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芬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的患者在實施治療期間應用心理干預模式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冠心病治療性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方案基礎上,應用心理干預模式對患者實施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冠心病治療期間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 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是冠心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性措施,對冠心病的康復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心理干預;冠心病;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志碼】A
冠心病,是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的一種簡稱,該病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最為嚴重的幾種疾病之一[1]。我院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應用心理干預模式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現總結匯報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37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4例;患者年齡36~87歲,平均年齡(54.9±1.4)歲;冠心病病史1~14年,平均病史(4.2±0.6)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15例;患者年齡34~89歲,平均年齡(54.7±1.3)歲;冠心病病史1~12年,平均病史(4.1±0.7)年。兩組研究對象上述三項自然指標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病例入選標準:①患者經動態(tài)心電圖等綜合診斷后病情確診為冠心病;②患者冠心病病史在15年以內;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④患者年齡在30~90歲之間;⑤患者理解和溝通能力正常;⑥患者自愿參與研究。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冠心病住院治療期間的治療性護理措施實施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基礎上,應用心理干預模式實施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心理干預治療:入院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主動、誠懇的交談,對其傾訴給予認真傾聽,以獲得信任,主動向患者和家屬宣教冠心病相關知識,并對患者和家屬的正確觀點和做法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讓患者和家屬認識到冠心病發(fā)病的原因、誘發(fā)因素及預防措施。對飲食、運動、血脂和血壓控制、自我救護、用藥、心理調試等具體措施進行合理的指導。通過宣教和引導進一步的優(yōu)化患者支持系統,幫助患者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關系,充分發(fā)揮家庭和社會在冠心病治療中的作用。②行為干預治療:通過改變患者認知方式,消除情緒障礙,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平臺,找出消極心理,宣教情緒與冠心病發(fā)展的關系,使患者能夠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整,使消極心理得到改善,并把信心落實在積極行動上。引導患者自行記錄情緒和思維表現,自我檢討消極情緒和行動,減少消極思維和行為,使健康情緒和信心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復。指導以想象、運動、聲音、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使患者的感知能力有所降低、交感神經活動能力減低,進而使身心達到一種放松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該多運用積極的行為、表情、言語,對其進行心理暗示,減輕負性情緒。③音樂治療法:使患者處于仰臥狀態(tài),實施感受性音樂治療,抑郁情緒患者聽旋律流暢、節(jié)奏明快的樂曲;焦慮情緒患者聽輕柔的、旋律舒緩的樂曲[2]。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度、護理干預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等指標,并進行對比研究。
護理滿意度評價方法:在冠心病治療方案實施結束后,患者出院的當天,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冠心病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情況進行了解,所有問卷均采取不記名打分的形式,設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滿分100分。滿意:得分高于80分;基本滿意:得分為60~80分;不滿意:得分低于60分[3]。
SAS和SDS評分: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問卷發(fā)放給患者,由護理人員說明注意事項,當面詢問,填寫自評評分。
數據處理方法: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P<0.05,則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結果
護理干預后SAS和SDS評分:比較兩組SAS和SDS評分,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冠心病治療期間護理干預滿意度:對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兩組患者對冠心病治療期間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討論
冠心病患者常會伴隨出現多種不良心理反應,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在治療過程中比較常見,會對患者康復產生直接的不良影響。因此,在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對其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使負性情緒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對合并存在負性情緒的冠心病患者實施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強該類患者的心理護理,應引導患者樹立信心,并落實到積極行動中,使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是使冠心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個關鍵性措施[4],對冠心病的康復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健.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0,10(26):96-97.
[2] 薛華,劉翠霞,李彩英.心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4(23):156-157.
[3] 溫玉榮.針對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護理與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2(8):89-90.
[4] 李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與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