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卜遲武,章劉成,孫曉紅
(哈爾濱商業大學實踐教學管理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國家7部委下發的《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對于不斷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早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中就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保證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關鍵。哈爾濱商業大學依托經管類專業的辦學優勢,構建了覆蓋經、管、工、法、文、理、醫學、藝術等學科門類的商科特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培養創新型商科人才中的作用。
商科高級人才綜合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以協同創新教學理念為指導,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連貫性和整體性,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滿足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商科人才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突破了傳統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角度,重在解決市場需求與人才供應矛盾的瓶頸問題,為商科教育的發展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機制。
實踐過程的虛擬化。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穩定增長,社會機構已難以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實訓場所的機會。各高校在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搭建基于軟件的校內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平臺。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對虛擬仿真平臺的依賴性較強,具有顯著的虛擬化特征。
實踐結果不確定性。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是分析社會現象,其理念起源于理工科的實驗,但經管類實踐教學區別于理工科類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結果可能并不唯一。對經管類知識或相關社會現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因人而異或因情景而異的情況,所以在經管類實踐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導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實踐過程的社會化。在經管類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以特定的社會角色參與其中。角色之間相互獨立但不孤立,他們之間需要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彼此的行為相互影響。不同的社會角色代表著各自的利益,參與模擬社會經濟活動中合作與競爭等商業博弈。該過程有別于理工類的實踐教學特點包括學生身份的虛擬社會化、實踐教學過程中“團隊合作精神”與“商業競爭意識”并重等特點。
針對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以培養有商科特色的各類專業人才為目標,哈爾濱商業大學建立了以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商科特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1.重視頂層設計,突出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實踐環節作為與通識教育平臺、基礎教育平臺和專業教育平臺并列的一個環節,體現了學校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實踐環節是與通識教育、基礎教學和專業教育平行并重、相輔相成的教學環節。實踐環節覆蓋通識教育實踐、專業教育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三個方面。以上為頂層設計。
2.豐富實踐教學載體,體現商科特色。以軍事訓練、社會調查、實習實訓、課程設計、公司創建與運營、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學科競賽和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為實踐教學載體,其內容覆蓋大學四年的教學過程,實現實踐教學不斷線。其中:(1)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管綜合實踐教學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中心——現代企業商務運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兩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面向全校各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兩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是我校加強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綜合性實驗教學平臺。(2)通過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ERP沙盤大賽、管理決策大賽、創新綜合模擬競賽、挑戰杯等學科競賽,不僅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3)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以下簡稱“大創”)項目中,鼓勵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組隊申報,尤其在創業類項目中,經管類專業和理工類專業學生的合作,充分發揮創業過程中專業互補的作用,可提高創業類項目的可行性。(4)在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中,鼓勵學生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或結合實習、就業單位的具體工作,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真實性和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3.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和監控機制,確保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監控機制是教學質量的制度性保障,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保障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是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條件。我校制定了面向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大創”項目等各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為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提供了制度依據。為督促和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模塊,要求學生必須在該模塊中完成不少于3學分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類課程;此外,學校制定了包括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獎勵辦法等在內的一批管理制度,旨在鼓勵和刺激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等創新活動。
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以及基于該體系運行下的教學實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商科特色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是可行的,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實現了學生由“應試性學習”向“研究性、創新性學習”的轉變。以往的教與學的過程是單一而乏味的,教師只注重講授知識點的數量,學生更多的是通過死記硬背來獲得理想的考試成績。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下,鼓勵教師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以科研、科技競賽等多種鮮活的科技活動來輔助教學,最大程度地將課堂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熱情,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創意在實踐創新中取得累累碩果。
[1]張莉,曲振濤,魯嘯軍,章劉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思維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2,19:62-63.
[2]張莉,項義軍,張林,等.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創業與創新能力.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3):170-172.
[3]楊維芝,張莉,魯嘯軍,等.運用企業經營模擬仿真系統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