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業
【摘要】目的 探討運用西醫內科治療方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我院選擇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院內進行治療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的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毗格列酮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效果,結果 對患者空腹的血糖水平,餐后3h血糖水平和手術治療病情復發的人數進行統計發現,研究組的血糖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而病情復發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所有患者均為出現治療藥物不良發應情況。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西醫內科治療方式效果更好。
【關鍵詞】糖尿病;西醫內科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 【文獻標志碼】A
本文主要對我院90例糖尿病患者行西醫內科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院內進行治療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的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有男30例,女15例,年齡37~74歲,平均年齡(50.1±62.36)歲;病程2~16年,平均病程(5.36±0.86)年。研究組患者,有男27例,女18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52 . 01±1.23),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為(4.33±0.25)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無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
方法: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毗格列酮藥物治療,治療療程為兩個月,每天服用一次藥物,每次服用30mg。而對照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療程也為兩個月,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500mg。將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臨床療效情況,并相應記錄器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水平,餐后3h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復發情況和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如果患者的臨床病情癥狀沒有任何的改善效果,且血糖水平大于8.0mmol/L,尿糖水平大于(2+),則表示治療無效,如果患者患者的血糖水平小于8.0mmol/L,且尿糖明顯改善,則為治療有效。如果經過治療,患者的血糖和尿糖完全的恢復到正常狀態,糖尿病癥消失,則為顯效。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I3.0軟件技術對數據進行計量,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為(9.25±1.26)mmol/L,治療后空腹血糖為(7.35±1.13)mmol/L,差異明顯,P<0.05;治療前餐后3h的血糖值為(18.25±2.31)mmol/L,治療后餐后3h的血糖值為(10.21±1.52)mmol/L,比較差異明顯,P<0.05;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為(9.45±1.39)mmol/L,治療后空腹血糖為(8.35±1.23)mmol/L,差異明顯,P<0.05,治療前餐后3h的血糖值為(17.92±2.01)mmol/L,治療后餐后3h的血糖值為(16.21±1.72)mmol/L,比較差異明顯,P<0.05。在研究組,有2例患者被確定為治療無效,有25例患者治療有效,有18例患者治療康復,其有效率為97.36%,而對照組有12例患者治療無效,19例患者治療有效,14例治療顯效,有效率為76.23%,對比兩組有效率,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討論
經過相應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和毗格列酮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體內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使其血糖恢復到正常狀態,降低患者對胰島素藥物的抵抗力。通過此次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和毗格列酮這兩種藥物的臨床療效沒有較大區別,其中,二甲雙肌是雙胍類型的降血糖藥物,其主要利用葡糖糖增加相應的細胞,從而抑制肝糖原的異生情況,降低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度,達到降糖的效果。二甲雙肌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還能夠相應提高胰島素對患者體內組織的敏感度。毗格列酮則主要可以激活體內的過氧化物酶的增值活化受體,可有效針對胰島素的應答基因產生的基因轉錄,從而加強患者肝臟和其它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參考文獻
[1] 鄧晨聽, 高凌, 張海蓉,毗格列酮和二甲雙肌治療對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響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0,12(06).1122-1124
[2] 侯志梅, 任鳳英,二甲雙肌聯合毗格列酮治療型糖尿病療效觀察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02(02),113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