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躍美
【摘要】目的 探討護士分層管理在精神科中的實踐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對精神科30名護士實施分層管理,收集護士分層管理實施前后1年精神科護理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實施后精神科基礎護理、特級護理、病房管理、文書管理、重點環節管理、急救藥品管理及總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 對精神科護士建立分層管理體制,將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感,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促進科室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護士分層管理;精神科;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士分層管理,并對比分析護士分層管理應用前后對精神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旨在為精神科護理管理提供指導。
資料及方法
臨床資料:安定醫院擁有30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2.2±3.2)歲。工作年限1~25年,平均工作年限(5.8±1.2)年,學歷:本科 8名,大專 18名,中專4名。職稱: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 4名,護士 24名。所有護理人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保證全程配合。2013年1月~2014年1月對本院精神科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在實施前后各隨機抽取精神科收治的200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兩階段抽取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1)根據護士職業生涯規劃實施分層管理:根據精神科實際情況,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并參照國內外護士分級臨床實踐及護理人員實際情況,將科室護士分為0~Ⅳ級,其中0級為新上崗護士:I級為成長型護士;II級為成熟型護士;Ⅲ級為專業領域型護士;Ⅳ級為專家型護士。
(2)建立護理責任崗位制:以責任制作為整體護理工作思路,建立崗位責任制,其內容包括工作概述、工作職責、工作質量、工作關系、工作權限、任職資格等標準,并認真落實相關標準制度。
(3)建立適合護理人員發展的考核及培訓方案:根據《各層級護理人員考核及培訓方案》制定考核制度,其中0級護士應實施崗前培訓;0~I級護士應實施規范化培訓;II級~Ⅳ級護士實施繼續教育培訓。
(4)考核要求:各層級護士考核前題是以可勝任該崗位工作為前提,0~I級護士考核內容包括操作技能及理論知識。II~III級護士每年參與護理部組織的理論考試、實踐考試、片區組織的專科理論考試,承擔相應數量的護理查房及理解知識講座,參與科室質量控制,完成帶教任務。III級護理人員還應參與高新技術項目及科研成果研究。Ⅳ級護士考核則應側重于復雜技術操作、危重病患者搶救、疑難疾病討論、護理教學、護理會診,并承擔及開展護理科研研究及高新技術研究。 精神科患者病情復雜,病情較重,護理風險較高,容易發生護患糾紛[1]。本研究將對精神科患者應用護
討論
精神科護理人員崗位設置應從確保患者安全及病房護理質量的角度出發,在對護理人員工作性質及工作量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現狀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3,(02).合理配備0~Ⅳ級護士,使得各護理單元的護理人員均能勝任本崗位工作[2-3]。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精神科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后,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患溝通、業務水平、健康教育、滿足需求的及時性及總體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這可能與分層管理實施后,護理人員對自身工作及責任更加清晰,工作質量標準更加完善,各項護理工作能真正落實。另外,精神科作為高風險科室,讓不同層級的護理分管不同病情的患者,將使得護理工作更具彈性空間,提高護理效果[4]。
參考文獻
[1] 張健,鄭一寧,劉建等.我院護理崗位管理的方法與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08).
[2] 吳欣娟.護士崗位管理與培訓實踐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12,(05).
[3] 蔣蓉,孫曉燕.基于崗位管理的臨床護理培訓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4,(08).
[4] 梁新蕊,張玲娟,曹潔等.臨床專科護士專職化崗位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