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沒有中小企業的平穩發展,沒有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實現工業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可能完成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任務。可見我國中小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中小企業倒閉的消息開始大規模出現,大量的中小型企業跑路,同時河南省的投資擔保公司也開始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問題,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發展瓶頸何在?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何在?如何化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自身的突破,越來越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困境;對策
一、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
1.企業成本顯著上升,中小企業已經進入到一個“高成本時代”。中國經濟已經處于一個轉型期,轉型期第一個特征就是節能減排,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注重環境保護,這就要求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這也促使著能源和資源產品的價格上漲,中小企業一般都處于一個比較完全競爭市場,很難將這部分支出轉移到消費者頭上,這就間接提高著中小企業的成本,降低了它的市場盈利率。市場轉型期另一個特征就是勞動力價格的上升,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勞動者對提高工資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突出表現在最低勞動工資標準的提高。與此同時,《勞動合同法》加大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這就相對加重中小企業的負擔。2011年以來,受到世界經濟復蘇的勢頭暫緩的影響,能源價格高位波動,同時,國內人工成本越來顯著提高中,這些都在考驗著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
2.融資難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較以往更多的資金困難和問題。我國銀行業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但是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存在著事實上的歧視,使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中小企業的地位以及中小企業的信貸的特點也造成銀行更愿意把資金貸給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中小企業貸款金額小且周期短,分攤成本較高,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低,貸款風險不易控制,這些也形成了融資困難的因素。同時,我國的中小企業的擔保體系不健全,擔保機構的資本規模總體偏小,很難發揮其擔保作用;與銀行合作還不夠密切,缺乏風險分散機制。
3.企業稅費負擔較重。2008年1月1日《新勞動法》實施以來,對企業用工實施新的要求,對于勞動關系解除,用工管理等加強對勞動者的保護,這在客觀上也加重了對中小企業的負擔,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同時,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等各種稅加在一起,占企業利潤30%-50%,這樣就縮小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也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服務業營業稅雖然僅為5%,但是服務業存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美國《福布斯》雜志推出的榜單顯示,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位居全球第二,這也正面中國中小企業的稅負負擔較重。
4.管理水平問題存在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中,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在開始創業初期對于本行業都有著很深刻的把握,不然不會盲目進行投資的,創業者對于行業前景有著很深刻的認識,都承認企業管理有著重要性,但是真正做起來,但是中小企業在企業管理方面有著很大的缺陷。
5.市場進入仍有不少障礙,發展受限,競爭機制也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調查表明,壟斷行業中民營企業進入比例不超過20%,至于鐵路行業,僅為0.6%,在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國有資本進入有72種,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種,而民營企業僅有41種。近些年從國家資金主要流向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這種政策走向引起中小企業家的擔心,擔心國家這雙“有形的手”會引起資金流向的轉移,擔心會引起“國進民退”的現象,這些外在的因素也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對策
1.注重產業集群,實現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中小企業集群對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高成本時代”的到來都有著重要意義,中小企業集群對于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區的發展,美國的硅谷的信息產業,好萊塢的娛樂業,加州的葡萄酒釀造業等都是依賴于集群獲得競爭優勢的。我國浙江的產業集群程度是最高的,同時,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集群也初具規模。這些地區的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都啟示著我們,建立中小企業集群的重要性。
2.采取各種措施來保證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順暢,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1)依靠民間資本參股,特別是吸收游離于金融體系外的民間資本,盡快建立起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商業銀行,讓游離于體系外的民間資本能夠轉入“體內循環”,實現民間資本的有效利用。(2)國有銀行要堅決落實好關于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同時商業銀行也要調整自己的業務,對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業務另行制定規劃并單獨進行核算,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貸款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提高解決貸款問題的效率。(3)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就是銀行認為中小企業的信用度不高,擔心貸款的收回問題,這說明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發展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機構。(4)規范中小企業公司上市制度,提供給中小企業同等待遇,堅持和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一視同仁的政策,積極推動有一定規模,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
3.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切實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2006年,全國財政收入接近4萬億,到2010年突破8萬億,年均增長超過20%,國家稅收增長迅速,我國完全有能力通過稅收手段來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通過經濟學角度也可以證明實行減稅的可行性,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具有較強的外部性。一方面,建立中小企業要素投入優惠政策,要素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上,采取稅收優惠,鼓勵中小企業的貸款力度,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和提供信用擔保減免營業稅;另一方面,對向中小企業轉讓個人專利,工藝以及技術的單位和個人減免相關稅收,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4.建立有效的,有針對性的中小企業創新體系。(1)政策支持和指引,政府要建立一個健全的,有效運行的國家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是一個由很多機構組成的復雜網絡,這些機構是由政府部門,私營機構,高等教育學校以及一些非營利性的機構構成,各個部門相互協作,來推動廣大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2)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目前我國的研究型大學和世界上其他知名學校相比,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的環境并不是太理想,國家應重點建設一批研究型大學,通過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減輕大學的負擔,培養大量的優秀科技創新人才,為中小企業的創新儲備人才。(3)參與國際化的創新,尋求國家技術合作和交流。民營企業應當具備相當的自主創新能力,具備參與國際化創新的能力。鼓勵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國家政策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特別是利用各個國際研發組織的基礎設施來為企業的創新活動服務,提高創新效率。
5.保證市場的平等競爭,打破壟斷行業進入的限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打下基礎。(1)簡化中小企業的注冊登記制度,理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轉變政府職能,打造“管理政府”向“服務政府”的轉變,“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充分發揮民間商會在市場經濟中的調節作用。(2)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條款,為中小企業的平等進入提供制度依據。全面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認真落實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意見》等既有的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打破壟斷,化解中小企業的難題,通過體制改革和監督方式可以逐步消除進入壁壘,加快壟斷行業的開放。(3)深化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確保準入政策的貫徹執行,從政策上到行動上保持一致。
三、結論
從中小企業的發展困境說起,在問題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大量的信息收集,研究中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以及政府政策的演變來探討中小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研究其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原因分析來得出問題的答案,中小企業目前發展仍然處于嚴峻期,抗風險能力和生存能力依然在考驗著企業的發展。目前國家政策積極跟上形勢,對于中小企業的困境提出很多解決辦法,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引起社會和國家的關注,引發困境的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未來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顏光華,等.中小企業管理模式與制度變遷[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8).
[2]侯云春,等.中小企業發展新環境新問題新對策[J].中國經濟報告,2011,(12).
[3]吳志菲.厲以寧.把脈中國民營經濟[J].今日中國論壇,2007,(1).
[4]林漢川.中國中小企業創新與持續發展[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4).
[5]單東.借鑒美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經驗,提高我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J].特區經濟,2008,(2).
[6]劉麗輝:珠三角中小企業用工短缺及管理機制缺失分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8,(2).
作者簡介:范亞欣(1991- ),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