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淑貞,邢艷虹,趙錦英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福州35005)
輸液業務模式閉環執行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翁淑貞,邢艷虹,趙錦英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福州35005)
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的醫院護理管理新模式,進行改造、創新,以提高醫院的護理質量、效率、管理水平。通過該系統的設計主要體現在查對匹配方面,用輸液條碼管理系統嵌入的條碼技術,自動化準確的匹配和查對,PDA掃描成功后患者與藥品的信息系統自動匹配。臨床應用后,只有患者信息、醫囑和藥品三方核對結果準確無誤匹配成功后,護士才能執行處理醫囑,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杜絕了護理缺陷發生,保證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
滴注,藥物; 信息管理; 管理信息系統; 軟件設計
護理管理是現代醫院管理體系中的核心環節之一,隨著患者要求逐步提高,對醫院護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傳統護理管理過程中,醫院雖然在人力、物力方面付出很多,但由于采用手工操作,在差錯控制上始終達不到管理目標。目前,輸液管理的特點是患者信息處理量特別大,而目前設置的護理信息管理流程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在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信息傳遞單一等問題,容易發生差錯。因此,醫院管理部門越來越需要一套低成本、高性能、方便使用、功能完善、自動化的護理管理信息系統[1]。當今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為醫院護理管理流程的實現自動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2]。以某三級甲等醫院輸液室護理管理操作流程為應用背景,通過研究當前醫院系統的輸液室管理現狀、存在問題及現實需求,設計一套針對醫院輸液室護理流程管理工作的輸液業務模式閉環執行系統。設計本系統的目的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的護理管理新模式,進行改造、創新,以提高醫院的護理技術、質量、效率、管理和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務于患者,降低醫護人員勞動強度,從而推動護理工作信息化科學的發展。
本系統的設計本是以輸液業務模式作為重心,依托計算機網絡、條碼識別相關技術作為平臺,基于Web瀏覽器的系統網站開發和應用,系統后臺數據庫是采用SQL SERVER 2000,前端是采用ASP.NET環境進行開發和應用,系統開發工具是Visual Studio 2005,系統編程語言為C#。基本實現了各個功能模塊的功能。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模塊:后臺操作(用戶管理、輸液庫房管理)、護士工作站(輸液統計、座位管理、輸液管理、輸液狀態跟蹤)。
2.1 系統介紹與功能模塊 輸液業務模式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管理、輸液庫房管理、輸液統計數據、座位管理、輸液管理、輸液狀態跟蹤。其功能結構圖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模塊劃分圖
2.2 主要功能模塊的功能與性能測試結果 為了確保整個系統設計主要功能模塊的功能與性能的可靠性,采用現場測試的方式,組織護士參加檢測,著重測試所設計的系統在輸液業務模式管理過程中的實際效用,測試時間為30個工作日,參加測試的護理人員達1 100人次。
2.2.1 用戶管理功能模塊的功能與性能測試結果 該模塊負責管理所有參與本輸液業務模式運作的所有用戶信息,主要包括:用戶登錄、修改,刪除,重置信息,查找用戶信息等功能模塊。測試結果:測試效果良好,用戶注冊和登錄在本系統中運行正常,界面清晰,數據讀寫準確,速度較快,修改,刪除,重置信息、查找用戶信息、退出等運行正常,無卡機現象。
2.2.2 護士工作站功能模塊的功能與性能測試結果 該模塊是本系統的主要工作模塊,主要包括:輸液管理、叫號系統模塊、座位管理、輸液統計4個子功能模塊。系統管理員和普通用戶都能對此模塊進行操作[3]。測試結果:測試時間30個工作日,參加測試的護理人員1 100人次,測試運行、操作基本正常,實際應用效果良好。(1)輸液管理模塊:接單即錄入患者的輸液條編號并核對信息,運行正常;多次輸液,系統能自動提示還剩多少次輸液。系統能正常自動跳轉到“輸液排隊”頁面;(2)叫號系統模塊:門診輸液語音呼叫系統專門用于輸液排隊,同步顯示當前護士操作系統的工作狀況。測試效果良好,系統能正常彈出對話框提示,能顯示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輸液信息等情況,便于護理人員對患者輸液進程狀況的跟蹤與信息核對等操作管理,達到維護醫院工作秩序,提高優質服務的目的;(3)座位管理模塊:本模塊所管理的座位是為正要輸液的患者準備。在本界面,護士可看到當前座位的使用情況;當患者輸液完成,該座位自動轉為空的狀態。測試效果良好,系統運行正常,能準確、及時反映輸液座位的情況;(4)輸液統計模塊:本模塊主要統計患者輸液相關情況,包括查詢處理處方數量等。測試效果良好,系統運行正常,能準確、及時反映醫生、護士、科室等處方辦理的統計結果[4]。
2.2.3 輸液庫房管理模塊功能與性能測試結果 該模塊主要功能包括:(1)管理輸液業務模式所需的藥品的使用情況,記錄每次輸液用到某些藥品,每當藥品庫存低于某給定的值時,系統自動提示進貨。(2)藥品管理:有些患者可能分為幾次輸液,剩余的藥品留在門診輸液室中,系統記錄藥品存放情況,當患者下次來輸液時,只需出示輸液編碼即可查到他的輸液信息。測試效果良好,系統運行正常,能準確顯示門診內輸液所需的藥品的使用情況,以及患者輸液中剩余的藥品存放情況。
從業務上看,門診輸液護士操作流程,一般情況下是在醫院護理部規定的輸液操作流程的基礎上結合本部門工作性質特點而制定。該流程為:即護士接單/分配座位、核對/收藥流程、配藥流程、輸液流程、巡視觀察和拔針流程這幾個重要的環節。每個流程相對有序和固定,可由多名護士協同完成[5],同時,護士做到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完成輸液全過程。
3.1 接單 檢查患者所持藥品是否與處方一致,核查繳費收據(到醫院藥房取藥前,需先付費),收取藥品進行統一管理。合格后接單打印瓶簽、輸液單。接單時產生雙聯條碼(患者、每組液體各貼1張),打印在輸液單上。(本系統沒有涉及硬件的使用,故對此功能只做1個提示操作)。分配座位(系統自動按順序安排座位,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座位)。
3.2 核對要求 核對患者信息、藥物數量、質量。接單患者的護士根據門診病歷上的醫囑收藥,主要檢查醫囑和藥物的一致性。核對本次治療的天數、藥名與藥物劑量是否相符,查對性別、姓名、年齡、藥名、劑量、濃度、用法及用藥時間、有無配伍禁忌,有效期。檢查藥物的質量,如藥液瓶口有無松動、裂紋、對光檢查有藥物有無雜質、變色等等。核對無誤后在輸液單簽上操作者的姓名,收齊當天用藥后連同條碼輸液單交給配藥護士進行化藥。
3.3 配藥 護士堅持“三查八對”:護士“三查”即操作前、中、后查;“八對”即對座號、藥名、姓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有效期。嚴格查對輸液瓶、藥物及有無配伍禁忌;檢查輸液器、注射器質量,是否在有效期范圍內,有無破損和漏氣,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配藥時,護士每次用PDA掃描輸液袋上的條碼確認執行,如掃描信息不匹配,系統提示“錯誤”[6]。
3.4 輸液
3.4.1 認真細致查對藥物及患者姓名 查對藥物是否澄清有無混濁、絮狀物,查對患者姓名的同時,并請患者自述自己的姓名以進一步核實身份,再次用PDA掃描核對患者身份標簽及藥品瓶簽,雙重確認身份后執行,核對無誤后進行輸液,確保注射安全性。
3.4.2 注射時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堅持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人一消毒手,認真選擇和消毒注射部位,按無菌技術要求徹底排除輸液器內的空氣。
3.4.3 進行個性化指導 根據患者情況如性別、年齡、藥物性質及病情調節輸液滴數,告訴患者有關常見的輸液注意事項,大致輸液所需要的時間等。
3.5 特殊操作(皮試) 由于急診輸液患者流動性大,護士工作忙緑而疏忽,或開醫囑前醫生未詳細詢問患者用藥史,或錄入電腦醫囑時未嚴格核對導致的單位、劑量的錯誤,或不清楚對某些藥物是否需要做皮試而未開皮試醫囑,如青霉素、頭孢類、胸腺素等。所以在進行靜脈輸液、注射時,必須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正確執行醫囑。如果使用條碼技術,可以準確判斷是否需要靜脈輸液,以及靜脈輸液的具體項目,查對患者的有關信息等。如圖2所示。
3.6 巡視 靜脈輸液過程中,觀察病情、接瓶、拔針、處理過程中的一般情況和意外情況,觀察輸入的藥液有無變色、滴速、穿刺部位有無外滲、有無皮疹、胸悶等藥物不良反應,有效保證輸液的順利完成,提高護理輸液安全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同時巡視結果可記錄在PDA上。

圖2 輸液與皮試流程圖
3.7 拔針輸液后護理 按輸液預計的時間,輸液完畢,護士用PDA掃描輸液袋上的條碼并確認執行系統提示“結束”方可拔針,并告知患者輸液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本系統的大體工作流程是:患者拿著繳費單、藥品和注射單等,來到門診輸液室。護士將注射單編碼錄入系統,核對患者基本信息、檢查疑問、皮試等,檢查無誤后,根據患者情況合理安排等候輸液,配藥護士則進行配制工作。大體業務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系統業務流程圖
由于輸液室工作量大,工作繁忙瑣碎,差錯一旦出現,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聯合用藥的品種增多,同一例患者使用多種靜脈輸液藥物的現象越來越多,出現1瓶液體中加幾種藥的現象,導致配伍禁忌問題的疏忽。對查對問題,門診用藥范圍廣泛,接受的病歷來自門診各科室,會遇到字跡潦草、辨認困難等,護士難以準確執行醫;環境嘈雜,注意力易分散,影響準確查對[7]。
遇到患者同音字或同姓名情況,護士呼叫患者名字時,由于家長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確認患者名字時不夠專心,容易出現錯誤應答現象,造成相互交叉錯用藥的差錯事故的發生,造成諸多不良后果,引起輸液給藥方面的護理糾紛。
綜上所述,使用合理的軟件和硬件設施是優化輸液業務模式閉環執行系統的流程,以優化輸液流程來進行服務流程的改革,認真執行處理醫囑,護士在收取病歷后,認真與醫囑核對,包括患者姓名、藥名、濃度、劑量、時間和用法,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8]。人工操作很多環節被取代,主要體現在查對匹配方面,用輸液條碼管理系統嵌入的條碼技術,自動化準確的匹配和查對,掃描成功后患者與藥品的信息系統自動匹配。如果匹配失敗,出現系統報警,醫囑無法執行。只有患者信息、醫囑和藥品三方核對結果準確無誤匹配成功后,護士才能執行處理醫囑,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杜絕了護理缺陷發生。因此,合理利用了人力資源,防止資源的浪費。
[1]王永坤,潘菲,唐嬋懿,等.急診輸液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2):893-894.
[2]池艷宇,賈曉君,張瑩,等.PDA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16-18.
[3]馮春.PDA在急診輸液室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09):27-28.
[4]楊禾,許慶華.移動信息技術在改進門診輸液管理流程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雜志,2012,12(1):67-70.
[5]楊冬葉,高峰,曾英玉,等.PDA掃描三聯標簽方案在簽注護理中應用[J].中華醫院病理雜志,2013,29(11):879-880.
[6]梁亞清,馬紹連,丘曉芳.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在門診輸液室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6):2146.
[7]陸小英,張玲娟,劉燕敏,等.門急診移動輸液系統在三級醫院的應用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5):62-63.
[8]袁慧穎,翁盛鑫,羅晶,等.移動護士站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3,28(7):32-3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68
B
1009-5519(2015)20-3198-04
2015-06-16)
翁淑貞(1962-),女,福建福州人,主任護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189ws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