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潮紅 李 明
學生專業信息素養及論文寫作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以嵌入式學期論文課程教學改革為例
嚴潮紅李明
(鹽城工學院 圖書館,江蘇鹽城224051)
摘要:為培養大學生的專業信息素養及科技論文寫作等綜合能力,由圖書館與機械優集學院協同合作,開展了嵌入式學期論文課程教學改革。課程包括學期論文1至3篇,分布在2、4、6學期進行。本文闡述了嵌入式學期論文課程能力培養目標及具體的實施途徑、流程及特色,提出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能力為本、任務驅動、分集有度、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并通過教學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專業信息素養論文寫作嵌入式教學學期論文教學改革
隨著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實施,高校更注重學生能力、素質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培養。長期以來,高校進行信息素養培養的常規途徑是借助新生入館教育和文獻檢索課程,但由于當前大部分院校對文獻檢索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再者課程開設得較早,學生還沒有涉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導致目前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導致學生到后期的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中遇到專業相關的工程實際問題時,依然無從下手,不具備專業信息檢索、管理、挖掘及應用的基本能力。為改變現狀,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及科技論文寫作等綜合能力,我館嘗試與機械優集學院協同合作,開展了嵌入式學期論文系列課程教學改革。
圖書館嵌入式教學服務又稱課程整合式教學服務,是指圖書館學科館員(或教學館員)與院系專業教師協同合作,以一些特定課程為載體,從課程的教學培養目標的討論開始,逐步制訂出具備雙目標(專業知識教學目標和信息素養培養目標)、雙測評(專業知識和信息素養能力測評)的教學實施計劃,深入具體教學過程、發揮教育職能的重要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積極、主動的專業信息服務模式。嵌入模式下的課程規劃集專業知識教學和圖書館信息素養等綜合能力實踐為一體,這不僅能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知識服務能力,對提高大學生專業信息素養、專業自學、專業科研創新等綜合能力也有積極作用,是未來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圖書館嵌入式教學服務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大力推廣,我國一些高校、學者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如上海大學圖書館的熊惠霖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教學服務的現狀和具體案例進行了研究分析[1];五邑大學圖書館的勞立華將信息素質教育與畢業設計相結合,開展了嵌入式教學服務[2]。
鹽城工學院機械優集學院,通過多年的教改探索,結合卓越計劃的方針政策,構建并實施了“知行合一,能力為本”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嵌入式學期論文系列課程是該模式下與圖書館協同合作的一個特有的實踐教學改革環節,包括學期論文(1-3)共三個項目,分布在2、4、6學期進行,其教學目標并不一定要求學生寫出多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而是借助循序漸進的學期論文研究和訓練過程,培養學生在后續專業課程、畢業設計乃至未來就業崗位所需的專業信息素養及相關的綜合能力。
3.1嵌入式學期論文的教學流程。
嵌入式學期論文的教學實踐環節采取基于任務的學習模式,以具體的學習任務驅動教學。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生選題、撰寫提綱、充實論文、制作PPT等過程中開展相關的知識講座、培訓和集中答疑,并對學生實踐的各階段的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教學實施過程包含前期準備、論文撰寫、審查與整改和演講答辯四個階段八個環節,采取“集中+分散”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每個環節的具體任務及要求如表1所示。圖書館學科館員不僅要根據計劃安排開展相關的專題講座,更要和專業教師一起,在學生集中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考核。

表1嵌入式學期論文實施階段—環節—任務要求
3.2嵌入式學期論文的能力培養目標及途徑
嵌入式學期論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和分類,主要培養學生六個方面的能力。
3.2.1專業文獻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學校圖書館數據庫資源進行各種專業文獻的檢索并進行篩選分析、優化組合、綜合利用、加工創新和創造的能力。在嵌入式學期論文的實施過程中,通過檢索相關專業文獻資料,了解專業相關主題的最新動態,獲得較有意義的選題,為自己擬定的選題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或可借鑒的方法和思路,避免選題落后,論文組織缺乏邏輯性,甚至是低水平重復前人研究工作等。
3.2.2專業研究能力的培養,包括對專業問題的分析、解決方案的提出、新知識領悟等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自主選題,文獻的閱讀分析、論文內容的組織撰寫等研究過程的訓練,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對增強學生挖掘問題的敏感性、發現問題的能力、探索創新意識、研究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3.2.3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通過論文組織、確定大綱,論文撰寫、中文摘要撰寫、論文格式規范、參考文獻引用等方面的訓練,明顯提高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為后續的課程設計說明書、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3.2.4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兩個方面。嵌入式學期論文的實踐教學,充分調動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鼓勵學生自主根據不同階段學期論文的總體要求選擇合適的論文題目、自主地完成各階段教學任務、自己確定每個階段的進度計劃、自主分析組織學期論文的寫作內容等,這些都是圍繞學生主體考慮的。另外,課程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集中時主要是布置任務,開展相關專題講座、機房檢索實踐及階段性成果的提交、檢查和指導,以及最終的答辯交流,因此大部分主體工作要求學生利用課后分散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這對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很有意義。
3.2.5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通過嵌入式學期論文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口頭與書面表達、應急答辯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等能力。比如在自我選題確定大綱后,教師一般會組織學生進行選題思路、大綱內容的陳述和交流。論文寫作期間,如學生有相關問題,需要和同學和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論文完成后,通過組織答辯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論文并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分析。
3.2.6計算機及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文獻檢索、文檔編輯、PPT制作,外文文獻閱讀、英文摘要的撰寫等,學生的計算機及英語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3.3嵌入式學期論文教學要求及評價指標
為了切實地培養學生專業信息素養,促使上述六項能力的螺旋上升式養成和提高,結合教學流程及教學培養目標,嵌入式學期論文的評價指標從六個方面進行考核,如表2所示。
評分等級按優秀(54分以上)、良好(48-53分)、中等(42-47分)、及格(36-41分)、不及格(35分及以下)五個等級評定成績。每個單項分值都必須達到基本分5分,否則將被視為不及格。該考核標準突出以能力為導向,注重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其中第1項由指導老師對平時學習過程包括出勤、交流、提交速率、整改執行度等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標準涵蓋論文、團隊合作、演講答辯、PPT制作等多個方面。
另外,雖然嵌入式學期論文不同學期的物化成果形式基本相同,但在選題、內容和查重率等方面都在逐步加深要求,達到不斷提高專業信息素養和專業綜合能力的要求。三次學期論文選題要求逐步提高:學期論文1,以拓寬學生知識面為目的,可以廣泛自由選題;學期論文2,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專業和研究領域的基礎知識為主,要求學生結合專業基礎或推薦研究領域選題,選題可寬泛;學期論文3,以促進專業的先進技術、技能應用和發展前沿研究為目標,要求結合具體的研究專題或專業技術進行選題,不可寬泛。在論文獨立完成方面,嚴禁抄襲剽竊,要求提交論文查重報告,三次論文查重率分別不得高于40%、30%、20%,逐步提高要求,與最終畢業設計不高于15%接軌。
課程還引入優秀論文留存制度,對于評定為優秀的學期論文進行匯編,刻錄成光盤保存;對于特別優秀的論文,推薦發表,學院給予一定的獎勵,以補償版面費等費用,為后期的教學留下一定的資源數據和借鑒。
將專業信息素養、科技寫作的教育嵌入院系學期論文系列課程的實踐教學中,是我館為提高大學生的專業信息處理、專業研究、論文寫作等綜合能力,同時
參考文獻:
[1]熊惠霖.國外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教學服務的實踐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7):67-72.
[2]勞立華.嵌入畢業設計的信息素質教育模式探索[J].圖書館學研究,2015(3):12-14.
[3]張國發,崔玉波,尤鳳麗.課程論文寫作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33(1):149-151.
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規劃課題“數字環境下圖書館生態與服務變革研究”(項目編號:12TQB004)系列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