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慶
(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221400)
腹腔鏡應用于胃腸腫瘤手術的臨床價值探討
蔡安慶
(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221400)
目的旨在分析腹腔鏡在胃腸腫瘤手術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臨床運用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該院手術治療的胃腸腫瘤患者100例,將其依照隨機對照的原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開展腹腔鏡手術,對照組開展開腹手術。待手術完成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隨訪2年,觀察兩組患者6、12、18、24個月的生存率和復發率。結果手術完成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2年內的生存率、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胃腸腫瘤臨床療效確切,可以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且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患者2年生存率和復發率與開腹手術治療相當,可以在臨床推廣使用。
腹腔鏡; 胃腸腫瘤手術; 應用觀察
胃腸腫瘤是臨床常見的腫瘤之一,其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僅僅表現為定位不確切的腹部持續隱痛、腹脹、惡心嘔吐、排便次數增加、糞便中帶血膿或黏液等,容易造成誤診、漏診,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治療胃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把病灶切除及相應區域的淋巴清掃是唯一可以治愈腫瘤的方法[2]。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現已大量應用于在胃腸腫瘤的手術治療中[3]。本研究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治療胃腸腫瘤,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來本院手術治療的胃腸腫瘤患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46~78歲,平均(51.2±7.8)歲;胃癌56例、結腸癌24例、直腸癌20例;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均無明顯病變。兩組患者在性別分布、患病年齡、腫瘤部位、臟器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100例胃腸腫瘤患者按照隨機對照的原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開展腹腔鏡手術,對照組開展開腹手術。待手術完成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隨訪2年,觀察兩組患者6、12、18、24個月的生存率和復發率。兩組患者均囑清淡飲食,從流質開始,到半流質,最后過渡到普通飲食,堅持定時進餐,少食多餐;同時囑其堅持適當活動。
1.2.2 手術防范
1.2.2.1 開腹手術 運用氣管內麻醉的方法,胃部及右半結腸腫瘤的患者囑其保持平臥位,直腸及左半結腸腫瘤的患者囑其保持截石位。包括胃癌D2切除術21例,左半結腸切除術及右半結腸切除術16例、直腸癌根治術13例。
1.2.2.2 腹腔鏡手術 麻醉方法和采用體位與開腹手術相同,采用CO2氣腹,維持氣腹壓力13~15 mm Hg(1 mm Hg=0.133 kPa),包括胃癌D2切除術16例、胃局部切除術8例、左半結腸切除術及右半結腸切除術14例、直腸癌根治術12例。
1.2.3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4]采用腹部CT、MRI、B超等影像學檢查結果評估腫瘤負荷,來判斷臨床療效。完全緩解:患者的所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明顯緩解,腫瘤負荷減少70%以上,保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患者癥狀和體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輕,腫瘤負荷至少減少50%,保持4周以上;病情穩定:患者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變,估計腫瘤負荷減少不足50%;病情惡化:患者癥狀和體征較前加重,腫瘤負荷增大超過25%,或發現新的病灶。完全緩解率=完全緩解例數/總例數;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手術完成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完全緩解率為16%,總有效率為52%。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率為18%,總有效率為56%,兩組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均比較確切,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明顯低于開腹手術,且手術效率明顯提高,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50 50 131.36±35.88a167.35±37.69 41.48±23.51a105.57±35.79 8.66±1.52a9.78±1.74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明顯優于開腹手術,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2.4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 隨訪2年,觀察組患者6、12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96%和84%,對照組患者6、12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94%和80%;觀察組18、24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76%和66%,對照組18、24個月的生存率分別為78%和64%,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4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n(%)]
2.5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隨訪2年期間,觀察組患者6、12、18、24個月的復發率分為6%、14%、22%、32%,對照組患者 6、12、18、24個月的復發率分別為 8%、16%、24%、34%。兩組各時間段內的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n(%)]
隨著社會生活壓力的逐漸加大和人們飲食習慣的日益改變,罹患胃腸道腫瘤的人數正逐年升高[5]。由于胃腸道腫瘤發病的初始癥狀沒有明顯的特異性,容易造成病情延誤,進而出現不能進食、嘔吐、貧血、消瘦及腹部出現腫塊等中晚期癥狀,錯過最近治療時機,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
手術治療是目前根治胃腸道腫瘤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7]。腹腔鏡手術并非完全不同于傳統開腹手術的方式,依然采用血管根部結扎、切除腫瘤兩端足夠長度組織、切除相應的淋巴脂肪組織等腫瘤根治方法[8]。腹腔鏡手術借助腔鏡器械在腹腔內操作,注重腫瘤非接觸原則,術中標本取出的隔離、切口的保護等措施,相對于傳統開腹手術減少了術者的手對腫瘤的觸碰[9]。國內一些研究報道顯示,腹腔鏡下手術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的創傷較小,且對胃腸道的干擾相對較小,術后功能恢復較快,可以明顯提高了手術的效率、降低了術后應激反應的發生率[10]。
本研究發現,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手術情況明顯優于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生存率、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胃腸腫瘤臨床療效確切,可以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減少對患者的創傷、提高手術效率;且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安全性較高;同時,腹腔鏡手術患者2年生存率和復發率較開腹手術治療無明顯區別,不會加重病情,可以在臨床推廣使用。
[1]張翼耀.腹腔鏡在胃腸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1):45.
[2]余仙.腹腔鏡與開腹胃腸腫瘤手術對血凝狀態影響的對比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9.
[3]夏紹友,郭強,田文,等.消化內鏡輔助定位腹腔鏡下胃腸道早期病變切除4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1):7732-7733.
[4]何威.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對機體的應激、能量代謝及體液免疫功能的影響[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9.
[5]劉國禮.我國腹腔鏡外科的現狀——156 820例腹腔鏡手術綜合報告[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1,16(9):562-564.
[6]華瑾,杜建軍,王安輝,等.腹腔鏡輔助與開腹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對比[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6):421-424.
[7]莊建新,胡家平,李太原,等.腹腔鏡與開腹全結腸切除手術療效比較[J].山東醫藥,2014,54(22):49-50.
[8]林鴻彪,孫少甫.腹腔鏡輔助開腹全胃切除術在胃癌早期手術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8):5133-5135.
[9]蘇純潔,張松柏.腹腔鏡與開腹右半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26):3512-3514.
[10]孫延東,吳國豪,張波,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直腸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4):369-37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29
B
1009-5519(2015)20-3122-02
2015-06-08)
蔡安慶(1969-),男,江蘇徐州人,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腹部腫瘤外科工作;E-mail:caianq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