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周寧
我國綠色港口現狀及發展策略淺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周寧
摘 要:近年來,由于我國倡導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各行各業開始圍繞著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積極行動,探索如何走上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為此,作為高能耗、高污染的港口業,要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走綠色港口的發展道路。然而,與不少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港口建設和發展依然滯后,對綠色港口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探索均處于開拓階段。本文通過分析國內港口的發展現狀,提出我國在發展綠色港口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綠色港口 港口物流 低碳經濟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貿易快速增長,港口作為多種運輸方式的交會點,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這對于我國而言也是如此。在貿易規模的增長之下,港口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完善,港口設備類別得到了逐年的恢復,在這一背景下,港口對于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成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港口建設的蓬勃發展,貨物貿易量的不斷增加,作為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港口生產建設對海岸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常見的有噪聲影響、空氣質量影響、固體廢棄物污染、水體質量影響等,為了真正打造出綠色港口,讓港口模式朝著清潔、文明、環保、低碳、節能、高效的方式發展,已成為了世界港口和物流業的一個共同發展方向。
“綠色港口”這一概念是處在不斷發展過程之中的,在發展綠色港口的過程中,必須要兼顧經濟利益和環境效益的雙重影響,綠色港口的發展是建立在綠色觀念基礎上,強調資源的科學利用、環境健康,還需要滿足低污染以及低能耗的需求。在發展綠色港口時,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將港口發展以及環保工作和資源利用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走污染小、消耗少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終實現環境保護工作以及綠色港口發展工作的協調發展。綜合各類型的因素,在發展綠色港口這一概念時,需要嚴格堅持可持續發展政策,兼顧到社會、經濟以及自然之間的聯系,避免港口的發展影響環境的協調性。
綠色港口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它包括了港口的施工建設到運營的整個過程,其具有以下特征:綠色港口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前提,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限制條件,以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為目的,其本質是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目前環境問題備受世界各國的重視,作為全球GDP總量第二的我國也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港口企業摒棄了過去只在乎自身經濟效益發展的理念,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強化環境管理,保護港區水陸環境和生態環境,從而推動港口物流的可持續發展進程。目前,我國部分港口已經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我國港口處于轉型的初級階段,開始從第二代運輸服務型港口朝著新型第三代物流型的港口來轉變,部分地區的港口也呈現出了綠色化以及智能化的特征,但是,綜合我國港口的發展情況來看,其發展速度是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的。由于早期的規劃不科學,很多港口的建設都未考慮到周圍的環保問題,國家也沒有針對港口的發展來制定出完善的環境保護政策,將重點放置在了經濟的發展上,不注意保護港口周圍的環境,這無疑致使我國港口環境保護存在較大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3.1 對“綠色港口”認識不到位,綠色環保意識薄弱
相比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港口對于綠色港口概念認識不深入、不全面,往往對綠色港口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治理污染,綠化港區等低端的層次,并沒有了解綠色港口是一個協調發展的動態概念,是強調經濟、社會以及自然三者協調統一,平衡發展。除此以外,由于港口企業對綠色港口的認識不深,因此缺乏關于環保的管理方法制度,使得港口服務人員的綠色環保意識薄弱,節能減排的責任感淡薄。
3.2 港口規模過大,超出環境承載能力
由于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水平較高,沿海資源豐富,水上交通便利,因此我國擁有較多規模大型的港口。如上海港,作為世界著名港口,連年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占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以上。我國相當一部分港口的快速發展超過了區域資源環境的支撐能力,導致過度占用岸線和土地資源,并造成海岸環境的污染以及資源的超額使用。總體來說,港口環保制度措施的進程跟不上港口規模擴大的速度,超出了環境的承載能力。
3.3 港口環保基礎設施落后
雖然我國擁有數量不少先進的新型港口,但是國內絕大部分港口都是老港,港口投入使用的時間較長,港區在其規劃建設時并沒考慮到環境保護問題,港口經營者缺乏環保意識,港口日常生產運營過程中缺少治理污染的設備。由于老港環保資金不足,環保相關配套設備往往不夠健全,環保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除此以外,我國關于船舶、港口機械和設備等硬件方面的環保技術創新目前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廣。
3.4 港口環境保護法規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綠色港口的實現需要政府與港口企業共同合作,相輔相成。然而,我國政府雖然對低碳綠色經濟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但是對于做好港口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還有所欠缺,缺乏對于綠色港口的指導以及約束。目前我國缺乏關于綠色港口建設的政策法規體系,相關激勵措施也并未形成。因此,許多老舊港口的環境建設還是處于港口綠化和污染源治理等較初級的階段,港口經濟的發展方向不明確,環境管理體制滯后,與綠色港口的理念還有很遠的距離。
3.5 港口間惡性競爭,忽視綠色港口建設
在我國國際貿易水平的發展之下,港口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各個地區都非常重視樞紐港口的建設工作,成立了一個個大的航運中心。以我國環渤海為例,多個城市互相競爭,共計建立了60個港口,遍布沿海口岸,大連、天津、青島港都爭當成為東南亞國際航運中心。但是,部分沿海城市未充分考慮到自身的條件,都盲目地實施以港興市戰略,致使各地港口進入了惡性競爭的局面,他們希望通過降低服務價格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在這種盲目競爭的影響下,港口競爭力不斷下降,這無疑嚴重影響著綠色港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家非常注重低碳經濟的發展,在建設綠色港口時,同樣要考慮到這樣的問題,根據現階段我國綠色港口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下一階段,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來促進我國綠色港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1 轉變港口企業管理理念,積極培育綠色港口文化
建設綠色港口,轉變港口企業的管理理念是根本。港口企業要讓綠色環保、低碳經濟的理念普及到碼頭的每一位員工,并使其自覺地參與到綠色港口建設過程中。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加強綠色港口的宣傳教育,采用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方式,對員工進行系統的技術培訓和環保教育,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意識到綠色環保的重要意義,并積極主動地將這一意識融入到港口工作過程中。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綠色消費環境,讓消費者對于綠色消費可以產生正確的認識。
4.2 制定出完善的評估指標體系
就現階段來看,我國還未制定出完善的評估指標體系,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未建立起來。為了將綠色港口的建立工作深刻地落實到實處,必須要具備完善的評估體系,制定出系統的評估標準。針對我國港口建設缺少全面性、系統評價的問題,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相關標準規劃來完善我國的相關評估標準。不同類型的港口評價指標可以在上述幾個方面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修改和拓展,建立具體的評價指標。
4.3 完善港口環保基礎設施,加快技術創新我國大部分港口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處于滯后狀態,
對此,政府應加大港口環保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建立專門的環保基金、專項綠色環保貸款和財政補貼資金,用于更新環保基礎設施。政府還應該采取相應的激勵政策,如稅收減免政策、環保補償機制、“綠色補貼”政策等,鼓勵港口企業自身增加環保工程的投資,引導港口企業實施綠色經營。
除此以外,技術創新是綠色港口建設的靈魂,港口企業應該加強產學研結合,與高等院校、研究中心進行全方位綠色港口建設課題研究,發展綠色工藝、綠色材料、綠色技術以及綠色產品,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綠色環保的進程。
4.4 改善相關環保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與發展綠色港口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我國應嚴格執行并不斷完善國家制定的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條例,加大政府監督和控制的作用。政府在推進綠色港口建設進程的作用,首先要注重相關制度的建設,重視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制定出系統的管理制度和條例,從源頭上限制危害港口環境的行為,其次,還要出臺合理的綠色生態管理工作,針對綠色港口的發展制定出相應的經濟扶植政策,完善與港口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起環境友好型港口,建設標準統一、法規齊全、規范有效的執法管理監督體系。
4.5 促進港口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發展
目前我國港口數量繁多,規模大小各異,大部分老港口都只注重自身經濟的發展狀況,忽視與周邊港口之間的合作關系,導致不能實現規模經濟,走綠色港口之路。因此,我國應堅持港口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建設區域合作機制。從港口內部的整合逐步擴展到港口相關聯的外部整合,實現港口間的協作發展;通過群體內綜合性、大型港口的主體作用,推動港口間的合作,建立行政管理、產權紐帶、聯盟經營等多渠道下的“組合港”。如寧波—舟山組合港,通過港口之間的資源整合,相互合作,貨物吞吐量增長迅猛,2010年躍居世界第一位,增長速度也居全球首位。而通過集約化的經營模式,港口減少了資源的消耗,減少了中轉運輸環節,提高了港口的效率和效益。
總而言之,發展綠色港口不僅可以滿足我國環境發展需求,還可以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設綠色港口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促進港口經濟的高效發展,實現港口經濟、社會和自然三者協調統一,整體和諧。本研究對于綠色港口的概念、發展現狀以及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問題提出綠色港口發展的對策建議。雖然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之下,我國航運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但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世界經濟還是會保持蓬勃的發展態勢,對于能源的要求也再不斷地提出新的標準,在這一背景下,發展綠色港口經濟非常必要。但是,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綠色港口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對我國發展綠色港口的研究還需要更加廣泛和深入地調查。
參考文獻
[1] 汪長江.港口物流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 李艷松.我國港口綠色物流的發展建議[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
[3] 任曉軍.綠色經濟背景下港口發展趨勢及政策支持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8).
中圖分類號:F25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10(a)-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