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旭萍 顧曉敏
東華大學 上海 200051
中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
童旭萍 顧曉敏
東華大學 上海 200051
本文以中國15家上市商業銀行2009-2013年的半年度數據為樣本,研究了其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銀行前五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并沒有很明顯的影響。第一大股東的性質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最為明顯,GDP增長率與盈利能力之間則有著負相關的關系。
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盈利能力
Miller等(1958、1963)對商業銀行資本結構、企業的經營風險、經營績效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開啟了對企業資本結構理論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著名的MM理論。Karaken等(1978)在MM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企業財務杠桿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國內關于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的指導下探討銀行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上。張雪麗(2004)從一般資本結構決定理論出發,得出政府擔保措施會對監管銀行的最有資本結構理論產生影響。郭文旌和周磊(2012)在Barrios-Blanco模型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考慮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利率期限結構和無存款保險制度等的最優資本結構選擇模型得出了商業銀行資本結構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并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研究較多是對其影響因素的探討,探討的路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從總體上綜合多方面的指標來考察影響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一種是從宏觀、中觀、微觀的角度研究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Berger(1995)綜合了多方面的指標考察了市場力量和效率結構與盈利之間的關系。Demirgue-Kunt等(1999)也是以多種綜合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并得出銀行利潤與貸款份額、總成本、規模及通脹率呈正相關關系。國內的研究姚勇等(2005)、黃金秋等(2006)主要以GDP和通貨膨脹率這兩個指標為主研究相較而言經濟增長率的影響略微明顯。王曼舒等(2013)使用資產規模和GDP作為控制變量來分析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與盈利能力的影響,得出了資產規模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負相關,GDP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正相關的結論。
(一)樣本的選擇
本文選取了國內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除光大銀行之外的15家作為研究樣本。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證券財務年報股票市場研究數據庫、中國統計局網站以及各上市銀行在官網公布的年報等。
(二)變量的選取
(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采用的是綜合績效指標。本文選取了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成本收入比、成本費用率、銷售毛利率這5個指標作為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為獲取一個反映商業銀行綜合績效的綜合指標,本文利用SPSS19.0中的因子分析對這5個指標進行處理。
由分析可知在第一主成份中,成本收入比、成本費用利潤率和銷售毛利率的載荷比較大,反映了商業銀行的運營和內部控制的信息;第二主成份中,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的載荷比較大,反映了商業銀行的資本利用信息。從而3個主成份的線性表達式為:

最后得出各銀行的綜合得分F,即:

從而得到了每家銀行半年度觀測值的綜合績效指數,記為Y。
(2)解釋變量
本文選取了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第一大股東性質(H)、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TOP5)和資本充足率(CAR)這4個指標。其中 TOP1和TOP5反映了公司的股權集中度;H反映的是商業銀行第一大股東是否為國有的性質,把它設為虛擬變量,即第一大股為國有股時,H=1;第一大股東為非國有股時,H=0;本文還選取資本充足率作為解釋變量之一以反映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能力。
(3)控制變量
本文選擇了銀行規模(ASSET)以及宏觀經濟增長率(GDP)作為控制變量,銀行的資產規模一般會影響到銀行的盈利能力,而銀行利潤的增長與國家的宏觀經濟有密切的關系。
(三)理論假設
綜合已有的相關理論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三條理論假設:
假設一(H1):第一大股東的性質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一般認為,國家在商業銀行中控股意味著銀行的經營是以國家信用的擔保為前提的,因而可以讓大部分投資者感覺更安全,銀行的績效會因此而提高,盈利能力也會因此而提高。
假設二(H2):股權集中度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商業銀行的股權越集中,意味著銀行的經營越符合銀行的整體利益,不僅可以解決小股東“搭便車”的問題,從而較好地降低銀行由代理成本產生的各項費用,還能利用其它股東的強勁力量制衡第一大股東的行為,降低大股東對小股東的利益侵占,提高銀行整體的盈利能力及績效。
假設三(H3):資本充足率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國家通過控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可以保證商業銀行具有一定的抵御風險的能力。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正常經營所需要的資本比率。
(一)模型的構建
為了探究中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和盈利能力的關系,下面以15家上市商業銀行2009-2013年半年度的截面數據,建立模型進行回歸分析。本文的模型如下:

在此模型中采用盈利能力綜合指標作為模型的因變量(Y)。自變量分別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第一大股東性質(H)、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TOP5)以及資本充足率(CAR)??刂谱兞繛橘Y產規模取對數(ASSET)和GDP增長率。
(二)模型的回歸結果
本文主要使用了Eviews6.0對樣本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并分別使用國有控股銀行樣本組、股份制銀行樣本組以及城市銀行樣本組這3個樣本組來分別進行回歸分析。
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回歸系數匯總表
(三)回歸結果分析
(1)解釋變量
商業銀行中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一大股東性質、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資本充足率的回歸系數都很顯著,都在0.05以下。而且除了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為負相關以外,其余的解釋變量對銀行盈利都為正相關的,這說明銀行的盈利能力的顯著度主要是受這些變量的顯著影響。
(2)控制變量
資產規模對所有類型的商業銀行來說都是正向的影響,同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對所有類型的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都是負相關的。這說明目前商業銀行的績效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呈現出明顯的不一致性。以上數據說明對商業銀行來說,資產規模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是很重要的控制變量。
(3)三類不同性質銀行的回歸結果分析
在所有的解釋變量中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和盈利能力呈現負效應,其余的均為正效應。在控制變量中,GDP對盈利能力呈現負效應,資產規模呈現正效應。國有控股銀行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盈利能力呈現正效應,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一大股東性質、資本充足率均與盈利能力呈負效應,其中國有控股銀行中的控制變量GDP的回歸系數不是特別明顯,但模型總體擬合度很好。
1.總體而言,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和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比較小,但二者呈現的逐年趨勢以及其對盈利能力的影響趨勢不同,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其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趨勢是反向的。資本充足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其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是正向的。這說明銀行一直有集權和增強流動性的需求,也說明在現在經濟放緩的現實條件下,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呈現下降趨勢。
2.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最大的是第一大股東的性質,而且它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是正向的。這說明第一大股東的國有性質對商業盈利的盈利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商業銀行上市后,第一大股東為國家的商業銀行,并不像以前研究表明的那樣必然會降低銀行績效,相反,隨著其公司治理的完善,國有性質卻能夠促進其綜合績效提高。這和中國的國情也具有某種相關性,中國的國情下國家持股比例越高,公眾對其可信度就越高,而且各種政策的貫徹執行也比較好,從而能夠最大程度保證銀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
3、商業銀行應制定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相適宜的發展經營戰略。研究表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和GDP增長率呈現負相關,這說明目前的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并沒有很好的適用于中國宏觀經濟條件,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快速發展后,現已進入了調整期,但是商業銀行的戰略還沒有快速的跟上宏觀經濟發展的腳步,從而出現了二者負相關的現象。所以銀行需要重新調整戰略來適應如今的宏觀經濟發展條件,以保證與現如今的宏觀經濟相適宜。
[1]Modigliani F, Miller M H.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3):261-297.
[2]Lhacer,A.,and Nakane,M.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Spreads in Brazil[J]. Banco Centrail di Brazil,Working Papers,2002.
[3]張雪麗.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4,(1):33-36.
[4]郭文旌,周磊.商業銀行最優資本結構選擇的模型與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2,(2):78-86.
[5]黃金秋,屈新,張橋云.影響中國商業銀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J].統計與決策,2006,(5):118-119.
[8]王曼舒,劉曉芳.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14家上市銀行面板數據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3,(2):143-149.
[9]王一棟.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研—基于上市銀行面板數據分析[J].商業經濟,2012,(6):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