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目的 分析心內科患者在護理中的潛在風險以及對策。方法 評估我院心內科患者在住院期間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針對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結果 通過采取預防措施,我院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有所增強,減少了潛在危險的發生。結論 加強心內科患者的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危險,從而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風險管理;心內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當今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提升,相應的醫療糾紛也逐漸增多。一般情況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病因比較復雜,且病情程度比較嚴重,死亡的幾率比較大,正因為這樣心血管內科也是糾紛發生頻繁的科室。為了減少心血管內科的醫療糾紛,就要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特點,針對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進而保證患者的護理安全,使其得到更好的護理效果。為此,本科室對本科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進行了臨床護理,分析了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了相應的防范措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風險因素
護士缺乏足夠的責任感,沒有按照護理工作制度進行護理:心內科由于工作量大,人力相對不足,年輕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一味追求速度而未嚴格執行護理工作制度,容易導致各種安全隱患發生,如轉抄醫囑時,未嚴格執行醫囑、查對制度,導致錯輸或漏輸液體;交接班時未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對患者病情了解不夠詳細、全面;未按病情執行分級護理制度,導致病情變化時未能及時發現等。
護士的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比較低:心內科患者病情變化快,診療技術不斷進步,因為護士的年齡小、經驗少,沒有熟練地掌握專科技術操作,對新理論、新技術、新護理方法也掌握得不扎實,這樣就不能為患者很好地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另外,部分護士不能比較熟練地應用搶救設備,不能比較及時地將惡性心律失常識別出來,這樣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危造成嚴重的威脅。
護士沒有掌握較好的溝通能力:護士不能及時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良好的交流和溝通,對病情、護理行為沒有履行好告知義務或者沒有恰當地使用告知技巧,這樣也會誘發護理糾紛。此外,導致護理糾紛的其他因素有:護士缺乏足夠的法律意識,護士沒有規范地書寫護理記錄等。
患者因素:①大多數心內科患者都是老年人,他們的病情變化比較快,并發癥與意外事件的發生幾率比較高,護士一旦有所疏忽就會誘發護理糾紛。②患者對醫院的期望值過高,對于一些免發生的技術性失誤不能接受。
環境因素:①不當的基礎設施配備與布局也會成為護理中的潛在風險,誘發護患糾紛。②噪聲、分貝太高也會成為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危害患者的安全。
應對措施
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強化護士的 “慎獨”精神,強化護士的團隊意識:教育護理人員要認真地工作,能夠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護理工作,時刻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對于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可以及時將情況反映給上級,以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護士千萬不可以將真實的情況隱瞞起來或者憑借自己的經驗擅自處理,以免延誤補救時機。科室要成立護理質量監控小組,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督促,要將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出來,并積極、及時地對其進行改進。此外,為了確保護理工作有效持續進行,接班者要有團隊意識,可以及時對遺漏的工作內容進行彌補。
要對護士進行專科知識、專科技能的培訓:制定心血管系統疾病護理常規和健康教育資料,印發后每人一份,每月進行兩次業務學習,每周晨會提問兩次,選擇典型病例進行業務查房,對新購的儀器組織學習,請專科醫生為護士講授心電圖知識及疾病的病理、生理知識。制定嚴謹的層級培訓計劃,定期考核護理常規及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的使用、心肺復蘇術等操作,按時按質完成考核,制定獎罰制度,充分調動護士學習的積極性,確保每位護士均能準確、熟練地進行操作和護理,防止發生護理差錯,使護理安全質量得以保證。
加強護患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減少或避免護理糾紛的基礎,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溝通是關鍵。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是整體護理的基礎行為,貫穿于臨床護理的全過程,運用溝通技巧與患者交流,將人文關懷融合在各個環節,加強細節化管理,如運用文明用語、說話態度和藹、語言通俗易懂、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傾聽患者訴說,在進行各項操作過程中隨時、隨處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就可促進患者康復,使護理風險大大降低。
使護理服務環境有所改善,對服務設施進行不斷改進:為了消除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環境、設備因素,可以在病房內按上扶手,可以在易摔倒的地方放置防滑墊,以免患者摔倒;要合理放置危險物品,并且貼上顯著性的標識,以免患者碰觸;要及時對病房進行清掃,使地面保持干凈、干燥等等。總之,要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改進,有效改善護理質量與效果,這對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生活習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今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來越高,而心血管內科也是醫療糾紛的高發地,這不僅與心血管疾病本身具有病情兇險、復雜有關,還與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有著極大關系。因此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護理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護理行為又貫穿于患者住院治療的全過程。工作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尤其在心血管內科,技術性強、病情復雜多變、風險性大的工作環境里,管理者應如何帶領其團隊有效地提高對護理風險的預見及防范,創建安全和諧的醫療環境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心血管內科的護理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增強法律和醫療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及操作規程,使護理工作更加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
參考文獻
[1] 王賽君,劉晶.護患溝通不當引發護理糾紛的原因與防范對策[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