。這種方式就是學生創新思維拓展的方式,在不斷地討論和思考中,發現問題,形成自己的認識,促進思維的開發。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須四中的“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這一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進行了解和歸納,探索“人的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學生在自我思考過程中也許并不會遵循教材的觀念“人的認識來自于實踐”,而是從其他“認識”中得來的,或者從其他某種途徑得來的。這些觀念的產生就是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想象得出來的,并沒有完全堅持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而是經過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出不同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自己創造的觀念能夠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判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堅持自己的創新想法,對今后的學習提供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對于自身今后的全面發展來說也是有著極其重大的促進作用。這種效果也是“價值澄清法”應用在高中政治課堂的表現,學生讀書并不是讀死書,而是從讀書中啟發思維,創造思維,最終擁有自己堅實有力的想法。
四、總結
總體而言,高中政治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時不能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其他目的而進行“死學”?!皟r值澄清法”是一種非常可靠和恰當的教學法,它注重著學生的終身發展,著實于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把學生自我價值觀的形成作為教育的重要環節。這種方式也是對教育理念創新發展和更新所做出的實踐性內容。
【參考文獻】
[1] 丁鋼. 教育與日常實踐[J]. 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2] 石中英. 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