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靜
【摘 要】本文從初高中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學生個體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教學方法的銜接,每位老師都應該深入教學研究,認真做好初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銜接,提高初高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初高中化學有效教學;銜接
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學習階段重要的一環。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重要性更加突出。結合初高中的教學經驗和一線化學教師的反饋,高中化學難教,感覺學生不會聽課,不會學習,化學用語書寫很不規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初中基礎沒打好……學生也覺得高中化學難學,學習化學的信心受到打擊。那么,高中老師如何處理好初高中知識的斷層和銜接,如何做好化學有效教學的銜接呢?
一、教師要通覽初高中教材和標準,做好內容上的銜接
初中化學教材知識面比較寬廣,貼近生活實際,強調定性分析,知識層面只要求學生知其然,記住現象或結論,知識的深度不夠,系統性比較差,不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而高中新教材的化學知識趨向于系統性,理論性的教學,強調定性和定量分析,知識體系既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知識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化學重點內容過于集中在必修1,如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內容既多又重要難學,等于給剛進入新高一學生一個大大的門檻。
因此,高一年級時老師需要研讀初中化學課程標準、高中教學大綱,初高中化學教材,幫助學生完成初高中化學學習中相關知識點的銜接,高一年級時需對初中階段加深完善的知識點主要以下幾個方面:(1)氧化還原反應。初中只從得、失氧簡單介紹有關氧化、還原反應,高一則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觀點,從本質上來介紹氧-還反應。(2)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情況,高一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3)對酸、堿、鹽、氧化物的分類,氧化物及典型兩性氧化物。(4)溶液的導電性,電離及常見的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5)酸的5條、堿的4條、鹽的4條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及應用。
二、教師要讀懂學生個體,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初中階段記憶的知識多,很多同學的學習方法是死記硬背,欠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養成了被動學習知識的習慣;而且剛上高一的學生總認為在初中時學習較輕松感覺不到什么困難更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僅在初三后階段稍作努力即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并順利地考入了高中。因此他們把這種學習方法也帶入到了高中的學習中,結果導致成績下滑長期下去最終會喪失學習的自信心。
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記憶,并能將學過的知識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學原理。這就要求學生應該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地課前預習,做好筆記,課后自覺復習,獨立完成作業,通過做題總結梳理加深理解知識點,必須讓新高一的學生知道,初中和高中的差異很大,應在新的學習過程中,在聽和練的有效結合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新的學習方法。
三、教師要注重教學效益,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的關鍵。初中化學教學以實驗的直觀教學為主,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多,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少。為了能順利開展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工作,高中教師應在通覽教材,把握課標的同時深入研究初中階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變機械記憶為主為理解為主,記憶為輔,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其二,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和初中化學內容密切相關,教學中應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做到循序漸進,合理銜接。穿插復習舊知識時,應視新知識的靈活性處理。總之,不要讓學生感到知識的跳躍和割裂,應該注意引導他們以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用新知識來補充舊知識,提高教學效益。
其三,初中化學對計算要求比較簡單,只要求質量,質量分數,微粒個數比值等最基本的計算方法,而高中化學練習中則出現有關差量法、過量法、多步反應一次計算法、混和物計算等計算技巧,此時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專題講授,在掌握化學知識基礎上,運用教學手段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分析、計算能力。
四、初高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切勿各自為戰
(1)初中教師的教學往往受限于中考A率
由于初中課程標準要求低和學習時間短,又處在初三畢業的關鍵時刻,教師往往對中考不作要求的一些化學思維、分析方法以及選學內容就很少講解,甚至不講,導致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再加之初中化學課時多,內容少,因此教師可以對所教內容反復訓練,學生的學習可以在課堂上基本完成,考試效果也比較好,而對學生理解、思考、運用的程度自然就缺少了相應的研究。
(2)高中教師的教學往往過度延伸
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由于許多教師只從高一到高三循環教學,不教初三,對初三教材內容的改變并不太了解,也未必去認真研究初三教材,往往沒有處理好初、高中知識銜接,就把教材過度延伸、深化,將化學知識點講得面面俱到,使得課堂上學生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高中教學內容多,時間緊,沒有過多時間在課堂上對重難點知識反復訓練,因此學生的學習除了要注重預習和課堂40分鐘的效率外,還必須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記憶、整理和做練習,使不少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由此可見,初高中化學的銜接不但是知識的銜接,更是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銜接,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在教學實踐中應重視其內在聯系,要寓學習方法指導于課堂教學中,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盡快適應高中階段化學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文繼蘭.《淺談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問題》.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
[2]王延芳.《淺談高中化學知識的銜接》.延邊教育學院高中教育.2010
[3]朱含冰.《新課改下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思考》.《考試周刊》.2009年第35期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