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過戰場血與火的人對什么名利、地位、虛榮,統統看透了,特別珍愛生命和懂得生活的意義。
“情結”是個時尚的詞,字典解釋為“心中的感情糾葛、深藏心底的感情”。“情結”,在心理學是指一群重要的無意識組合,或是一種藏在一個人神秘的心理狀態中強烈而無意識的沖動。“即個體一組一組的心理內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叢”。
馬榮明的“花朵情結”,形成于30年前的初夏。準確地說,就是1985年5月,他和他的戰友們奉命奔赴烽火連天的南疆前線。盡管已知邊陲同胞遭受敵軍炮火襲擊,村莊被毀,人員傷亡,及至身臨其境,還是極度震驚、怒火中燒!邊民字字血、聲聲淚的控訴,照片上花朵般的孩童葬身火海……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熱血沸騰的他,振臂高呼:“血債血還,保衛家園!”在激烈的“5.31”戰役中,他機智勇敢,沖鋒在前,不幸遭敵炮彈片擊中,被抬下火線。在昆明療傷的日子里,他寢食難安,眼前始終晃動著花朵般孩子的臉,耳畔縈繞著炮火中孩子們的呼叫聲……他一次又一次寫下重返前線的請戰書,3個月后,他的請戰獲準。1985年9月,他率領全班戰士激戰在老山前線。敵我雙方陣地爭奪激烈,排長光榮犧牲,馬榮明臨危不懼,果敢擔起代理排長之職,指揮戰友擊退敵軍反撲,如磐石堅守陣地。“拉鋸戰”整整打了8個月,馬榮明和戰友們粉碎了敵軍一次又一次偷襲和騷擾,讓紅旗始終飄揚在戰火中的陣地上。馬榮明和戰友們勝利完成了祖國的使命,他個人也榮獲三等功。
“有沒有上過戰場的區別,在于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程度。”馬榮明說,趟過戰場血與火的人對什么名利、地位、虛榮,統統看透了,特別珍愛生命和懂得生活的意義。退伍后,他先在基層企業跑供銷,采購、送貨、押車,連續幾天幾夜餐風宿露……在他眼中,這些與戰場上九天九夜蹲在貓耳洞里堅守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在繁重工作之余硬是憑毅力,攻克一座又一座知識堡壘,讀完了夜大;從秘書到團委書記,從人事科長到公司黨委副書記,變化的是工作崗位,而不變的是他的“花朵情結”。
“童話里灰姑娘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版。在句容一個偏僻的山村,村里有一戶特困家庭,爺爺、奶奶和一個小女孩。這原本是一個溫馨幸福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下地干活,爺爺奶奶勤儉持家,小女孩刻苦讀書,各種獎狀貼滿了屋子的山墻。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一家人在一塊卻其樂融融。小女孩上初中時,災難突然降臨,她的父親和母親罹患重病,為治病全家背上沉重的債務,最終爸媽還是相繼離世。爺爺和奶奶都已年邁力衰,再也無法供她繼續讀書。小女孩就這樣被迫輟學了,她哭腫了雙眼……”
馬榮明講到這里,紅了眼圈:“這是團市委的同志開會時,講的許多故事里的一個。我聽了后,心里怎么也平靜不下來。眼前浮現出一群孩子的形象,就是南疆前線在敵人炮火中遇難的那群孩子。當年,我和戰友們流血犧牲,為的就是要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現在,有花朵遭遇困難,我們共青團員有責任有義務伸手幫扶他們!”團員們聽了馬榮明聲情并茂的動員,紛紛行動起來,不僅湊足了學費和生活費送到小女孩手中,讓她重返課堂,而且公司團委還與小女孩結成“一幫一”對子,經常到小山村幫助她爺爺奶奶排憂解難,直到她讀完高中,考入南京審計學院。
小女孩讀了大學,馬榮明的“花朵情結”并未減弱。他擔任區商業總公司黨委書記后,將捐資助學推行為黨團組織的一項公益活動。多年來,他帶領公司的黨團員先后與10名孤兒結對,資助這些孩子上小學,讀中學,學習成才,走上工作崗位,建設祖國。
雨果曾經說過,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馬榮明,這位當年在彈雨紛飛的戰場上英勇殺敵、保家衛國的功臣,褪下軍裝,走向建設祖國的工作崗位后,三十年如一日,嚴格律己,用出彩的成績和世界上最需要的善良本性,將軍功章擦亮,使其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