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要治標、更要治本的一個戰略規劃。截至目前,在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高壓震懾下,很多領導干部的確收斂了很多,強大的震懾作用已經初現,達到了“不敢腐”的階段性目的。
但是,如何實現不能腐、不想腐,不能光靠高壓來震懾,還需要一系列措施來鞏固,以至最終靠制度來實現這一長遠的目標。
因此,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從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后,依法治國的改革和布局正在展開,包括一系列司法體制改革,關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問題的規定發布等,開始為權力設限。
“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是新一屆中央領導上任之初就提出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只是基礎。更高的目標,是讓權力在規則的軌道上運行,發揮正常的作用。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四個全面”治國戰略,最后一個是“全面從嚴治黨”,強調黨的政治紀律等。最近,王岐山同志在視察河南時指出: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內涵,真正做到“紀”在“法”前,用紀律管住大多數,把從嚴治黨落實到基層,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因此,有專家學者指出,讓權力在規則的軌道上運行,發揮正常的作用,就必須依靠規則,而這規則一方面是黨紀,另一方面就是國法。只有“黨紀”“國法”雙管齊下,才能達到“不能腐”的目標。
本期特別報道,我們通過反腐這一視角觀察新一屆黨中央領導的執政方略,以期從特殊的側面看待“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緊扣時代脈搏、直面時代命題、肩負責任使命的歷史擔當,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提供了科學嚴密的頂層設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確立的戰略指引。我們期待讀者看到這一戰略指引在十八大以來以及現在,乃至未來對中國的影響,看到這一戰略指引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對已經發生的史實做忠實的記錄,為未來留下珍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