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投資促進局 徐斌
“互聯網+”時代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路線研究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投資促進局徐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面臨著新的變革,我國相關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從國際信息技術產業的演變及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布局的角度,分析了新時代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的增長路線,探討了相關地區和產業發展的新策略和新方向。
“互聯網+” 軟件 信息服務 新興產業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我國重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一直備受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重視。2015年“互聯網+”一詞被寫入2015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后,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頂層設計上發生了更深刻的變革。隨著《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的公布,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也確立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的重點領域,有望在“十三五”時期迎來新的黃金發展期。本文著力于近年來世界信息產業最新動態,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及各地區比較優勢,對“互聯網+”時代下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路線加以解析,以期為地方政府經濟工作決策提供參考。
1.1緩中趨穩的世界軟件產業
2015年,受全球經濟增長缺乏穩定且較為脆弱等因素影響,世界軟件產業也出現了緩中趨穩的“新常態”。政府追加基礎建設、拉動內需、刺激投資等傳統政策轉向邊際效應弱化,短時間內無法對沖外部需求彈性低的軟件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壓力。據《2014~2015世界軟件產業發展藍皮書》報告指出:2014年,世界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1.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這一數據與2013年的5.4%基本持平,但較2011年的17.2%及2012年的9.2%的高增速相比,近年來世界軟件產業的增速持續減緩。
從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分布來看,美國與歐盟占比約53%超過半數,中國占比約25%,基本保持穩定。日本占比縮小至6%,呈下降趨勢。印度占比約3%,呈上升趨勢。
1.2新興業態快速發展
盡管世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總體規模呈現穩定,增長速度趨緩,但在云計算、互聯網、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業態領域產業結構調整加速,出現了新的增長極。據IDC公布的技術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1180億美元,公有云開支超過700億美元;移動互聯業務結合車載信息系統、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等,年均增長呈現70%以上的爆發;大數據市場也繼2014年285億美元、53%增長的良好態勢,有望在2015年突破400億美元。圍繞這些新興領域,各大企業加速整合優勢資源,積極布局,以此來謀求確立新的產業市場空間。
1.3各國圍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舉措
美國政府發布《聯邦云計算戰略》《大數據研究及發展倡議》等文件,以總統令的形式明確云計算、大數據等作為美國核心產業的國家戰略地位,同時各級政府加大相關產業的資金投入,在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發給予先決的優勢條件,繼續鞏固其在傳統IT業的優勢地位和資金技術優勢。
歐盟發布《在歐洲釋放云計算潛能》公告,宣布啟動云計算戰略,推廣云計算應用,計劃在歐洲創造25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實現每年1600萬歐元的產值;同時以英國為代表,在數據采集和分析角度加大投資,研發新一代移動網絡技術,以大數據戰略開展新一輪的“數字革命”。
日本2014年公布“智能日本ICT”戰略,以2020東京奧運會為目標,普及大數據及移動互聯應用,推廣4k/8k數字傳輸協議,打造地理空間信息平臺,ICT城市信息平臺。同時,在體制改革層面,日本全新推出基于數字信息管理的“my number”管理體系,預計在2015年實現將全部居民列入信息管理體制。這項制度的變革將整合日本各大通信業巨頭優勢資源,為日本打造國民全部信息的頂層大數據架構。
印度作為新興國代表,公布《2020發展計劃》,計劃2020年將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2013年增長5倍。印度也逐步加大海外擴張趨勢,改變傳統的班加羅爾對歐美服務外包業運營模式,不斷在海外建立交付中心,并嘗試利用中國大連等城市作為中繼,開展對日本的信息服務業務,擴大海外接包范圍。
2.1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態勢
2.1.1產業規模擴大,年均增速放緩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7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2%,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較2013年同期的24.6%增速較為放緩。同時,軟件出口以545億美元的規模實現了15.5%的同比增長,但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增速較2013年同期19%略有下降。
2.1.2服務占比上升,結構不斷優化
2014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中傳統軟件產品收入總計11324億元,占比30.4%,較2013年占比32.3%略有下降。另一方面,服務業收入占比重不斷提升,其中,系統集成服務占比20.6%,數據處理和存儲類服務占比18.4%,同比增長22.1%,嵌入式系統占比17.3%,增速24.3%,信息技術咨詢占比10.3%,同比增長10.3%,服務業占比較去年同期實現較快增長,各大服務類別所占比率日趨平均,信息服務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1.3盈利能力突出,人力成本增加
2014年我國軟件開發毛利率62.88%,IT服務類毛利率27.19%,遠遠超過計算機板塊平均ROE10.92%的水準。但管理費用率比2013年上升了0.4%,連續多年呈上升趨勢,人力資源成本不斷增加。
2.2我國各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情況
2.2.1新華(大連)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總指數評價
由新華社發布的新華(大連)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總指數評價是我國評價各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情況的權威指標。根據2014年該評價結果: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大連、上海、南京、杭州、濟南、沈陽、成都和廣州。特別是前三位的城市,近幾年來變化程度不大,反映了該地區持續穩定的產業政策和雄厚的產業基礎。
北京以“中關村軟件園區”為代表,在海淀區的中關村等集聚了大批智力資本,培育了大量創新企業,產業政策及配套資源優勢明顯;深圳以“深圳軟件園”為導向,政府抓戰略引領,創新機制提供環境支撐力,率先啟動體制改革,憑借其經濟特區優勢地位,獲評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國際合作及境外技術轉移領域取得突破;大連以“大連軟件園”為優勢,以“官助民辦”為特色,充分發揮大連自然環境及對日服務語言優勢,開展以國際服務外包為核心的創新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專業軟件園,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創新型軟件產業集群”。
2.2.2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中西部大開發”
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城市,2014年東部地區軟件實現收入28012億元,占比75.7%,形成了絕對優勢。但是,以武漢等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和以西安、成都為代表的西部地區實現了同比26.7%和23.5%的超高速增長態勢,中西部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速明顯快于其他地區,在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力資源比較優勢明顯的有利因素驅動下,未來預計將能和東部沿海城市并駕齊驅,成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新主力軍。
3.1熱點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
“十三五”時期,“互聯網+”將帶動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成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行業熱點,這符合全球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進程和趨勢,因此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加以謀劃。
移動互聯市場已突破400億規模,已經形成世界級用戶群體和世界級市場,未來5G行業標準將進一步將供應鏈、電子商務、物聯網融合為一體,形成新的平臺化業態;云計算將成為我國IT企業支出重要部分,Iaas、Saas、Paas市場將迅速國際化,迎來高增長時期;智慧城市建設也將全面鋪開,集智能政務、智能交通、智能社區為一體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將啟動,并將催生龐大的大數據市場,并反饋于云端,最終作用于移動終端。新興熱點產業將會彼此互聯形成一個新的生態鏈,構成新時代的信息服務業主體,各地政府必須從頂層設計抓住整個產業鏈,打造新型平臺,鼓勵核心技術研發合作,果斷調整經濟結構,為新興熱點產業集聚提供軟硬環境支持。
3.2細分行業突破核心技術
根據《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在集成電路級專用設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等細分領域著重突破。“互聯網+”時代第一要義仍是核心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正是基于其強大的基礎工業實力,在發揮核心技術的優勢下以互聯網實現資源平臺整合。我國有強大的互聯網用戶及市場基礎,互聯網思維短時間能深入滲透各個行業,是我國“互聯網+”的優勢之一,但也應當看到,關鍵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領域,尚有很多地方不能實現自主知識產權。如果不突破核心技術壁壘,僅追求表層的互聯互通,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將無法獲得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制定中長期規劃,在四大細分行業領域設定詳細技術路線圖,在自主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3.3東西合璧充分利用比較優勢
在區域布局角度,繼續保持東部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核心優勢地位的同時,進一步為中西部地區發展軟件和相關產業創造便利條件,鼓勵區域間協同發展。同時,利用各地方產業基礎及區位優勢,創新發展有地方特色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傳統工業基礎雄厚的城市,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配套信息技術服務業;輕工業發達城市,整合以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為基礎的平臺化信息服務技術,加速資源分配效率;臨港城市發展國際嵌入式系統及嵌入式軟件研發測試業務,側面推動硬件產業的進出口流通;資源密集型城市著重以節能、環保技術為突破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再生利用等形式,地方政府也應該破除唯GDP論,切實淘汰落后產能,結合地區實際發展有高附加價值的綠色經濟新常態。
本文從世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行業趨勢角度出發,論述了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呈現出的新樣態,并從熱點產業加以梳理,論述了“互聯網+”時代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的產業生態機制的形成,對新時代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篇幅所限,所涉及內容很多未能詳細展開。信息技術產業瞬息萬變,唯有掌握最前沿技術并應用于區位優勢邊際效應最明顯的領域,才會收到“互聯網+”的效果,發現新的商機。
[1] 王鵬.2014~2015年世界軟件產業發展藍皮書[M].人民出版社,2015.
[2] 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新華(大連)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指數報告2015[R].2015.
[3]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全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5)[J].電子政務,2015(06).
F276.44
A
2096-0298(2015)12(a)-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