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娟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軟技能在眩暈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通過對92例眩暈癥患者的護理,觀察護理軟技能的應用效果和優勢。結果 在對眩暈癥患者的護理中,護理軟技能的應用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結論 護理軟技能加強了護患之間的信任關系, 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縮短了治療時間,減少了患者痛苦,促進了患者疾病的康復。
【關鍵詞】護理;軟技能;眩暈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眩暈癥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眩暈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患者自覺周圍環境和(或)自身旋轉、搖擺不穩、晃動及頭重腳輕感,為多種不同疾病的一個共有癥狀,涉及臨床多門學科。眩暈絕大多數呈發作性,亦有部分患者發展成為慢性過程,反復發作,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為了能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適應住院的環境,使患者不斷增長的需求得到滿足,護士不但要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術,還要注重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注重護士禮儀規范與服務規范等護理軟技能的培養。
我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收治眩暈患者92例,其中年齡42~89歲(平均年齡69.5歲),其中女性64例,男性28例,經各種檢查,診為高血壓者38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28例,耳源性眩暈10例,頸性眩暈8例,貧血3例,其他5例。護理觀察時間1d~25d,平均7d。在對眩暈癥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護理軟技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眩暈癥發作期的護理措施
患者入院時護士應熱情接待,態度和藹,病房的環境應舒適、安靜,周圍的環境宜安靜,避免噪音和光刺激干擾。患者應臥床休息,養成規律的起居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失眠。了解患者的情況,主動與患者交流,安慰患者。當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之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在發作期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特別是防止患者跌倒。
飲食護理:眩暈癥患者的飲食應以新鮮清淡及富有營養為原則,不吃刺激性的食物,禁止喝酒。眩暈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因此,飲食應以清淡為宜,忌食肥甘辛辣之品,此類食品能生痰助火,加重眩暈癥狀。同時,在眩暈癥的急性發作期,要控制水與鹽的攝入量,這樣能夠使內耳迷路的水腫及壓力減輕,使患者的癥狀有所緩解,并縮短疾病的發作時間[1]。
心理護理:此病發病比較急驟,臨床表現為明顯的不舒適感,特別是老年患者的癥狀緩解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患者常會表現出不良的情緒,甚至有想放棄治療的心理。所以,護士要多關心、體貼患者,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幫助他們消除悲觀情緒,增加治療信心,做到度其病,查其思、量其心、調其情、盡其職,特別注意醫護人員之間、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以及病友之間的談話分寸,針對不同患者的個體特征給予適當的語言暗示, 包括微笑、手勢等身體語言,了解除患者的疑慮達到治療護理上的要求。研究表明,對眩暈患者在急性期時進行心理干預輔助治療比進行藥物治療的療效要好[2]。古人云:“ 醫病先醫心”,告訴我們心理因素與疾病的關系,只有調動其自身的積極性才能縮短病程,恢復健康。
眩暈癥平穩期的護理
基礎知識指導:通過指導使患者全面了解眩暈癥的發病原因、預后及治療原則,使患者對疾病有更多的認識, 使患者掌握更多的保健技能, 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若眩暈是由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的,要經常測量血壓,保持血壓在正常范圍內,避免情緒激動。眩暈如果由于頸椎病引起的,休息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長期低頭的患者要注意休息,注意保暖。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心情愉樂,避免精神刺激。
心理護理:由于眩暈癥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患者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護士要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在與他們交流的時侯,稱呼要選擇恰當,態度和藹,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要進行認真的回答,尤其是對一些離退休干部,護士要尊敬他們,做治療前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對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要認真滿足。護士必須要有一切為患者的信念,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真正做到站在患者的角度為他們考慮, 贏得患者的信任,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患者出院時,向患者的家屬交代患者的情況,告訴家屬患者出院后要繼續心理干預,多關心患者,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痊愈。
運動指導:平穩期患者可以適當的進行活動,注意運動不可過度,要勞逸結合。對耳源性眩暈可進行有計劃的前庭機能鍛煉,有頸椎病的患者不好活動頸椎,低血壓者注意不要過度勞累,高血壓的患者注意保持血壓保持在正常的范圍內。
體會
眩暈癥在臨床比較多見,導致眩暈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以心、腦、內耳微小血管缺血硬化為主,因此要全面的檢查,明確病因非常重要。我們的經驗是要積極的護理觀察,這對縮短治療的時間,降低患者的痛苦,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預后均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將護理軟技能應用于護理中,處處體現在細節之處。在患者的整個的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應用于護理軟技能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使患者信賴護士,有利于治療的依從性的提高, 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在專業知識、技術經驗方面的不足,減少了護患糾紛[3-6]。
參考文獻
[1] 劉二瑛,朱小燕.老年人眩暈癥127例的臨床護理觀察[J].醫學信息,2011,6:2351-2352.
[2] 侯憲保,尹德靜.高壓氧輔助治療眩暈癥36例的臨床觀察[J].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學報,2004,(06).
[3] 冉達莉.眩暈癥的辨證施護[J].護士進修雜志,1994,(11).
[4] 楊桂鮮,劉子夢,傅金孝.氫化麥角堿治療眩暈癥臨床觀察[J].大理學院學報(醫學版),2002,(02).
[5] 張艷霞,張曉霞,史為清等.225例眩暈癥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分析[J].濟寧醫學院學報,1995,(02).
[6] 毛興愛,張秋紅,王玉梅.眩暈患者的甲皺與球結膜微循環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