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雪梅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在社區高血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社區的5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50例,對照組應用社區高血壓防治模式予以干預,研究組采用臨床路徑法予以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 研究組滿意及用藥依從者所占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SBP、DB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將臨床路徑應用于社區高血壓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高血壓控制療效,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種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臨床路徑;高血壓管理;社區防治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志碼】A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病,近年來我國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成年人中有20%左右都患有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本病已經成為了威脅居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1]。據相關研究顯示[2],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防治干預,有助于降低高血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我院為提高社區高血壓管理效果,引入了臨床路徑方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社區的5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性267例,女性233例,年齡在36~79歲之間,平均(64.8±7.6)歲,高血壓分級:1~2級118例,3級382例。排除標準:心腦及腎臟終點事件史,藥物、內分泌、腎病等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應用社區高血壓防治模式予以干預。干預方法:社區醫生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血壓水平擬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隨時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隨訪,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咨詢,在發現異常情況時,及時予以診斷、治療。研究組采用臨床路徑法予以干預。臨床路徑干預方法:①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在計算機中輸入、保存患者的一般資料、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結果及病史信息,實施信息化管理。②根據患者的高血壓嚴重程度,予以相應的干預指導。對于3級患者,要立即給予藥物治療,對于1~2級患者,若無不適癥狀,可應用小劑量降壓藥。同時,還要認真評估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其他系統損害等,對于評估結果為高危風險者,要立即實施藥物治療;對于中度風險者,要連續隨訪30d,每天進行血壓測量,若血壓≥140/90mm Hg,要立即給予藥物治療,若血壓<140/90mm Hg,則繼續進行血壓監測;對于風險較低者,隨訪3個月,每天進行血壓監測,若血壓≥140/90mm Hg,可給予藥物治療,若血壓<140/90mm Hg,則繼續進行血壓監測。③由醫護人員自行編排高血壓疾病相關教育資料,對患者進行短時授課。在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務必遵循易懂、生動、科學的原則,并著重糾正患者的認識誤區,動員患者家屬參與其中,協助醫護人員共同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在健康宣教過程中,可加入病例討論、運動演練、實地游戲、血壓測量指導等內容。④根據隨訪獲得的相關情況,如危險因素變化、血壓變化等,及時調整干預方法。通常來說,對于合并靶器官損害者,仍進行分級管理。對根據血壓水平或危險因素劃分的個別高危及中?;颊撸鶕颊呔唧w情況,調整管理級別。針對連續半年以上血壓監測結果良好者,可降低管理管理級別。
觀察指標:干預12個月后,測量、評估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藥物治療依從性及干預滿意度。滿意度評價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分≥60分者視為滿意;患者能夠完全按照醫囑自行服藥者,視為藥物治療依從。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計數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用藥依從性比較,詳見表1。從表1可知,研究組滿意、用藥依從者所占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用藥依從性比較[N(%)]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壓水平比較,詳見表2。從表2可知,研究組干預后的SBP、DB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壓水平比較(x±s,mm Hg)
討論
臨床路徑,是一種由臨床醫護人員及相關專業人員對某一疾病或手術制定的時間性、順序性醫護計劃,以求獲得最佳的醫護效果。近年來,在臨床路徑研究的持續深入下,其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逐步從醫院拓展到了社區,從外科拓展到了內科,從急性病拓展到了慢性病方面[3]。臨床路徑所采用的標準化、規范化設計,具有時間性和前瞻性特征,其能為患者提供規范、完善的醫療服務,贏得家屬及患者本人的配合,從而提高臨床療效。臨床路徑采用的流程化工作模式,有效優化了醫療服務各工作環節,在避免工作疏漏的同時,也消除了重復的、不完整的服務,減少了工作失誤及工作隨意性[4]。
本次研究中,在社區高血壓管理工作中引入了臨床路徑,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血壓控制效果、用藥依從性、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實施傳統社區防治的對照組(P<0.05)。這表明將臨床路徑應用于社區高血壓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高血壓控制療效,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種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小紅,曾廣民,嚴利南等.社區高血壓診療、管理和轉診臨床路徑[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13(3):75-76.
[2] 張駿.社區高血壓管理臨床路徑實施與完善[J].中國醫藥科學,2012,02(3):186-188.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等.高血壓患者社區綜合防治路徑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0): 2290-2293.
[4] 顧亞琴,陳黎.臨床路徑式管理在高血壓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2):2558-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