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康
【摘要】中醫藥的現代化的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對我國傳統的中醫藥材的各種屬性以及功效機理做一個系統的研究。本文以柴胡為例,主要闡述了柴胡的植物學分類和生物學特征以及中藥材柴胡的分類和主要化學成分,結合已有的研究粗略分析了柴胡的主要藥理作用,最后介紹了柴胡的主要功效和經典用法,以期為中醫藥的現代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中藥材;柴胡;功效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志碼】A
柴胡植物學分類及生物學特征
柴胡屬于傘形科植物,中藥材中所指的柴胡是傘形科中柴胡植物的根。傘形科柴胡的種類有很多,制作中藥材柴胡的主要是兩種:北柴胡和狹葉柴胡。
北柴胡的生物學特征:北柴胡,更具植物名實圖考的記錄又叫做竹葉柴胡。北柴胡屬于灌木類,植物分類學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的根為直生,根頭膨大,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莖為直立,葉互生,通常情況雄蕊有5個,雌蕊為1個,是典型的被子植物,具有傘形科植物的典型特征,花序為復傘中國
藥業,2011,(03).形,腋生和頂生的情況均有出現,子房下位,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長環境主要是較干燥的荒野,主要分布在北方。
狹葉柴胡的生物學特征:狹葉柴胡也是灌木類,植物分類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狹葉柴胡的根呈現紅褐色,莖的分支較多,葉互生,雄蕊有5個,雌蕊為1個,也是復傘形花序,子房下位花期比北柴胡早一月。主要分布在北方干燥草原。
除以上兩種較為常見的柴胡之外,傘形科有很多同屬的柴胡類植物也可以作為中藥材使用,主要有長白柴胡、大葉柴胡、長柴胡、小柴胡以及穿葉柴胡等等。
中藥材柴胡的分類及主要化學成分
柴胡的分類:中藥材的柴胡一般是指植物柴胡的根,最常用的是北柴胡和南柴胡。其中北柴胡是指植物北柴胡的根,南柴胡是植物狹葉柴胡的根。北柴胡的根一般比較堅硬,根頭有膨大部位,成疙瘩狀,整體較粗,而南柴胡的根比較細,分支沒有北柴胡多,在長度上南柴胡也短于北柴胡,北柴胡的根斷面為黃白色,南柴胡為淡棕色,且南柴胡的根易折斷。總體上二者氣微香,味微苦辛,產地均以北方為主,春秋二季采摘較好。
柴胡的化學成分:現代中醫藥學的微觀研究表面柴胡的主要成分是成分柴胡皂苷以及一些揮發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這些化學成分與柴胡這種藥材的主要特征是緊密相連的,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很大程度上是柴胡皂苷和一些揮發性的有機物的共同作用,這些化學成分的共同作用使得柴胡的疏通、升發效果較好。
中藥材柴胡的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柴胡具有很好的解熱效果,常見應用在傷寒、感冒中小柴胡湯。這類方劑主要是利用了柴胡體內的一些揮發油等有效成分來完成解熱的目的,這些揮發油主要包括丁香酚、已酸和對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解熱的機理是通過這類揮發油成分對引起傷害和發熱的病菌、微生物的代謝受阻,能使動物正常體溫下降。早年動物試驗證明,大劑量的柴胡煎劑(5克生藥/公斤)對人工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
鎮靜、鎮痛作用:柴胡一般也具有一定鎮痛效果,常見用來治脅肋疼痛,寒熱往來柴胡疏肝散。這類方劑主要是利用柴胡皂苷這一有效成分來完成鎮痛的效果。有動物試驗表明柴胡甙口服,對小鼠有鎮靜作用(爬桿試驗),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和較強的止咳作用。
抗炎、促免疫作用:柴胡具有很好的西醫上解毒消炎效果。其中抗炎有效成分是皂苷,促進免疫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柴胡含有的多糖成分。柴胡皂苷的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抗滲出和抑制肉芽腫生長來達到抗炎的效果。
促進免疫功能,自然殺傷細胞功能增強。柴胡甙能抑制組織胺、5-羥色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的增高,輕度抑制肋膜滲出,一般會結合其他的方劑一起使用,使得柴胡的抗炎和促進免疫效果提升。
抗病原體作用:中醫上經常用小柴胡湯來治療感冒、傷寒等,因此現代中醫上研發了北柴胡注射液來治療流行性病毒感冒,效果較好。但是具體注射液中的何種有效成分阻止了感冒病毒的復制和代謝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對肝臟的影響:柴胡對肝郁氣滯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疏肝效果明顯。柴胡有抗肝損傷的效果,動物試驗表明柴胡注射液皮下注射連續5d可顯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柴胡能顯著的減輕肝細胞的變性和壞死情況,這種效果的機理是柴胡中的有效成分促使肝細胞內糖原及核糖核酸的合成加快,二者的含量回升到正常水準。
中藥材柴胡的功效
柴胡的味道略苦、藥性微寒。具有很好的疏肝以及疏散退熱升陽的效果。目前常見的柴胡治療效果有:用柴胡注射液滴鼻、用柴胡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肝炎、用干柴胡和適量羅漢果調味治療高血脂等,常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等癥。
參考文獻
[1] 沈惠娜.柴胡注射液的臨床應用研究概況[J].海峽藥學,2012,
(02).
[2] 王東琴.基于代謝組學的不同基源柴胡功效比較研究[D].太
原:山西大學,2013年.
[3] 孫秀萍,張寧.柴胡解熱的物質基礎、機制及影響因素探[J]. 山東
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04).
[4] 王春艷.柴胡疏肝散有效成分含量測定及組方關系研究[D].張 家口:河北北方學院,2010年.
[5] 黃學仙,王芹.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J].中醫臨床研究,2011,
(03).
[6] 張云波,梁園,夏愛軍.柴胡解熱作用的藥理研究進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