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鄧俊濤 喻美辭 林俊锫
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
——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鄧俊濤喻美辭林俊锫
本文選取UN Comtrade數據庫1995~2013年SITC第三版分類標準一位數和兩位數的工業制成品貿易數據,采用單位根檢驗方法,借鑒Schumacher(2003)貿易引力模型實證檢驗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檢驗表明SITC分類一位數的5~9類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和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均存在著較顯著的本地市場效應,SITC分類兩位數的三十五類工業制成品中有十九類商品存在著顯著的本地市場效應。本文認為,本地市場效應已成為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貿易比較優勢的一個新來源,是影響中法雙邊貿易模式和結構的重要因素,中國在注重外部市場的同時應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
工業制成品 對外貿易 本地市場效應 貿易引力模型
國際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濟發展對出口貿易的依賴性非常高,而中國是一個出口貿易型大國,對貿易比較優勢來源的研究是必要的。一般來說,如果對某一商品的國內市場需求較大,那么該國往往是此商品的凈進口國。克魯格曼卻指出,在遞增規模收益、存在貿易成本的條件下,需求相對較大的國內市場會吸引產業集聚,形成規模經濟,增加的產出在滿足該國本土市場的需求后形成出口貿易,使具有相對較大國內市場需求的國家成為此商品的凈出口國,此即本地市場效應[1]。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要素稟賦優勢如低勞動力成本,一直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隨著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步喪失。中國對外出口貿易增長飛快,學者認為本地市場效應已成為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新一項比較優勢,是中國出口穩定持續增長的重要源泉。
國內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對本地市場效應進行研究:一是研究不同行業的本地市場效應。姜承武(2010)[2]借鑒Schumacher(2003)的引力模型對中日貿易中的本地市場效應進行估計,檢驗結果發現:在中日雙邊貿易的十大類商品中有四類產品存在本地市場效應。闞大學(2013)[3]在Schumacher引力模型的基礎上構建模型對中日服務貿易的本地市場效應進行了估計,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中國對日本的10個服務行業有6個存在明顯的本地市場效應。二是研究不同地區的本地市場效應。劉磊(2013a)[4]借鑒Schumacher(2003)的引力模型利用中韓雙邊貿易數據對本地效應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按一位數SITC分類的商品中有6類存在明顯的本地市場效應,按兩位數SITC分類的商品中有15類存在本地市場效應,認為中國政府對外要繼續加強市場競爭力,對內要挖掘國內存在的消費市場。錢學峰、陳六傅(2007)[5]借鑒Schumacher(2003)的引力模型對中美雙邊貿易的估計,結果顯示按一位數SITC分類有7類,按兩位數SITC分類有16類存在明顯的本地市場效應,得出本地市場效應成為中國對美國出口最重要的比較優勢源泉的結論。
在主流的國際貿易理論發展進程中,形成以完全競爭、不變規模收益為理論基礎的新古典貿易理論框架,該理論認為相對技術水平和資源稟賦條件等決定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結構和模式;也形成以不完全競爭、遞增規模收益為理論基礎的新貿易理論框架,該理論則認為遞增的規模收益和相對較大的市場需求決定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結構和模式。傳統的要素稟賦優勢屬于新古典貿易理論研究的內容,本地市場效應則屬于新貿易理論研究的內容。克魯格曼指出,由于貿易成本的存在,生產廠商為獲取更大的利潤額,會采取各種措施以最大限度來降低生產和貿易成本,比如,為降低運輸成本將廠商選址選擇在該商品行業集中的大消費市場,或為了與同行業間進行更有效的商業信息交流而進入更大的消費市場聚集地,離開小型市場。由于規模經濟的存在,生產廠商擴大生產規模以獲得更大的產出增加,既滿足當地相對較大消費市場的需求,也形成出口滿足周邊的消費市場,從而產生本地市場效應。
2.1數據來源及計量模型
借鑒Schumacher(2003)[6]的研究成果,構建引力模型,進行實證檢驗。Schumacher(2003)采用引力模型來描述影響一個國家出口的主要因素:



即:


2.2實證檢驗結果
本文采用單位根檢驗。首先對時間序列數據中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在各變量或其d階差分穩定的條件下,利用ADF的協整檢驗方法來判斷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是否平穩,從而確定回歸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假如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說明回歸模型的設定合理。
工業制成品總體存在較顯著的本地市場效應。5~9類工業制成品回歸系數為正值,回歸殘差平穩,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的出口貿易存在較明顯的本地市場效應。中國是一個工業制成品消費大國,國內強大的市場需求促使產業集聚,形成規模經濟,在滿足國內市場消費的情況下,大量出口,其占中國對法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一直穩居92%以上,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的出口由本地市場效應來決定。
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的出口貿易由傳統的稟賦優勢理論和本地市場效應共同決定:由圖1所示,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占中國對法國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50%以上,說明中國對于法國而言具有勞動力廉價的稟賦優勢;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相對周邊東南亞國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并沒有優勢可言,但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占中國對法國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仍高居50%左右,說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并沒有成為中國對法國出口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的障礙,即中國對法國貿易可能并不完全取決于傳統要素稟賦優勢,還應存在著其它的貿易比較優勢。

表1 按SITC分類一位數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檢驗結果
表1檢驗結果表明中國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的出口貿易既存在本地市場效應,也體現出中國勞動力要素相對豐富的比較優勢。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的出口貿易主要由本地市場效應來決定:中國對法國而言具有勞動力廉價的稟賦優勢,中國理應對法國出口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但從圖1看,中國對法國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的比例一直在以一定的速度保持增長,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無法對此現象進行解釋;并且,表1檢驗結果說明中國對法國出口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中存在較明顯的本地市場效應。
進一步檢驗每一類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檢驗結果如表2,結果顯示有十九類工業制成品存在本地市場效應,兩類工業制成品系數雖為正值但并不顯著(58、71),其中九類屬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十類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此外,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比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的本地市場效應更顯著。從理論分析角度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相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擴大更加傾向于產業集聚,形成規模經濟,從而本地市場效應在不同的行業之間有很大差別。
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按SITC分類一位數的5~9類工業制成品都存在較顯著的本地市場效應,且本地市場效應既存在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中,也存在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行業更顯著。
而按SITC分類兩位數的三十五類工業制成品中有十九類存在顯著的本地市場效應。除傳統的資源稟賦優勢以外,本地市場效應已經成為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貿易比較優勢的一個新來源,是影響中法雙邊貿易模式和結構的重要因素,促進中法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在新的形勢下,中國不但要重視傳統比較優勢對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更要重視本地市場效應這一新的比較優勢。
在對外貿易政策上,除了繼續注重以往的外部消費市場之外,應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此外,本地市場效應具有行業特征性,應針對性地在勞動密集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制造業中加大投資力度,扶持具有本地市場效應的相關商品行業,積極擴大國內消費促進該商品行業的產出增加以達到凈出口的目的。

圖1 1995~2013中國對法出口各工業制成品占中國對法出口貿易總額比重(%)

表2 按SITC分類兩位數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檢驗結果

續表2 按SITC分類兩位數中國工業制成品對法國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檢驗結果
[1] 劉磊.中日雙邊貿易中本地市場效應研究[J].現代日本經濟,2013(4).
[2] 姜承武.中日貿易中的本地市場效應估計[J].經濟學研究,2010(7).
[3] 闞大學.中日服務貿易的本地市場效應估計[J].南方經濟,2013(3).
[4] 劉磊.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韓雙邊貿易本地市場效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3(8).
[5] 錢學鋒,陳六傅.中美雙邊貿易中本地市場效應估計——兼論中國的貿易政策取向[J].世界經濟研究,2007(12).
[6] D.Schumacher.Home Market and Traditional Effects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 Gravity Approach[R].DIW Discussion Paper,No.344,2003.
F752
A
2096-0298(2015)12(a)-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