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義林,洪 培,張守德
(1.安陸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孝感432600;2.安陸市環保局,湖北孝感432600)
湖北省安陸市醫療廢物處置現狀及對策
疏義林1,洪 培2,張守德1
(1.安陸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孝感432600;2.安陸市環保局,湖北孝感432600)
采取查閱資料、現場調查等方法對湖北省安陸市244家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置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全市只有8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由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公司集中處置,其中僅1家醫療機構有醫療污水處理設施,其余236家醫療機構自行處置醫療廢物。主要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暫存場所、組織管理、監管、規范與社會處理機構銜接等方面存在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供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醫療機構參考,以便確實做到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
醫用廢棄物處理; 公共衛生管理; 湖北; 現狀; 應對策略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廢物[1]。醫療廢物處置作為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科學、合理處置醫療廢物關系著人類健康和整個環境的安全[2]?,F階段我國主要采用高溫蒸汽、化學消毒、微波消毒、高溫熱處置等技術處置醫療廢物,并出臺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置工程技術規范》、《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容器和警示標志標準》等一系列相關的法規條例。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由于對醫療廢物管理不規范導致醫療垃圾進入生活環境中對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給疾病的傳播和危害人群健康創造了條件[3]。遼寧省撫順市結核病院因污水污染水源導致附近300多人患結核病[4];1986年由于食用醫院排出帶甲型肝炎病毒污水污染的毛蚶引起了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5],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加強醫療廢物合理管理能有效控制疫病擴散傳播和確保環境安全[6]。
1.1 醫療廢物處置現狀調查 湖北省安陸市醫療機構共244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機構25家(綜合醫院2家、中醫院1家、婦幼保健機構1家、計生部門1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家、民營醫院3家、鄉鎮衛生院15家)社區服務中心(站)及村級衛生室208家,其他類型醫務室11家。2014年門診服務約314萬人次,住院服務約6萬人,床位1 994張[不含社區服務中心(站)、村級衛生室和其他類型醫務室]。醫療廢物產生量按照由門診和住院部產生量之和計算,門診部產生量為20~30人次1.0 kg,住院部為每張病床每天0.5~1.0kg,一般醫院每張病床每天污水產量為0.25~1.00 t[7]。因此,按80.0%病床使用率計算每天產生固體醫療垃圾0.80~1.60 t,醫療污水400.00~1600.00噸[不含社區服務中心(站)、村級衛生室和其他類型醫務室]。目前,只有城區8家具有一定規模醫療機構實現了醫療廢物轉移,其余17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醫療機構固體廢物自行焚燒處置。全市社區服務中心(站)及村級衛生室208家,醫療廢物均自行處置。全市只有1家綜合醫院有污水處理設施,其他醫療單位均是消殺后直接排入生活污水管道。2015年1月湖北省安陸市作為分級診療省級試點城市,開展了49個分級診療試點病種,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人次上升21.6%,市外轉診率同比下降4.8%,因此,產生的醫療廢物量也大量增加。湖北省安陸市醫療機構產生的主要醫療廢物分類見表1,醫療廢物導致人類疾病的主要途徑[8]見圖1。
1.2 醫療廢物處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 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不規范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的相關規定醫療廢物應分類收集且禁止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中。但有些醫療機構因缺乏相關管理制度和專業管理人員,導致病房內生活垃圾收集桶和醫療垃圾收集桶沒有分開設置,醫護人員也沒有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化學性及藥物性廢物混合收集;含病原體的培養基或培養液、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未進行滅菌、消毒處理;廢棄的藥品、化學試劑、含汞的廢醫療器等直接當做一般廢物處理,未上報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處置;實驗產生的廢液未嚴格按規定收集和處理,甚至排到生活污水中。

表1 湖北省安陸市醫療機構產生的主要醫療廢物分類

圖1 醫療廢物導致人類疾病的主要途徑
1.2.2 醫療廢物暫存場所不規范 基層醫療機構多數沒有專業的垃圾收集設備,垃圾收集處沒有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禁止煙火等標志;防鼠、防蚊、防蠅、防止滲漏和雨水沖刷等安全措施缺失;醫療廢物轉交出去后沒有及時對貯存點、設施進行消毒和清潔處理;儲存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進入地下污染水體環境和土壤環境。蚊、蠅、蟑螂、老鼠等在醫療廢物暫存間內繁殖,成為致病微生物傳播的載體,危害人類健康。
1.2.3 醫療廢物轉運不及時 根據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的相關規定,醫療廢物要集中處置,暫時貯存時間不得超過2 d。但遠離集中處置點的鄉鎮衛生院雖然也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簽訂了相關合同,但因委托處置資金的缺陷,醫療垃圾得不到及時清運,有的單位1~2個月才能清運1次,造成醫療垃圾在暫存間內長時間堆存,堆放腐敗過程中產生大量酸、堿性有機污染物,會將重金屬溶解出來,產生的滲濾液流入周圍地表水體和滲入土壤,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嚴重污染,產生大量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氣釋放,污染大氣環境。
1.2.4 組織管理不到位 基層醫院醫療廢物多由專人負責,但非專職,管理制度不健全,思想認識不到位,在執行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表現在人員配制、流程設計、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能落到實處,管理組織未完全發揮監管者的作用。醫護人員缺少專業培訓,對醫療廢物的專用包裝、容器、設備、設施及產生、分類、轉運、暫存等相關知識不了解,導致實際工作中操作不規范,存在感染風險。
1.2.5 監管不到位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衛生部門只對轄區醫療機構在醫療垃圾流通中負責疾病預防,防止疾病傳播的監督、檢查職能,并無處罰權。涉及醫療廢物管理者有衛生防疫、城市環境衛生和環境保護等部門,政出多頭,責權不清,管理標準不統一,造成監管力度不到位。
1.2.6 醫療機構制定的相關規范與社會處理機構銜接不到位 醫療機構自己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制定了相關規范,未要求社會處理機構參與,使其相互之間銜接存在嚴重問題。
2.1 嚴格履行政府職能 政府應科學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和引導,積極爭取社會資源,組織籌建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城區范圍內及具備集中收集、貯存、運送條件的鄉鎮和農村產生醫療廢物的單位均應參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不具備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條件的邊遠醫療機構應就地規范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
2.2 建立完善監督管理和考核考評制度 明確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工商、環衛、市物價、建設等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參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明確監管部門、技術指導部門、醫療廢物產生者及處理者的責任和義務,確定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定醫療廢物監管的考核考評細則,將其納入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確保監督工作落到實處[7]。各主管部門應與醫療機構和社會處理機構加強協調,統一標準和要求,解決政策管理與臨床實施脫節、管理部門要求不統一、醫療機構規范與社會處理機構銜接不到位等問題[9]。
2.3 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各醫療機構要使用專門醫療容器收集醫療廢物,嚴格分類收集,有焚燒設施的醫療機構應該采取封閉式焚燒,產生的廢物要在48 h內清理。可借用物聯網技術跟蹤監督醫療危險廢物處置全過程。
2.4 醫療機構加強人員的培訓和防護工作 凡是與醫療廢物接觸的醫護人員均要參加培訓學習,均要求掌握醫療廢物收集、分類、處理方法。一定要學習環保部和衛計委印發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等相關法律規定和專業技術。從事醫療廢物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除要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培訓外還要進行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等相關知識培訓,同時將培訓考核結果作為個人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做到持證上崗。醫療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要為參與醫療廢物處置的從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落實從業人員的衛生防護措施。
2.5 加強宣傳醫療廢物管理意識 加強不同形式的宣傳,全面提高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認識水平,樹立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在醫療廢物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呂明遠[10]在對72家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廢物管理的認知現狀分析中發現,加強宣傳醫療廢物管理意識尤其重要。總之,醫療廢物無分類收集、沒有按規定標準放置、貯存場所不規范、未按規定時間轉運、自行處理方式不合理、醫療污水處理實施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監督管理不到位、醫療機構制定的相關規范與社會處理機構銜接不到位等是縣級及以下醫療廢物管理現存的主要問題。作者從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與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健全組織完善制度、加強員工培訓和知識宣傳、加強監管、單位自身加強管理等方面提出對策,以期望為縣級及以下醫療廢物處置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Z].2003-06-16.
[2]鄭紀玉.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與對策[J].家庭護士:中旬刊,2008,6(4):1004-1005.
[3]周世躍.鄉鎮衛生院現存環境問題及對策探討[J].環境科學導刊,2015,34(1):55-57.
[4]魏莎.天津市醫療固體廢棄物污染現狀分析及處置的建議[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12(4):62.
[5]辛佳彥,佟丹.鞍山市醫療廢物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5,25(4):32-34.
[6]周慶云,劉洋,朱鯤,等.蚌埠市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淮海醫藥,2013,31(6):507-508.
[7]邵芳,王強,趙由才.國內醫療廢物處置與管理探討[J].重慶環境科學,2001,23(5):53-56.
[8]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M].7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4.
[9]丁晴雪.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處理現狀、問題及管理對策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07.
[10]呂明遠.72家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廢物管理的認知現狀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245-24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4.068
B
1009-5519(2015)24-3843-03
2015-10-14)
疏義林(1985-),男,安徽樅陽人,碩士研究生,檢驗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監測的研究;E-mail:sjshuyil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