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琦+吳剛
[摘要]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片名翻譯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人們對電影的理解和認可,關系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章分析了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現狀,提出了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策略:可能時要忠實于英語電影片名本身,必要時又要依據電影內容,在文化適應的前提下,對其片名進行“顛覆”式的翻譯。
[關鍵詞]電影片名翻譯;文化適應;忠實性;顛覆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0-013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6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性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上映影片388部,其中進口片80部,票房134.84億,占總票房的45.49%;年度票房排名前20名中,進口片剛好占一半。顯然,進口片特別是英文電影片在中國占著重要市場。面對著一部又一部的英文電影,我國觀眾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電影片名的作用不容小覷。電影片名具有藝術性和廣告性。在翻譯時,要求既要展現影片內容,表達電影主題,又要能吸引觀眾,增加電影票房。這就是電影片名所具有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
二、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現狀
當今的英文電影可謂是百花爭芳,欣欣向榮,而片名的翻譯則出現了一名多譯、隨地而譯、粗詞濫造的現象。
首先,媒體對英文電影片名沒能做到使用規范、統一翻譯的片名,出現了一名多譯的現象。如:影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一部美國科幻、災難電影,在中國上映時引起轟動,主流媒體翻譯片名為《后天》,但有媒體認為明天已經是未知,而明天過后更是不可預知,表現出了對未來的恐懼和迷惑,所以《明天過后》才更符合影片的內容。
隨地而譯的現象也比較突出。兩岸三地由于政治、經濟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出現了同一部英文影片,在三地的翻譯各不同。影片影片Pretty Woman,內地翻譯為《風月俏佳人》,而香港和臺灣分別譯為:《麻雀變鳳凰》、《漂亮女人》。
粗詞濫造片名正是現今片名翻譯的一大特點。許多被視為濫用、矯情的字眼,卻正好反映了大眾的習慣與需求。片名中“情”當道、“魔鬼”常現、“血”橫飛、“狂”“龍”橫行等等。例如,阿諾德·施瓦辛德主演的所有電影的片名翻譯都被片商加上“魔鬼”兩字。
從上可以看出,英文片名翻譯的混亂,給觀眾帶來了觀賞與理解的麻煩,嚴重者會導致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礙。電影片名的翻譯是翻譯的一個范疇,但又不能局限于一般的翻譯。著名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認為,文化的烙印是電影的意義之所在。因此,分析任何一部電影,都離不開對其文化背景的解讀。
三、英文電影片名翻譯與文化適應
在翻譯英文電影片名的過程中,譯者都要從我國觀眾的可接受能力和文化差異出發,盡可能減少由翻譯帶來的理解困難。好的片名翻譯就是不斷選擇、適應文化的結果。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文化適應是指在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考慮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并能解除語言層面的束縛,不斷地進行選擇和適應,充分傳達影片的內容含義和文化精神,力求譯名在中國觀眾和在西方觀眾中產生相似的效果,產生共鳴。
四、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策略
片名翻譯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以能否達到某種期望來衡量。是忠實于原片名,保持“原汁原味”,還是服務于觀眾,該顛覆就顛覆?周兆祥認為“兩者可能沒有矛盾,但也可能有相當大的沖突”。筆者認為德國的一個古老的翻譯規律“可能時盡量逐詞,必要時盡管自由”,準確地闡述了電影片名翻譯的觀點:英語片名能表達電影主題內容時,翻譯時就要忠實于原片名,若原片名不能體現電影主題,不能讓目的語觀眾理解影片的內容含義和文化精神,翻譯時就要不斷進行選擇和適應,必要時對原片名進行“顛覆”,拋開原片名進行翻譯。
(一)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忠實性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忠實性是指,在沒有影響到目的語觀眾對源語的理解的前提下,原片名忠實于電影的內容和主題,采用直譯或異化的翻譯方法,使得電影片名的翻譯保留原片名,以達到原汁原味。
1.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忠實性與直譯
直譯是指根據源語(re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語(targetlanguage)的特點在最大限度內保留源語片名的形式和意義來進行翻譯。在原片名忠實于電影的內容和主題時,直譯是一種好方法。直譯有時可以照搬原片名,語序報持不變,如:Ameri-ca's Sweethearts《美國甜心》,Rain Man《雨人》,The King'sSpeech《國王的演講》,Black Swan《黑天鵝》,The Artist《藝術家》。有時根據原影片內容,可在原片的直譯的基礎上增添和刪減一些詞匯,以更好地表現原片內容。這是片名翻譯有別與其他翻譯的不同之處。如:Sleepless in Seattle西雅圖夜未眠,My Fair Lady《窈窕淑女》,12 Years a Slave《為奴十二年》,LittleMiss Sunshine《陽光小美女》。
2.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忠實性與異化
所謂異化,就是在譯文中突出源語的“異國情調”,也就是盡量使用源語中的語言形式、習慣和文化傳統。采用異化翻譯意味著翻譯可以不受目的語的習慣限制,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保留源語的文化色彩,從而給目的語觀眾以不一樣的體驗。如影片Avatar,在翻譯時就音譯為《阿凡達》。阿凡達是什么?是一個人?是一個地方?還是一個代號?又或是一個事件?目的語觀眾會看著這個“洋味”十足的片名,帶著好奇,帶著疑問,走進電影院,自己找答案。endprint
(二)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顛覆性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顛覆性是指,由于文化沖突和文化差異,目的語觀眾不能夠單從字面理解源語的片名,為了更好地滿足目的語觀眾對影片的理解,電影片名的翻譯采用意譯或歸化的翻譯方法,拋開原片名重新譯定,根據影片內容進行翻譯。
1.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顛覆性與意譯
這里意譯是指根據原片內容翻譯片名。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有的片名用直譯令人難懂或是摸不著頭腦,很地體現原片內容和主題,所以影片名可采用意譯。意譯可以把平淡無奇的原片名,用目的語中人們可理解、可接受的語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影片Argo,美國CIA如何成功將困在伊朗的6位工作人員帶回美國。ARGO并無特殊含義,翻譯為《逃離德黑蘭》是因為他們的使館地址在伊朗德黑蘭,翻譯為《逃離德黑蘭》,就非常貼切。其他例子如:Transformers《變形金剛》,Resi-dent Evil《生化危機》,Life of Pi《少年派的奇幻漂流》,Inception《盜夢空間》。可見,英文電影片名意譯是一個概括、綜合的過程,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通過再創造,溝通觀眾的感情。
2.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顛覆性與歸化
歸化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傳統的“最切近自然對等”概念進行翻譯,以實現動態對等或功能對等。
歸化就是立足于中國觀眾的審美需求、文化認同感,主要通過意譯、補譯、創譯等翻譯手法,使原作更貼近中國觀眾的生活和欣賞心理,使他們在盡可能小的語言文化障礙下輕松理解影片內容。施萊爾馬赫提到:“翻譯者盡可能不要打擾讀者的安寧,而將原著帶到讀者的面前。”如影片Home Alone《小鬼當家》,觀眾對“小鬼”一詞會覺得很貼近生活,因為在中文中經常出現“小鬼”、“小孩”“小丫頭”“小毛孩”等詞,《小鬼當家》這個翻譯即概括了影片內容,又非常接地氣。影片No Countryfor Old Men《老無所依》、Michael Clayton《英雄不問出處》也是如此。影片Silver linings playbook電影名字來自一句諺語: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即“每朵烏云都有銀邊”,預示著主人公帕特樂觀的人生態度,所以譯為《烏云背后的幸福線》較能讓觀眾接受。
五、總結
綜上所述,不論是忠實于原片名的翻譯,還是對原片名顛覆式的翻譯,都要忠實于電影內容和主題,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結合文化背景因素,不斷選擇和適應,通過原作的文化價值、信息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完整傳遞,實現中西文化的交流。參考文獻:
[1]李春梅.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文化適應[J].電影文學,2010(18)。
[2]張麗.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看電影片名翻譯[J].瓊州學院學報,2007(4)。
[3]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