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敏
【摘要】本文總結分析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間診治的15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結果表明,為了診斷小兒MP肺炎,可以將檢查血MP-IgM作為一種診斷手段,其不但方法簡單、安全性高,而且具有比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利于早期診斷和及早治療。在臨床治療上,可以將紅霉素作為第一個藥物選擇,合并細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聯合使用頭孢類抗生素,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再加上激素或者丙種球蛋白治療,這樣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肺炎支原體;肺炎血Mp-IgM;診斷方法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在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當中,肺炎支原體(MP)是其中之一。但和成人感染相比,仍有很大的差異性。MP肺炎有很多的臨床表現,且有多種并發癥,病情程度不僅嚴重,而且病程長,病情嚴重的話可能會使患者死亡。因此加深對此病的認識,在早期采取積極有效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手段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本研究采用了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本院收治的158位MP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和方法
臨床資料: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8位MP肺炎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89位,女性患者69位,所有患者都符合MP肺炎的診斷標準[1]。
檢測方法:為了對158位患兒的血 MP-IgM進行檢測,可以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LSA),之后對所有患兒進行血、尿常規,肝功、心電圖等相關檢查。
結果
主要癥狀、體征、胸片及實驗室檢查 主要癥狀:發熱、咳嗽,部分患兒的痰液是白色、黃綠色的。有82位患者的肺部有干、濕性啰音,有73位患兒的胸片右側出現大片狀陰影,有50位患兒的胸片左側出現大片狀陰影,有5位患兒的胸片雙側出現大片狀陰影,肺門增濃影19位,占12%,胸腔積液11例,占4.7%,其中發生肺外并發癥的患兒有43位,在所有患者中占27.2%,有消化并發癥的有24位患兒,肝功能受到損害的患兒有3位;有泌尿系統并發癥的患兒有17位,有心血管系統并發癥的患兒有6位,心肌酶CK-MB有所升高的患兒有6位;心電圖出現異常的患兒有4位;血液系統出現問題的患兒有8位,患有粒細胞減少癥的患兒有6位,血小板有所減少的患兒有2位;皮膚受累的患兒有11位,表現為反復蕁麻疹的患兒有5位,表現為斑丘疹的患兒有4位,表現為猩紅熱樣皮疹的患兒有1位,表現為過敏性紫癜的患兒有1位。
治療與轉歸:給予所有患兒25~30 mg/(kg·d)的紅霉素,對其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時間為2~3星期左右。對于持續發熱,且合并細菌感染的51位患兒,對其再進行頭孢類抗生素治療;對于全身中毒癥狀程度嚴重,合并嚴重肺外并發癥的13位患兒進行3~5d的激素或者丙種球蛋白治療。
治療之后,有140位患兒在治療之后的3~5d左右體溫有所下降,咳嗽癥狀有所緩解,有18位患兒在治療之后的7d左右體溫有所下降,咳嗽癥狀有所緩解。合并并發癥的患兒的住院治療時間有所延長,病情沒有反復發生變化,且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
討論
在兒童肺炎常見病原體中,MP肺炎是其中之一,發病趨勢具有低齡化特點,能夠誘發多種并發癥。目前,研究人員還沒有弄清楚其的發病機制。有的研究人員認為因MP抗原和人體的心、肝、肺等組織有共同的抗原,當MP受到感染之后會形成自身的抗體,使免疫復合物有所形成,進而使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發生病變,形成肺外系統受累的表現。通過對MP肺炎進行多年的研究發現,MP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患兒長時間地出現發熱癥狀,且同時有刺激性干咳癥狀,這種臨床表現在本組研究患兒中占92%,患兒經常會感覺身體不適,頭疼,咽喉和肌肉疼痛感,且出汗,疲乏,食欲不振等等。嬰幼兒患者可能還會有氣喘癥狀。少部分患兒還存在消化道癥狀,比如嘔吐、腹瀉、腹痛等等。早期查體大部分沒有明顯陽性體征,少部分病兒在肺部可以聽到干、濕啰音,但這種情況大多數都能夠很快消失,臨床體征與劇烈咳嗽、高熱等不相符合。大部分患兒的肺部病變數周后都可被吸收,但是也有因為病情程度比較嚴重而延長肺病病變的情況發生。在實驗室檢查方面,本組研究中所有患兒血沉和C-反應蛋白大多數均有所上升,大多數患兒的外周血白細胞正常,占所有患兒62.3%。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研究發現,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最好方法就是對MP-IgM進行相應的檢查,肺炎支原體特異IgM抗體在患病之后的第3d就可以有所上升,患病之后的10~30d特異IgM抗體就會達到高峰,患病之后兩周大部分都消失不見(76.5%),故在當前經常使用ELISA方法對患兒血清里面的MP-IgM進行定性檢測,將定性檢測的陽性值作為急性期感染的診斷指標。這種檢測方法不但容易操作,而且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敏感性、特異性,還可以節省時間,節約費用。在本組研究中,所有支原體肺炎患兒在發病4~6d內肺部X線檢查結果顯示所有支原體肺炎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肺部炎癥變化,且具有多樣的X線表現,主要分為均質型、混合型、節段型三種類型。此外,本研究還認為如果患兒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且合并其他器官受累,血沉有所增快,中毒癥狀不嚴重,應當進行早期攝胸片檢查,并對MP-IgM進行檢測,以便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MP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因MP不存在細胞壁,且MP體內有RNA和DNA成分,故只對病原微生物細胞壁合成起到阻礙作用的抗生素對MP不會產生任何效果,比如說青霉素類、頭孢類抗生素。為此,應當選用對病原微生物蛋白質合成有影響的一類抗生素,比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通過進行臨床實踐發現,在臨床治療上,可以將紅霉素作為第一個藥物選擇,將20~30 mg/(kg·d)作為藥物使用的劑量,治療時間為2~3周,但在使用這種藥物的時候一定要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加以注意,比如紅霉素能夠使卡馬西平、地高辛、氨茶堿等的血藥濃度有所升高,若在同一時間使用這幾種藥物,要將藥物的使用劑量減少,以免引起中毒。合并細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聯合使用頭孢類抗生素,這樣可以起到明顯的治療效果。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再加上激素或者丙種球蛋白治療,這樣可以使免疫反應有所減輕,使抗體封閉,有助于控制病情。
綜上所述,要想使支原體肺炎患兒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就要根據支原體肺炎患兒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癥治療,確定具體的治療時間,這樣才可以使支原體肺炎患兒得到更好的預后效果,減少或避免發生后遺癥。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