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梅++何少麗++李素霞++盧妍
【摘要】目的 對鼻咽癌患者康復期間的體重進行觀察,探討體重下降的臨床意義。方法 對鼻咽癌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0d、治療后3個月、12個月的體重進行觀察。結果 治療后10d的體重與治療前比較明顯下降(t=3.37 P=0.00),其中體重下降者占95.69%(222/232);治療后3個月的體重比治療前下降(t=0.21 P=0.83),與治療后10d比較體重上升(t=1.99 P=0.04),其中體重上升者占95.25%(221/232),體重不升或下降者占4.74%(11/232);治療后12個月的的體重與治療前有差異,與治療后3個月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9 P=0.62;t=1.40 P=0.16),與治療后10d比較體重顯著上升(t=2.89 P=0.00),其中11例體重不升及下降者中出現癌癥轉移者8例。結論 鼻咽癌患者放療結束后早期體重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體重會上升,體重不升或進行性下降的患者需密切關注,及時發現原因并給予及時干預是必要的。
【關鍵詞】鼻咽癌;體重下降;意義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志碼】A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在廣東是高發區,目前治療方法主要采用放射治療與化療[1],5年總生存率80%~90%左右[2]。同時,持續接受放射性物質照射,導致部分患者出現體重不同程度的減輕甚至營養化規律及臨床意義探討[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7,(02).不良,給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質量都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3]。我們通過前瞻性研究調查分析鼻咽癌患者治療前后及康復期的體重變化,探討體重下降的臨床意義。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全部患者資料來自于我院鼻咽放療科住院的鼻咽癌患者。
入組標準:①病理確診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WHO分型)的初治患者;②KPS評分≥70分,ECOG≤2級;③患者神志清醒,智能正常,對各種治療和護理工作能夠理解并配合;④患者無腦卒中、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其它危重疾病;⑤患者及家屬同意并接受放療治療;(6)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具體資料:符合入組標準的入選患者共232例。其中男108例,女124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3.58±10.78)歲;體重46~82kg,平均體重(59.31±7.68)kg;病理類型:低分化鱗狀細胞癌228例,中分化鱗狀細胞癌3例,未分化癌l例。
方法:觀察表由科研小組自行設計,由指定的責任護士定期對體重及指標進行觀察及記錄,從治療前開始隨訪至治療結束12個月。
觀察指標:對鼻咽癌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0d、治療后3個月、12個月的體重進行觀察。
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自身對照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設定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后10d的平均體重為(56.83±8.13)kg,與治療前比較明顯下降(t=3.37 P=0.00),其中體重下降222例,占95.69%(222/232);治療后3個月的平均體重為(58.10±5.24)kg,與治療前比較體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8 P=0.04),與治療后10d比較體重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9 P=0.04),其中體重上升者221例,占95.25%(221/232),體重不升或下降者11例,占4.74%(11/232);治療后12個月的的平均體重為(58.96±7.71)kg,與治療前有差異,與治療后3個月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9 P=0.62;t=1.40 P=0.16),與治療后10d比較體重顯著上升(t=2.89 P=0.00),其中11例體重不升及下降者中出現癌癥轉移者8例。
討論
腫瘤患者的營養需求包括日常基本營養需要和因腫瘤生長、感染、貧血以及治療所需增加的營養需要,一般比正常人的推薦量高。而患者往往又因為厭食、偏食忌口、心理因素、手術、放化療反應等原因導致攝入進一步不足,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4-5]。腫瘤患者中營養不良的發生率為31%~97%[6]。本次研究232例患者中在治療10d時體重下降者222例,占95.68%。
隨著放療治療的結束,放射性物質對機體的損害還沒有停止,但患者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消失,患者的食欲好轉,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漸恢復,機體免疫力逐漸恢復,患者的營養狀態逐漸好轉,體重逐漸恢復,但大多數病患體重難以恢復到治療前狀態。本次研究中治療后3個月的體重較治療前的狀態仍低,較治療后10d體重顯著上升,其中體重上升者221例,占95.25%(221/232)。11例患者出現體重不升或下降,占4.74%(11/232)。隨診至12個月時,這11例患者中出現癌癥轉移者8例。提示隨著放療治療的結束,患者的體重應逐漸上升,如果出現體重不升或下降的現象,需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綜上所述,體重在鼻咽癌患者恢復期的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出現違背規律的變化,出現體重不升或下降的患者需密切關注,積極尋找原因,并進行及時干預。
參考文獻
[1] 胡巧英,劉鵬,王磊等.III-Ⅳ期鼻咽癌患者放療同期化療加輔助化療的療效[J].癌癥,2007,(04).
[2] 高黎,谷銑之,殷蔚伯等主編.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8.
[3] 于秀麗.鼻咽癌患者放療的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0,(47).
[4] 張杏蘭,馮患霞,林月慶等.鼻咽癌患者治療期間體重下降的風險 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1,(01).
[5] 曹建忠,羅京偉,徐國鎮.鼻咽癌調強放療中靶區和正常器官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