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芳
[摘要]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歐洲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后,最終二十世紀初十月革命勝利,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蘇聯成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一次得到了實踐論證,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與蘇聯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研究蘇聯對于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影響,并以此來反映中國對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蘇聯;社會主義進程;中國
[中圖分類號]D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07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3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二十世紀社會主義的崛起,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雖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但中國三十多年來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社會主義進程雖然曲折,但其前途是光明的。
一、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
(一)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的標志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發起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自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全世界開展。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宣告第三國際成立,第三國際的成立不僅把世界各國共產黨團結起來,而且給了那些社會主義運動未能取得成功,馬克思主義政黨搖搖欲墜的國家重新站起來的信心。在蘇聯馬克思主義政黨帶領下,世界各國共產黨團結起來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時期。由此可見,蘇聯是社會主義的第一次成功,而社會主義又因為蘇聯進入穩定繁榮時期。
(二)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第二次高潮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蘇聯作為反法西斯力量參戰,1945年在柏林召開波茨坦會議,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爭取蘇聯對日作戰。在蘇聯幫助下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獲得執政,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戰后蘇聯世界大國地位的確立也使得整個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不僅戰后一些歐洲和亞洲國家相繼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進一步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實踐論證,同時整個世界各個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也處在一個穩定繁榮發展時期,這也使得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進入了第二個高潮。
(三)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第一個低潮
第一個低潮的標志性事件是中蘇交惡,主要是意識形態分歧、國家利益沖突、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領導人個人矛盾等幾種因素造成的。中蘇交惡使得社會主義陣營走向了瓦解,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使國際共產主義的名譽受到了破壞。
(四)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第二個低潮
東歐劇變是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是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西方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蕩。蘇聯解體以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為標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不僅使蘇聯這個世界唯一一個能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社會主義國家走向消亡,更使在二戰后建立起來的一系列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走向制度的根本性變化,這對于當時資社對立的局面來說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對于戰后剛剛建立起來的還不穩定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更是致命一擊。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影響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壓倒性的世界地位,而世界僅剩的社會主義國家也一直在承受著資本主義國家企圖通過各種思想、輿論等等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和平演變的風險。
二、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特點
一是曲折性。有高潮也有低潮,就如同共產主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道理,我們要做好面對困難的準備,同時相信只要堅持,選擇正確的道路就一定會走向成功。蘇聯社會主義經歷了戰時共產主義的失敗,同時又因為對社會主義的不放棄而選擇吸取教訓,從而有了新經濟政策的成功。
二是蘇聯在其中的關聯性。從文中可以總結出蘇聯是一條重要的線索,以蘇聯的成立為始,到蘇聯的解體為終,從蘇聯的發展史基本上可以總結出二十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覺:蘇聯對于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影響。
三是國情的特殊性,這個可以理解為走社會主義道路要考慮本國國情的特殊性。縱觀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兩個低潮,可以說都與未能充分的考慮本國國情有關,只有對本國國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選擇一條真正適合本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例如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成功,而東歐國家照搬蘇聯模式而失敗。
三、中國對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影響
蘇聯對于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影響重大,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進程的龍頭。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歷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夢三代思想的領導,正是在指導思想的領導下,中國取得重大成就,并進而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進入新世紀后,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急劇變化,經濟全球化浪潮撲面而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也出現了新的情況,面臨著新的挑戰。時代的發展向中國共產黨人又一次提出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重大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從正面對此給予了明確的回答。中國共產黨應新時代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應對能力,對世界社會主義國家以及非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說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更要加強黨的建設,使其能夠應對新時代下對黨的與時俱進的要求,切不可在取得執政黨地位后驕傲自滿,無組織紀律,更不能因取得暫時的勝利而滿足于現狀。
其次,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的。在科學發展觀思想指導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二者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全面推進。一提到社會主義國家,人們想到的是貧窮,而目前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貧窮,是如何發展,如何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而中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先突破,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不僅在經濟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成為經濟發展最快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擔負起保護環境的重任,這是在二十一世紀史無前例的。中國的這一舉措不僅僅代表一國,而是代表著整個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進程的一個趨勢:發展對于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重要的,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同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國家不能同過去的社會主義甚至發達資本主義一樣無節制的片面發展,忽視環境保護,要知道現在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是嚴峻的。
最后,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體表現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與世界夢具有深厚的淵源,是中國站在世界性角度看問題,謀發展的突破性舉措,是社會主義史無前例的。同時中國夢也可以延伸為其他國家的夢,成為二十一世紀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程玉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概念的由來與演變的新考察[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1):37,41。
[2]李世安.世界當代史(1945-1998)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2-24。
[3]蒲國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5-56。
[4]王向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4-45。
[5]金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