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勇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目標為:培養——發展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養成——鞏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形成——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強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有效信息技術課堂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充分且必須的條件。筆者從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十幾年來一直在探究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中小學繼續教育的有效教學模式的學習,對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了實質性的感悟和理解。現淺談如下: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樂趣中學習才能使學生愛上學習,不再視學習為負擔。何為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判斷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需要考查以下三點。
1.課堂是否有廣泛的參與度,包括參與學生的人數和每個學生的參與程度。需要關注大多數學生有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相互協作,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2.學生有無積極的情感投入,在以學生為主題的學習中,學生要發自內心地愿意參與學習活動。這需要教師能將課本上知識還原為實際生活經驗,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在問題的設置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完成學習。
3.只有及時獲得成就感,才能使之轉化為成就動機,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一個沒有嘗過成功滋味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容易放棄努力從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照顧學生的層次性,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上注意層次和梯度,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或任務,以保證所有水平的學生都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投入中進行學習,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天地,而成為學生積極投入、成就體驗的樂園。
有了衡量有效信息技術課堂的標準之后,作為信息技術老師該如何去實施教學呢?
1.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強調:“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的意思是要求我們教師在使用教材時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的條框之中,而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有所作為,有所創新,設計出更加生動、有效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因此在上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活動2《制作我的名片》時,我就做了一次大膽嘗試,將課題改為《二十年之后的我》,讓大家為二十年之后的自己制作名片。巡視指導時發現學生制作的都很認真,且有創意,課堂氣氛卻不失活躍。
2.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情趣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了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反而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漸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3.多元化的及時評價方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信息技術課的課程性質決定其評價方式應與其他學科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首先信息技術課的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其次評價中要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學生在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最后信息技術課的評價應該更及時。我們應每節課留出時間展示學生的作品并加以評價,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4.學科知識的有效遷移運用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本身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能否將課堂里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其他情境中,能否有效地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具體進行了以下兩種模式的嘗試:
(1)界面和操作的“比較遷移”
這種模式的“比較遷移”教學法,首先要讓學生在學習一種軟件后,打開幾種相近的軟件進行觀察和分析,自主找出具有共性的菜單、命令及操作,通過填寫相應的表格及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操作任務來進行軟件的比較及練習。在此過程中完成知識技能的遷移,形成軟件學習的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教師從每一種軟件的演示、講解、說明的套路中解脫出來,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而學生在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下形成的學習能力可以擴展到任何新軟件的學習、包括教材上沒有涉及到的軟件的學習上面,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終生學習打開了堅實的基礎。
(2)任務的“比較遷移”
教師精心設計一個任務,讓學生用不同的軟件來完成。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學生完成任務后,請學生來比較這些軟件完成同一個任務的異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地進行了知識的比較和遷移,自然地形成軟件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寧國市津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