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歡歡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江蘇南通226001)
顱腦損傷患者手術室急救護理體會
袁歡歡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江蘇南通226001)
目的 探討顱腦損傷患者手術室急救及護理方法,旨在提高急救護理水平。方法 選取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該院急診手術室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60例,均在第一時間進行救治護理,觀察手術治療效果及急救護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結果 60例患者總有效率為100.0%,急救護理后GCS評分[(13.50±1.93)分]較急救護理前[(10.29±2.20)分]明顯升高,意識狀況較急救護理前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規范、有效的急救護理有助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顱腦損傷; 手術室; 急救; 護理; 效果
顱腦損傷是急診手術室常見創傷類型,主要特點為發病較急,病情具有多變性,一般病情較嚴重,可對腦組織造成一定程度損傷[1]。顱腦損傷并發癥多,給臨床急救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入院早期的合理急救護理顯得尤為重要[2-3]。顱腦損傷既可單獨存在,也可與其他損傷共同存在,按照損傷發生時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損傷,按照損傷程度分為輕、中、重型損傷[4]。隨著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加,顱腦損傷患者數量逐年增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是引起顱腦損傷的主要原因。由于顱腦損傷不僅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還有可能遺留認知缺陷、行為缺陷等不良后果,因此,需加強手術室急救護理干預,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康復水平[5-6]。為進一步總結顱腦損傷患者手術室急救及護理方法,從而提高手術室搶救水平,作者對本院急診手術室收治的6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急救護理方法進行了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急診手術室收治的6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入選患者經體征、傷情和CT檢查確診,均符合顱腦損傷手術指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頭痛、嘔吐、瞳孔異常、血壓下降等。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19~75歲,平均(42.36±5.78)歲;傷后就診時間30 min至24h,平均(10.28±1.20)h。致傷原因:交通事故34例,墜落跌傷19例,暴力致傷4例,其他3例。顱腦損傷類型:單純損傷42例,多發傷18例。
1.2 方法
1.2.1 急救護理方法
1.2.1.1 術前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首先檢查生命體征,判斷意識狀態是否清晰,如患者處于昏迷狀態需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通暢,采取側臥位或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舌后墜阻塞呼吸道時應用舌鉗牽拉舌頭放置口咽通氣管或進行氣管插管[7]。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補液。觀察患者瞳孔變化,檢查有無血管損傷,嚴密監測顱內壓。上述急救工作完成后立刻準備手術所需器械,固定患者頭部,在眼部覆蓋棉片,將雙手自然擺放在身體兩側,保持舒適體位。
1.2.1.2 術中護理 術中需全程進行心電監護,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靜脈滴注速度,做好手術記錄。將電動顱鉆、雙極電凝鑷、高頻電刀等貼上專用保護膜,準確傳遞給醫生,配合手術操作,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吸引操作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吸引器頭,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傷。
1.2.1.3 術后護理 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需嚴格導尿操作,確保無菌導尿,避免逆行感染,定期進行尿培養檢查感染情況。由于患者術后需臥床休養,為避免產生壓瘡或肌肉痙攣需按時更換體位。
1.2.2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完全消失,生活完全自理,恢復正常身體功能;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身體功能基本恢復;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緩解,在他人幫助下可完成部分活動;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處于植物生存狀態或死亡。
1.2.3 觀察指標 (1)結合上述療效判定標準評估患者術后康復情況,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ore,GCS)[8]評估患者急救護理前后意識狀況,評估量表包含睜眼反應、語言反應、肢體運動3個項目,三者分數相加即為昏迷指數:15分為完全清晰;12~<15分為輕度意識障礙;9~<12分為中度意識障礙;<9分為昏迷。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總有效率 60例患者中痊愈43例(71.7%),顯效11例(18.3%),有效6例(10.0%),無植物生存狀態或死亡病例,總有效率為100.0%。
2.2 急救護理前后GCS評分及意識狀況比較 急救護理前患者GCS評分為5~15分,平均(10.29±2.20)分,急救護理后為7~15分,平均(13.50±1.93)分,急救護理后患者GCS評分明顯升高,意識狀況較急救護理前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救護理前后患者意識狀況比較[n(%),n=60]
顱腦損傷不僅治療、護理復雜,且預后差,術后病死率極高,一旦救治不合理會發生顱內、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9]。因此,針對顱腦損傷疾病特點,應盡快制訂救治方案,加強護理干預,密切監測患者體征變化,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10]。目前,治療顱腦損傷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顱腦損傷的兇險性也對手術室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術室護士不僅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過硬的操作技術,還要規范性地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配合醫生完成手術操作,并密切注意手術進展和患者病情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手術高效、順利完成。此外由于顱腦損傷手術需要較多的器械物品,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手術相關知識,還要迅速將所需物品準備到位,爭取最佳的手術時機。
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患者經規范、系統的急救護理干預及手術治療后未出現1例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救治成功率為100.0%,且護理干預后GCS評分明顯提高,意識狀況明顯改善。
總之,有效的手術室急救護理可顯著提高顱腦損傷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1]王莉,尹浩,韓國強,等.急性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C].2010年貴州省顯微外科年會暨貴陽顯微外科中心揭牌儀式論文匯編,貴陽,2010.[2015-10-10]http://epub.cnki.net/kns/brief/ default_result.aspx.
[2]陳敏.護理路徑在重型顱腦損傷急救階段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 685-l 686.
[3]卜娜君.循證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O10,9(10):34-36.
[4]楊雅婷,李爾清.顱腦損傷患者的手術室的急救與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038-2039.
[5]楊芳,鄒素云.嚴重多發傷在手術室的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綜合刊,2011,20(5):203.
[6]胡宗實,張征軍,覃顏.小兒重型顱腦損傷的特點與急診搶救[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0):68-69.
[7]胡壯俐,鄧艷華,姜偉,等.專職化院前急救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創傷外科雜志,2009,11(3):232-234.
[8]王慧珍.快速護理途徑在重型顱腦損傷急救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2010,26(4):21-22.
[9]凌麗娟,劉平,張杏,等.顱腦損傷患者的手術室急救及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2):1978-1979.
[10]張利娟,許喜泳,陳海華,等.急診快速誘導麻醉氣管插管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觀察[J].醫學新知雜志,2013,23(4):294-29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4.047
B
1009-5519(2015)24-3800-02
2015-10-27)
袁歡歡(1985-),女,江蘇南通人,主要從事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E-mail:1056109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