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娜等
【摘要】目的 為了更好的探究心血管內科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以及應對風險的措施,以及如何的提高護理的質量。方法 選取一定數量的心血管患者隨機的分成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護理,觀察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的管理,對于兩護理的情況以及治療后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治理的效率明顯是要比對照組高,其之間的差異均有著統計學的意義。結論 在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應用風險管理可以更好的提高護理的質量。
【關鍵詞】心血管;護理;觀察組;對照組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在心血管內科當中,其本身就是具有著高風險的專科,有時病情突然惡化,甚至發生疾病的情況下得到了提高。做護理的全過程,存在于整個醫療活動的風險。所以,提高意識以及風險防范能力的護士就顯得尤為重要。
和患者有關的潛在風險
依從性差,部分患者與醫生、護士的不配合,并且也沒有符合規則制度,擅自的從醫院走出去,從而導致護理過程中的風險明顯提高,例如是心肌梗死的患者臥床的時間不夠就開始下床進行活動,十分容易引發心跳的驟停。
對于特殊的患者所潛在的風險心里問題是比較嚴重,例如視力衰退、行動障礙以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十分容易出現墜床以及摔傷等意外的事件。
相關的資料以及方法
資料:所研究的對象是2010年1月~12月某醫院心心血管內科住院的患者,選擇主要標準為第一診斷,并且還在一定的程度上屬于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的意識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清楚的,住院的時間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超過了48h,在這些患者當中排除合并有嚴重的肝、腎以及惡性的腫瘤的患者。其選擇人數是在363例患者,在這之中男性患者是187人,女性的患者是176人,患者多具有的精神障礙:男精神障礙患者一共有187例,而女的精神障礙患者一共有176例,并且他們的平均年齡大多數都在(61.74±7.35)歲;患有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患有冠心病患者一共有117例,在這病例當中,還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還包括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等,一共81例,有著相對來說比較嚴重的心理失常患者77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有46例,擴張性心肌病有34例,病毒心肌炎患者有8例,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把363例患者進一步的隨機分為兩組,也就是例觀察組(N=147)以及對照組(N=216),并對兩組的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比較:一是兩組年齡;二是性別比例;三是病程;四是疾病種類;五是疾病情況;六是心功能分級等等,差異在一定的程度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護理方法:在進行統一治療和計劃的過程中,患者都會被隨機的由相關的一些部門主管的醫生進行有效的治療,對照組指派接受常規治療心臟病的傳統觀察組接受常規護理,針對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而言,它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患者護理評估,進一步的建立起具有一定一定個性化的護理風險管理計劃,與給定的條件下改變風險管理,調整計劃的措施個性化的服務。
分析護理風險的因素:參照“醫療保健業務技術規范”,“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本篇)”和心臟病護理,崗位職責,規章制度的相關操作流程;對我科患者護理中出現的相同的風險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
效果評價指標:
1.護理方法療效:終點是觀察到的風險事件,與疾病相關的并發癥,加之患者依從性的醫囑。進一步的分為:優、良好和一般以及差四個方面的等級效果。優:在進行護理時,不會發生任何相關的風險事件,并且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沒有并發癥患者依從性高。良好:會存在一些護理的風險,但是不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并進行了及時的清除,沒有相關的并發癥,患者醫囑依從性高,一般: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兩例的護理風險事件,同時還會有相關一些疾病的并發癥,患者的依從性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為尚可。差:在護理過程中,會有三到五例患者發生風險事件,還會有一些疾病并發癥發生,所以導致患者的依從性是可以接受的醫生,護理合格率=(優+好)×1000Ic。
2.評估患者的滿意度: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專家審查),共16個,關于服務態度,治療指南,初級保健,技術水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分為四個方面,各組調查項目也可以進一步的分為四個級別:一是非常滿意,二是滿意,三是一般,四是不滿意等。非常滿意或1~2”滿意“的統計數據是非常滿意的,超過8項以上為滿意或者是滿意度,對其進行統計的話,屬于滿意。8項一般或者沒有不滿意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統計為一般,如果大于8項一般、不滿意可以統計為不滿意。統計過程中的總滿意率等于(非常滿意+滿意)×100%),調查表一定要由患者在進行出院之前進行相應的填寫,還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對調查表在當場進行有效的收回。
根據統計學的分析:通常我們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來進行數據的分析,在兩組間率的比較應用檢驗,其檢驗的標準設為a=0.05,并且根據P<0.05為差異,具有著統計學的意義。
結果
心臟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風險因素的統計: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醫療護理:①風險因素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臟衰竭,心肌梗塞風險等;②事故風險,比如:跌倒、墜床以及便秘所引發的心肌梗死等所帶來的風險;③在檢測過程中的風險:在前后經過了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例如,在檢測運輸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心絞痛。
兩組護理療效比較:結合上述相關的評價標準,針對觀察組護理而言,具有比較高的優秀率,總體合格率為96.60%;對照組護理療效優良率較低,總合格率為89.82%,比較了兩種治療方法的療效,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高,差異有統計學顯著(P<0.05)。
表1 兩組護理治療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根據評價的比較: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觀察組的患者有著比較好的滿意度,其中,非常滿意達到了56.46%,總體的滿意率達到99.11%,然而,對照組的滿意率僅僅是在32.87%,總體的滿意率是在87.04%,根據護理滿足程度來進行對比,對照組明顯比較高。其差異具有著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質量滿意度的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論
根據上述研究報道,可知在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過程中的風險有著一定的識別能力以及防范能力,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的消除隱患以及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降低,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證為患者提供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護理流程。通過對本文的研究,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風險管理后的觀察組在一定程度上對所發生的風險事件進一步的低于對照組所發生的風險事件,并且在及時的去除潛在的風險因素的概率是不斷的增高,最后也降級了疾病的病發率,通過對比可知,針對觀察組患者而言,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一定的程度上有著比較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花棉.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13).
[2] 任惠廷,劉瑞芳.關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1).
[3] 董敏.重癥神經內科患者的護理風險與對策的淺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