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
摘 要:與傳統的國際貿易創新相對照,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呈現出諸多不同的新特點,同時也暗示著其發展趨勢上的差異。
關鍵詞:國際貿易;創新;基本特點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近現代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現象。上世紀80年代初始的新技術革命的高速發展和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急劇變化,既決定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內容,也決定了創新的規模、速度、方向和性質,使其呈現出一系列鮮明的特征。
一、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全面性和立體性的創新
如前所述,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包括了從觀念創新、格局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到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的各個方面的全面創新。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領域涵蓋了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其中貿易構成和貿易工具的創新主要是由具體從事國際貿易活動的跨國公司和其他企業進行的,屆于微觀范疇。貿易格局、貿易制度和貿易政策的變遷,則是以民族國家政府為創新主體在國家、區域和世界三個層面上展開,主要屬于宏觀范疇。而觀念創新則對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均產生影響,通過這兩個層次的創新表現出來。
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所影響的空間范圍來看,由于國際貿易活動的跨國界特性,以國際貿易活動為載體,創新的地域范圍也就涉及到所有相互間存在貿易往來的國家。當代國際貿易是全球性貿易.創新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
同時,上述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創新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緊密聯系,呈現出網絡狀、立體式的整體性特征。
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改變了原來以政治軍事安全和意識形態分歧來主導國家間關系的做法,國家閻的合作主要是出于各國自身經濟利益的要求,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以三大區域貿易集團產生為標志的新貿易格局的形成。國家間和貿易集團問新的貿易關系又需要有更高層次的制度來鞏固和協調,傳統的關貿總協定顯然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因而產生了新的多邊貿易體制——世界貿易組織。新的貿易政策和貿易制度又進一步推動和強化了貿易工具、貿易構成和貿易格局的創新。而且,每—個方面、每一個領域的創新又往往涉及許多更具體的方面和內容,從而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立體式的創新局面。
這個全面的立體式的國際貿易創新局面可以概括為:以觀念創新為基礎,以格局創新為突破,以制度創新為實質,通過政策創新、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具體體現的包含國際貿易各個方面、貫穿國際貿易全過程的創新。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全面性,決定了創新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影響的廣泛性,立體式創新則保證了它內在的生命力,決定了創新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影響的持久性。因此,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在國際貿易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將產生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具有突發性和集中性
一般而言,國際貿易創新是指各種貿易要素新的組合,即貿易工具、貿易觀念、貿易制度、貿易政策等的創造性開發和變革,是國際貿易發展的一種手段或表現,具有強烈的延續性和繼起性,是一個漸進式的累積過程,可以說,整個國際貿易史也就是國際貿易創新史。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國際貿易創新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也可以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大規模地發生,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就表現出明顯的突發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貿易創新實際上是各創新主體的決策性行為。創新最根本的動力在于各創新主體的趨利動機。微觀主體即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從事貿易活動的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宏觀主體即各主權國家政府追求的是本國整體利益和國內統治集團利益的最大化。這種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動機,在冷戰時期由于國際間政治和軍事對峙而遭到壓抑和扭曲。同時,二戰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通過貿易創新獲取貿易利益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是冷戰體制的制約卻很難將這種潛在利益轉化為實際利益。這一時期,國際貿易創新只是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和某些國家問零星發生,創新過程也極其緩慢。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突發性和集中性,標志著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正是由于這種突發性和集中性,當代的國際貿易創新的各個方面還將進一步展開,創新過程將持續下去。
三、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突出了開放和自由的主題
在這種背景下,各國紛紛采取各種經濟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增強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本國產品出口,并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內市場,加入到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中去,以分享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市場機會和商業利益。同時積極組建貿易集團,實現區域內貿易自由化,而且自由化的領域和程度趨于深化。在空間上可以看成是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局部實踐,時間上則為全球貿易自由化進行探索并積累經驗。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一方面擴大了多邊貿易體制管轄的范圍,同時重新強化了貿易自由化的原則和紀律,表明了世界范圍內持續近20年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潮流的逆轉。
任何創新都是潛在利益的發現和實現,也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或強化。發達國家在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中的主導地位,保障了他們最終成為創新的最大受益者。新的貿易對象、貿易方式的開發,使跨國公司大大擴展了業務范圍,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區域貿易集團內的發達國家,可以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調整經濟,優化資源配置。將服務貿易、投資措施和知識產權納入多邊貿易體制,更是從長遠的角度保證發達國家未來的貿易利益。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貿易創新對傳統貿易商品和方式的沖擊,進一步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使其貿易條件更趨惡化。
參考文獻:
李瑞清.WTO制度下中國貿易政策的選擇[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