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宏

兒童經常被稱為祖國的花朵,但兒童也像鮮花一樣脆弱,并且容易受到傷害,需要得到額外的關注和保護。
在英國,對兒童的呵護在不斷改進中。在政府層面﹑立法層面,以及社會團體方面,都在努力讓孩子得到精心呵護。不過,這張無形的保護網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有些兒童仍會成為黑手的目標。建立更完善的兒童保護機制,已是各方行動的唯一目標。
性侵犯是兒童面臨的最大危險
三年前,英國廣播公司已故主持人吉米·薩維爾的丑聞被曝光,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內,被他性侵害的兒童超過百人。這樁丑聞讓英國人注意到兒童性侵害這個之前被忽視的領域,并發現薩維爾案暴露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數據顯示,每年英國有大約兩萬名兒童成為性侵害的犧牲品。
在經歷了長期的調查取證后,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稱,薩維爾性侵受害者至少有500人,大多數的受害者年齡在13歲到15歲,但最小的受害者只有2歲。
薩維爾的罪行令人發指,而在一個高層圈子里,與薩維爾類似的惡棍大有人在。彼得·麥凱爾維曾是英格蘭城市赫里斯特與伍斯特保護兒童工作官員,他表示,有證據顯示起碼20名包括前議員和政府部長在內的顯要人物“多年來”侵犯兒童,卻沒有被揭發。這些人都在一個孌童者網絡內。“知道這些事情但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的人更多,而這些人都是身在要位的權力人物。”他說。
由于兒童性侵案影響惡劣,英國內政大臣特里莎·梅2014年7月宣布,組成專家小組深入廣泛調查英國性侵兒童舊案。在近一年的調查中,警方調查了1433名卷入孌童歷史舊案的嫌疑人,其中包括諸多政要、社會名流。
在調查中,英國警察總監委員會負責兒童保護案件的警官西蒙·貝利說,幾乎每天都收到新的報案。貝利稱,雖然沒有受害人統計數字,但是估計高達數千。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防止性侵兒童項目負責人喬·布朗說性侵兒童“滲透進入社會方方面面”。布朗表示,需要盡快找到“有效的治理方式”。
作為三個孩子父親的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參與到尋找有效治理方式中來,
2015年3月,卡梅倫將兒童性侵害的受害者、受害者支持組織、部長、警方首腦、地方政府領導、兒童保護專家、教育工作者、醫生和社會工作者等人士請到唐寧街10號,召開了“兒童保護峰會”。卡梅倫說,“我們必須認真反思一下,認清在我們的國家發生如此殘暴的兒童性侵的實質”。
在唐寧街10號的峰會上,卡梅倫宣布,將把兒童性侵威脅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英國政府的新計劃包括將“故意忽略”列為刑事犯罪行為,任何教師、社會工作者、地方政府官員等兒童保護專業人士如果被判“故意忽略”罪,可判最長5年的刑期。
判刑威懾并不是保護孩子最有效的方式,預防的效果可能更好。英國內政部稱,保護兒童免受性騷擾是政府優先關注的問題。為此,內政部正在考慮是否正式立法。比如,在有性犯罪前科的人搬到一個社區時,應該向周邊有小孩的家庭通報其身份。
這個試點項目從2008年起已在南安普頓和劍橋等4個地方進行。內政部表示,在試點的頭6個月中,這項措施至少保護了10個可能遭受猥褻的兒童免于傷害。
灰姑娘法:對精神虐待說不
對兒童的性侵犯會給孩子帶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因為成為被重點打擊的對象,而還有一類行動雖然并不會給孩子帶來直接的身體傷害,但隱患嚴重。
近年來,英國發生數起幼童遭生母同居男友虐待致死案件,社會工作者在例行家庭訪問時未及時發現問題,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英國兒童保護組織指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法律中長期缺乏具體針對兒童受到情感虐待方面的法律條文,因而此類事件發生后,警方在搜集證據時也沒有可依據的法規。
這種父母不作為和情感虐待的方式,容易讓人想起童話故事里的灰姑娘。故事里的那個可憐的女孩生活在繼母的淫威下,始終得不到親人的關懷和家庭的溫暖。故事里的灰姑娘雖然可憐,但起碼還有一個神通廣大的魔法教母,可現實中的孩子們在遇到情感虐待時連這點依仗都沒有,甚至得不到相關的法律保護。
在意識到法律的缺位后,英國正考慮立法以犯罪定性并懲處精神虐待少兒行為,一些兒童慈善組織也乘機倡議新立法以“灰姑娘法”命名,這項立法草案一旦在議會得到通過,那些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的父母和監護人將會首次面臨法律懲罰。

2015年5月2日, 英國倫敦,這個被膠帶封住嘴巴的娃娃名叫Molly,它代表那些無法自己站出來指控遭虐待的孩子們,它嘴上的膠帶寫著“我不能”
英國議員羅伯特·巴克蘭與慈善團體“為孩子行動”聯合推動家庭法修改,要求通過“灰姑娘法”,希望給兒童更多合理的關護。議員巴克蘭表示,現行這方面的慣例法先例很大一部分都源自150年前,有些內容早就過時了。他認為,非身體虐待同樣會使兒童受到極大的傷害。成人對孩子的忽視、貶損、孤立甚至恐嚇,不但會使他們在精神上受到傷害,同樣會導致他們進入社會以后的犯罪或反社會行為。而新法不但可警示父母和監護人,也便于警方行動有更明確的法律依據。
英國司法部發言人說,保護兒童免受傷害是立法的“根本”,對孩子的情感虐待是令人憎惡的罪行,應該受到懲罰。根據正在研究中的新法,未來惡意對兒童的身心、社會與行為發展等方面造成傷害,一律視為犯罪行為,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
讓兒童遠離網絡威脅
無論是性侵的黑手,還是冷漠的家庭,這些對孩子的威脅還都算有跡可循,只要足夠小心謹慎,總能將其隔離在安全范圍之外。然而隨著社會與技術的進步,新的危險不斷產生,而且是以防不勝防的方式,比如來自網絡的暴力以及色情威脅。
英國內政部販賣兒童問題及在線保護中心負責人吉姆·甘布爾說,“孩子們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各式各樣的網絡危險中。”他強調:“這些危險并不是那么容易識別出來的。”
心理學家琳達·帕帕多普洛絲在《青少年的性暗示》指出,成人社會徹底的性暗示正在通過報刊、流行音樂、電視電影,視頻游戲,像滲漏的有毒液體一樣,點點滴滴地滲透到未成年人的世界里。這是英國政府內政部委托她所作的專題調查報告、
帕帕多普洛絲的調查認為,現代傳播手段,特別是網絡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被水銀瀉地般無所不在的超級性暗示形象所包圍,而且受影響的年齡越來越小,甚至包括學齡前兒童。《青少年的性暗示》調查顯示,99%的8~17歲的英國未成年人都可以上網, 14~17歲的少年中,58%的人承認他們通過網絡接觸過色情內容。
為此,英國政府支持并開展了一項兒童網上安全教育活動。活動采用卡通的形式告誡5~7歲的孩子們,他們在互聯網上接觸的人并不一定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好”。英國中蘭開夏大學的計算機網絡研究中心的喬·布賴斯博士說,“網絡安全教育使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積累相關知識和信息,從而進一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英國首相警告互聯網公司,讓他們采取必要措施封鎖有虐待兒童圖像的網站,否則會面臨法律控制。卡梅倫說,像谷歌這類公司必須作出更多努力,不要允許用“邪惡和骯臟”的關鍵詞搜索出結果。不過從實踐上看,寄希望于互聯網公司自我審查,對孩子的保護效果還不如父母在孩子用的電腦和視頻游戲機里裝個“綠壩”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