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 杜宇 張洪亮
“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接受”不僅是大學生思想層面上的表現狀態,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思想政治課程作為高校大學生品德塑造、行為規范的主要途徑,其接受效果是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大學生這一接受主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程度直接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與否。在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研究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有重要意義, 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的影響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發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的接受活動,它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接受主體出自自身的需要,在環境的作用下通過某些中介對接受客體進行反映、選擇、整合、內化、外化、行為多環節構成的、連續的、完整的活動過程。”[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一種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其接受過程具有復雜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必然受到教育主體、接受主體、實施中介和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1 教育主體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主體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承擔著設計、引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全過程的職責,教育主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實現的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過程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動的接受對象,“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時,往往要運用、結合多方知識及手段,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解釋、說明、佐證” [2],教育主體自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教育主體能否充分了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否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能否運用多種豐富的教育手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同時,教育主體的人格魅力和與受教育者的情感關系也是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
2 接受主體
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主體,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程度是影響其接受效果的最根本的影響因素,對思想政治課程的接受標志著接受主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理解、認可、內化并付諸于行動的過程。在思想觀念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過程中不受其他人的影響,更傾向于自主選擇、自主認知,渴望通過自己的解讀來做出判斷和選擇,這直接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這一接受主體之間身心特征、自我需求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性,在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內容、接受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都會有不同,這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的實現程度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 實施中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施中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載體。首先,教育內容不僅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同時也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只有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教育內容才能被大學生所接受,教育內容達到教育與接受相契合能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率。其次,多樣、新穎的教育方法的恰當運用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接受熱情,使大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進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最后,教育載體是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實施教育影響的重要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各個要素的連接點,沒有教育載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就無法進行;靈活運用教育載體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活化”,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使得受教育者更樂于接受,日益豐富的教育載體的靈活運用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取得預期接受效果的重要保障。
4 教育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一定環境中進行,必然受到教育環境因素的影響。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各種環境因素的良性互動,有利于提升其接受效果,反之,則會阻礙其接受。在宏觀環境層面,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都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環境是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的最敏感環境因素,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誠信意識等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認知觀念;而政治環境更是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文化環境則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受教者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不斷揚棄社會文化的基礎上形成其理論體系。在微觀環境層面上,校園環境是最具代表性的教育環境,它一方面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
二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的對策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實質上是一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理解和處理的過程,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消除接受障礙,就必須立足于影響其接受效果的各個因素,找到教育與接受的契合點,最終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終極目標。
1 提高教育主體的綜合素質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主體,承擔著傳授知識、思想引導、調動受教育者主動性發揮等重要職能,教育主體要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職能,就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第一,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素質是教育主體所必需的核心素質,教育主體要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增強政治鑒別能力和政治敏銳性,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方向性和科學性;第二,思想道德素質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高校教育主體要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人格魅力,感染和吸引受教育者,使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做出積極的反應,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第三,知識能力素質是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素質,教育主體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同時要提高自身表達能力、應用新技術能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生動性、活潑性,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豐富多彩,進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接受興趣;第四,教育主體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質,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久工作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主體的各方面素質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教育主體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魅力,保障其接受效果。
2 滿足接受主體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主體能否接受、內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關鍵取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所傳遞的信息是否滿足其需要,需要是接受主體產生接受行為的重要驅動力,滿足接受主體的需要能夠激發接受主體的欲求心理,進而激發其接受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第一,智力需要。高校大學生這一青年群體,認識能力不斷提高,求知欲望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滿足其認知需要才能實現大學生的接受、內化、最終付諸實踐的過程。第二,情感需要。高校大學生的情感活動表現為興趣廣泛、情感豐富,“健康、積極的情感能給人的意志行動以力量,不良、消極的情感會變成意志行動的阻力”[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力求做到以理教人、以情動人,在情理交融中達到更好的接受效果。
3 發揮實施中介合力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施中介,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載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充分發揮這三者的合力作用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的有效途徑。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內容要適合所有接受主體,根據不同接受主體確定不同的教育內容,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呈現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方法要能夠承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針對大學生的接受特點選擇和運用豐富多樣的教育方法,融合理論灌輸法、榜樣示范法、對比鑒別法等教育方法,激發受教者的參與意識,在互動交流中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教育載體上也要更新發展,采用現代化教育載體,聲情并茂地展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感染力和滲透性,增強其接受效果。
4 優化教育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向人們傳導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規范,只有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為各種環境因素所肯定,所強化,才能更好地被人們所接受并逐漸內化為個體意識。” [4]第一,優化宏觀教育環境。一般來講,經濟環境公平、公正,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規范,要構建良好有序的經濟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物質基礎;文化環境的優化,要倡導先進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受教育者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優化微觀教育環境。高校大學生最直接的教育環境就是校園環境,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使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擁有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校園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使其更容易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效果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其影響因素貫穿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的影響因素,能夠更好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有效可行的工作方法。現階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接受效果,要走好“影響因素四部曲”,即提高教育主體素質促進接受效果、滿足接受主體需求深化接受效果、發揮實施中介合力增強接受效果、優化教育環境固化接受效果,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煥發出勃勃生機,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33.
[2]鄧永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3]王艷華,邵慧.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接受效果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4(12).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