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黃韻蓓++鄧強
【摘要】中醫藥治療燒燙傷按照膏劑、散劑、油劑、湯劑、膜劑、霜劑、乳劑、噴霧劑和氣霧劑等代表藥物幾個方面進行了綜述,概括了近年來中醫藥外治燒傷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外治燒燙傷;散劑;血液循環;消腐生肌
【中圖分類號】R26 【文獻標志碼】A
燒燙傷病的成因復雜,在其成病過程中會受到一系列物理變化、化學反應、放射性因素的影響。嚴重的燒燙傷會給人帶來極大地痛苦,毀傷人體肌膚,影響人身體的正常代謝功能。根據權威醫學信息數據統計,燒燙傷在我國的發病率約達到了1.5%~2%,即每年約有2千萬人遭受不同程度燒傷。燒燙傷在古代醫籍又稱火燒傷、湯火傷、火瘡等,總稱水火燙傷。針對燒燙傷病情的不同,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對燒傷面進行液體復蘇,控制細菌感染面積的擴大,提高對燒傷面周圍肌膚營養的補給等進行治療。古代醫籍關于燒燙傷認為是熱毒為燒傷的主要病因,熱盛內腐,外毒內攻,治療上多采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外用制劑或方藥。根據中醫治療的相關經驗來看,比較有效的中藥藥材主要有以下幾種:紫草、桐葉、虎杖、黃柏、榆樹皮等。
中醫藥治療的基本綜述
當然這些藥材是不可以直接敷用的,中醫在治療燒燙傷時,主要還是用的中藥試劑,這些不同的試劑由于其配制方法和使用技巧的不同,大致可分為酊劑、霜劑、膜劑、噴霧劑、膏劑、散劑、油劑等。本文主要分析討論幾種試劑的不同治療方法。
膏劑:從中醫實際治療燒燙傷的案例分析可以得知,由于膏劑良好的粘性,不易干燥,可保持創面濕潤等諸多優點,其應用比較廣泛。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將其外涂于燒湯創面,可以保護燒燙面不受外界細菌感染和刺激,在消除患者炎癥的同時,逐步緩解燒燙面的疼痛感,疏通創面局部的脈絡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創面皮膚細胞組織的修復速度,逐漸使患者康復。這種膏劑從理論上來說可以用于各種燒傷創面的治療。比較常用的石黃膏(煅石黃、大黃、川穹、烏賊骨、爐甘石、冰片、麻油)、清涼膏(虎杖、腰黃、生月石、冰片、凡士林)等多種制劑用于治療燒傷,治療率均達99%以上。
散劑:中草藥經過研磨和加工可以制成粉末狀的散劑,在治療燒燙傷時可以直接將散劑敷于經過基本處理的創面,為了增強治療效果,在具體使用時可以適當搭配醋、蜜、植物油等混合使用。這些液體可以使得散劑更好的被皮膚吸收,有利于提高消毒消腫效果,使得皮膚能夠逐漸恢復。一般的散劑都具有具有止痛快、控制感染、促使剖面早日愈合的優點。但是不可否認,散劑在創面上使用會影響創面的正常生長,使用不當還會加劇對創面的污染的缺點。
油劑:油劑的配制時,需要使用油作為基質。在將基質由經過加熱后,放入研磨成粉末的中草藥,中草藥在熱油中經過一定時間之后,可以將藥物殘渣過濾掉,剩下油劑。治療燒燙傷創面時,油劑使用起來比較潤滑,而且基本上沒有刺激,對于發生在四肢、面部的燒燙傷治療效果較好,同時,對于兒童患者也有著比較不錯的治療效果。
湯劑:湯劑是將中草藥物煎熬后,留下含有大量中草藥成分的湯,可以在低溫環境下儲藏備用。這種湯劑液體比較透明,在使用時容易觀察。對于患者創面可以實現同時觀察,對燒傷的早、中、后期均有較好效果。在研究中發現,使用復方紫草燒傷液(紫草、生蘆薈、菊花、金銀花、白花蛇舌草、羅漢果、地榆、兩面針、薄荷等)共治療46例燒傷患者,總有效率和治愈率為100%。
酊劑:酊劑是用不同濃度的乙醇作溶媒,浸出藥物有效成分而制成的制劑,具有含有效成分濃度高、防腐性能好、用量小且久貯不變的優點,適用于Ⅱ度以下燒傷創面,以表皮完整者為佳,近年來多有應用。但是酊劑存在創面刺激大、早期疼痛明顯、容易收斂過度、結痂過厚、痂下積膿感染加重、對肝腎功能影響大、不利于觀察等缺陷。
霜劑:霜劑與膏劑相類似,適用于各種燒傷創面。王敬國等以蘆薈霜(蘆薈粉、維生素、吐溫、甘油、尼泊金、司盤、十六醇、單硬脂酸甘油酯、二甲基亞砜、蒸餾水)涂敷創面,共治87例,均獲痊愈。經臨床觀察,該方能顯著增強局部組織血液循環,并具有抗菌,止血,促進上皮細胞再生等功效。
乳劑:乳劑是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所組成的分散體系,最常用的是水和油。沙棘愈傷靈為沙棘籽油與抗菌、消炎、止痛等數種藥物組成的復方乳劑。對熱水(80℃)燙傷有明顯防止感染,促進傷口愈合作用。
膜劑:應用膜劑治療燒傷是近兩年來燒傷治療學上新的突破。膜劑在治療上是將創面封閉,換藥次數減少,起到保護創面在膜下生長的作用,故使感染機會減少,起到保護創面再膜下生長的作用,故使感染機會減少,有縮短病程的優點,適用于各種燒傷創面。
噴霧劑和氣霧劑:鄧光平使用中藥燒傷寧噴霧劑(黃柏、黃芩、梔子、紫草等)治療燒傷386例。徐良使用免植皮無疤痕治愈重大燒燙傷特效氣霧劑(虎杖、黃柏等)共治療燒燙傷患者243例,總有效率為99.96%。對于大面積燒、燙傷在傷口噴施藥液不用借助植皮等外科手術治療,也能使創面愈合并且達到基本無疤痕的效果。
西藥治療的不足
雖然西藥具有某些特定的藥理,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比較快速控制住燒燙傷病情的惡化,進而緩解癥狀。但是,燒燙傷病癥其成因復雜,機制特性多變不易掌握,西藥機制作用比較單一,在長期治療時,其綜合治療效果不佳,醫學技術在不斷發展,近些年來,在治療燒燙傷領域,新的治療方法層出不窮,科學家試圖通過對人體細胞、生長因子和分子機制的研究,推出新的治療技術,但是,燒燙傷這一醫學難點問題不是那么好攻克的,至今為止,在實際臨床治療中,還沒有一種可以在真正意義上治愈燒燙傷的特效藥。
中醫藥治療燒燙傷的未來展望
進入新時期,我國的中醫藥技術發展迅速,國家在相關醫藥研究領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財力資源。中醫藥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我國的中醫藥草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實現大規模的采集使用,對于燒燙傷的患者來說,使用中醫藥治療,其治療費用相對低廉。我國的中草藥外治燒傷技術正在不斷完善,并且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我國在對中醫燙傷藥研究過程中,在借鑒了西醫相關優秀理論成果的基礎上,自身又不斷創新,但仍有不少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臨床實際來看,燙傷藥目前大部分是由多種中草藥混合加工,用物理的方法加工而成。雖然對治療燒燙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副作用也不應該忽視,有的比較嚴重的燒燙傷,對藥物副作用的敏感程度很高,使用不當,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因此,對于中草藥物副作用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結語
從實際臨床治療經驗來看,很多中草藥在治療小面積的燒燙傷時效果較好,但在治療較大面積及燒傷程度嚴重的創面時,中醫草藥的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在治療后很容易留下比較明顯的疤痕,疤痕和創面感染問題也是必須重視的,嚴重燒傷愈合后往往留下無法消除的疤痕使患者感到痛心。基于這種情況,研制療效快、無痛苦、無副作用、尋找治療大面積燒傷的有效中草藥、減少或消除疤痕、發掘高效預防和控制燒傷創面感染的中草藥,是現代醫藥的創新與追求。
參考文獻
[1] 劉世華.濕潤燒傷膏在開放性創傷換藥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07).
[2] 胡麗華.生肌愈瘍散治療Ⅱ°燒傷1062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05).
[3] 王叢斌,徐冬梅.虎杖燒傷油治療燒傷體會[J].光明中醫,2011,(08).
[4] 董全生,張肅霞.治療燒傷藥復方柳葉浸劑的初步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