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舟 王一帆 丁 娜(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迷你圖書館”何以風靡全球?
王子舟王一帆丁娜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摘要〕2009年以來,一種免費的迷你圖書館正在全世界逐漸流行,它具有公益性、自發性、創辦成本低、志愿者參與管理以及運行公開透明等特點。迷你圖書館的普及,對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制造社區溫暖氛圍、激發社區民眾閱讀需求、開發人際交流網絡、提升社會誠信水平、凝聚社會各界關注公益小項目等,均有推動作用。作為一種來自民間的公益圖書館運動,迷你圖書館的興起表明:文化的創新活力來自于民間,技術創新不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唯一選項,最有價值的圖書館服務創新應將受益群體優先鎖定社會基層民眾。
〔關鍵詞〕迷你圖書館鳥巢圖書館
迷你圖書館是微型免費圖書館(Little Free Library,簡稱LFL)的俗稱,指的是掛在社區墻壁或柱子等物體上或獨立安置的一種開放的、供人免費借閱的小書屋或小書箱,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鳥巢圖書館”。這種圖書館最早是由美國威斯康星州哈迪遜地區(Hudson,Wisconsin)的中學教師托德·博爾(Todd Bol)和威斯康辛大學的里克·布魯克斯(Rick Brooks)創造的。國外也有一些迷你圖書館直接稱為“mini-library”,它們的功能與LFL相同。

圖1 博爾為紀念母親建造的第一個迷你圖書館
2009年,托德·博爾為了紀念已逝的母親——一位熱愛讀書的教師,在自家院子門口安置了一個形如校舍、大小如鳥房的小木屋(見圖1),尺寸為24cm×24cm×30cm,里面放入其母生前喜愛的書本,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熱愛讀書。小木屋24小時對外免費開放,上有“免費圖書館”(Free Library)的標名,并附一條“帶走一本書,留下一本書”(take a book,leave a book)的標語。[1]這個外形小巧可愛的圖書館一出現就激發了鄰居們參與的熱情。為此,博爾又制作了幾個小木屋送給鄰居們,并教他們怎么去設計制作小木屋。不久,越來越多的小木屋開始在哈迪遜地區出現,如“故事小屋”、“人類棲息地”、“社區之家”等,雖然名稱、造型各異,但是這些迷你圖書館無一例外都遵循著一個理念:免費取閱,自愿留贈。
后來,在哈迪遜的一次綠色經濟論壇上,博爾結識了威斯康辛大學的布魯克斯教授。布魯克斯建議將迷你圖書館發展成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于是在兩人的合作下,2010年夏第一個正式的迷你圖書館在麥迪遜市誕生,它不僅有新的名稱“Little Free Library”,還有了統一的標識牌和序列號。這項LFL公益項目向社會公布了自己仿效卡內基將“在世界建設超過2509所迷你圖書館”的新目標和“分享好書,匯聚社會力量”的使命。[2]之后,他們還建立起網站推廣迷你圖書館,并提供不同款式且能防風雨的木書箱,售給有意設立迷你圖書館的人,售價從25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
2011年5月,華盛頓北郊貝塞斯達居民凱文·沙利文(Kevin Sullivan)在自家車道盡頭搭架了一個木屋形迷你圖書館,上面貼著一句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名言:“懸念是可怕的。我希望它一直延續下去?!?沙利文說:“這是給我妻子的禮物,她非常喜歡閱讀?!彼恢芊湃氪蠹s30本書,其中一半為兒童讀物,因為附近有一所學校,夫婦倆希望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能在圖書館駐足一下,帶走一本書”[3]。也有一些人別出心裁,把迷你圖書館建成大鐘、機器人、劇院等形狀、華盛頓市哥倫比亞特區公共圖書館館長金尼·庫珀(Ginnie Cooper)說,看到書箱在這座城市流行起來真讓人高興。[4]2012年,紐約街頭也出現了一個僅可容納40本書、供人免費借閱的迷你圖書館。該圖書館用塑料材質的舊水缸制成,4根木頭支架支撐著形似安全帽的舊水缸,外壁還有一些小圓孔可供行人向內探視,這種塑料材質不僅環保,還可以保護圖書免遭風吹日曬。[5]設計者希望這個迷你圖書館可以給忙碌的城市人在喧囂的生活中帶來片刻輕松,感受生活的美好(見圖2)。

圖2 紐約街頭用環保材料制成的迷你圖書館
幾乎與博爾和布魯克斯創辦迷你圖書館同時,歐洲也出現了這類型的迷你圖書館。2009年,英國索默塞(Somerset)的一個小村莊的村民利用舊電話亭自辦了一個迷你圖書館。由于流動圖書館不再來村里巡回,加上這些電話亭也已老舊,當電信公司詢問村民是否愿意花1英鎊來認領電話亭時,村民馬上購買了一個老舊紅色電話亭,并將其改造為迷你圖書館(見圖3)。這個紅色電話亭迷你圖書館存了大約100本書,涉及歷史、科學、繪本和人物傳記各類,還有一些DVD和CD。電話亭圖書館是24小時開放的,并有夜間照明設備。每人每次到電話亭圖書館時,必須帶一本書前來交換,這樣能確保電話亭里有足夠的書可供循環借閱。[6]

圖3 英國索默塞村民在迷你圖書館前排隊
2012年,德國首都柏林市也出現了幾個老式電話亭改裝的迷你圖書館。書亭玻璃門上貼著說明:“請帶來一本書,取走一本書,閱讀一本書”。亭里豎起的書架上擺放著歷史、文學和社會學等各類書籍。書亭頂部裝有一個太陽能板,可為亭內電燈提供24小時電力。亭外還設有一圈木制長條凳(見圖4)。[7]

圖4 柏林街頭用電話亭改造的迷你圖書館
除了利用電話亭改造的迷你圖書館,從2011年起,德國柏林、漢諾威、波恩等大中型城市的街頭還陸續出現了不少柜式迷你圖書館。這種圖書館由鋼材制作,配有丙烯酸玻璃門,能放置約200本書,造價每個5000歐元(見圖5)。該公益項目組織者邁克爾·阿布曼(Michael Aubermann)表示,街頭迷你圖書館面向全體市民免費開放,取書不用登記,也沒有還書日期,市民可以在此隨意拿取這些書柜里的書籍;同時也可以將自己不要的書放進書柜,供其他人閱讀、收藏。公共書柜通常是由基金會資助、由當地志愿者維護,大約每六周完成一次圖書輪換。[8]

圖5 德國街頭的柜式迷你圖書館
近兩年,迷你圖書館在歐美之外的國家也得到了迅速發展。2013年10月,博爾在非洲西部國家加納建起20個迷你圖書館,在印度與慈善機構“走進學?!焙献?,計劃在3500所學校建立迷你圖書館。博爾說,到2014年初,迷你圖書館有望走進55個國家和地區,總數達1.5萬個。[9]事實上,截至2014年1月,在迷你圖書館(LFL)官網注冊的迷你圖書館數量至少已有15000個,它們遍布六大洲的43個國家,藏書超過150萬冊。這些迷你圖書館的書本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它們深入在各國城市的基層小區,不論是在住宅前的草坪上、雜貨店街角、咖啡館前,甚或是公交車站牌旁,隨處可見。每當想借書的時候,你可以穿上拖鞋,走到最近的迷你圖書館,打開小門,不必辦任何借閱手續,立刻就可以把書帶回家,讀上個一年也無所謂。[10]隨著迷你圖書館裂變式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具有公益情懷的社會個體、公共組織和商業機構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更多的迷你圖書館在世界各地建造著。
迷你圖書館現身中國大陸是在2011年。當時從美國留學回國的張偉回到老家成都后,覺得身邊的讀書氛圍太差,街頭巷尾麻將聲此起彼伏,網吧里CS激戰槍聲轟鳴,卻看不到有人會捧一本書在門口閱讀。張偉決定在中國搭建街角迷你圖書館。他用木板和鐵皮做了一個迷你圖書館,2011年平安夜將其安置在成都市武侯區的紅牌樓路上,把自己從美國帶回來的一些小說名著、雜志、小冊子及小出版社和無名藝術家的書籍,還有CD光盤、DVD光盤、地圖和其他“奇珍異寶”放進了這個街角迷你圖書館,并掛上了一個貼牌:“歡迎借閱,取走一本書,留下一本書!”[11]。 希望自己的這個街角圖書館像圣誕老人的禮物降臨在成都。2012 年7月,成都成華區的一個街頭誕生了第二家街角迷你圖書館,而且編號也很有意思:“芙蓉城2號鳥巢圖書館”。張偉并不認識創辦者,但是對方很明顯尊重他的首創地位。2012年11月15日,成都市第三家街角迷你圖書館誕生了,這次是張偉和朋友一起合作的,圖書館位于青羊區,里面更多的是一些中老年讀物。[12]
迷你圖書館在中國大陸出現“井噴”現象是在2014年,而且幾乎都叫起 “鳥巢圖書館”這個親切的名字。2014年1月13日,無錫天一中學女教師師素方在天一中學前門公交車站臺上創辦了一個鳥巢圖書館(見圖6)。[13]

圖6 無錫公交車站臺上的“1號鳥巢圖書館”
這個鳥巢圖書館初建時,從中央到地方的新聞媒體都有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盡管運行到2月10日,鳥巢圖書館里“一本書都沒有了?!B’都飛光了”[14]。但鳥巢圖書館不僅沒有從此銷聲匿跡,反而四處開花,在全國各地陸續涌現出來。如2014年2月25日,蘇州工業園區湖東社工委下轄19個社區都出現了鳥巢圖書館。早在1月初的一天,“湖東社工群”在網上發起建鳥巢圖書館的倡議時,短短的半小時內湖東下轄的19個社區便迅速“秒殺”響應,社區版“鳥巢圖書館”即刻完成了在湖東所有社區的前期布點;而當鳥巢圖書館的推進消息在各社區QQ群里不脛而走時,QQ群里更是閃爍不停,“我們能工巧匠義工隊,可以免費做鳥巢箱子”、“我家里有好多書,可以捐贈給‘鳥巢圖書館’”、“我可以來定期整理圖書”[15]……鳥巢圖書館就在這樣的愛心推進中,一個個陸續落地服務。這個社區自發形成的“鳥巢圖書館”公益團隊,還設計出了自己喜歡的標識(見圖7)。

圖7 蘇州工業園區“鳥巢圖書館”標識
2014年2月1日,福建廈門從事文化公益的丁勇邀請三位伙伴在廈門成立了“鳥巢計劃”公益組織,專門推廣鳥巢圖書館。“鳥巢計劃”創辦的第一個廈門的鳥巢圖書館是位于廈門火車站對面的廈門莫泰268酒店1216室,每天8:00—22:00開放,圖書免費借閱,還有免費茶水提供。在這之后的半年內,“鳥巢計劃”已在全國落地了150余個鳥巢圖書館,遍及全國20多個城市。[16]
根據各種媒體的報道與社群信息圈的披露,截至2014年10月10日,廈門已有鳥巢圖書館89個。此外,山西晉中、福建的寧德、浙江舟山、江西南昌、安徽安慶、江蘇常熟、江蘇南通、江蘇鎮江、山東臨沂、山東青島、湖北咸寧、廣東中山、北京昌平等多個城市的社區也都開始出現鳥巢圖書館。這些鳥巢圖書館的推動者們還在互聯網上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社區,如“鳥巢計劃”的QQ群(209672733),已發展成員820余人。
一項公益事業能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除了其自身所蘊藏的社會價值外,其運營方式如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無論國外國內,迷你圖書館運行上的某些共性方法還是很值得推廣的。以博爾與布魯克斯發起的LFL項目為例,他們的運行方式就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3.1經費的求解之道
迷你圖書館與很多社會公益項目一樣,初期也會遭遇資金緊張的問題,如前期需要制作費用、中期需要推廣費用、后期需要維護費用。但迷你圖書館的創辦人,通常具有周密的計劃、豐富的運作經驗,他們總是有辦法讓這些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在LFL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迷你圖書館項目解決經費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獲取社會捐贈,如設法募得企業捐贈、基金會捐贈、社會組織捐贈、社區捐贈、個人捐贈等,這些捐贈中有資金,有實物(如迷你圖書館的成品或制作配件、原料);二是通過合作獲取資助,如通過與企業、社會組織或社區居委會的合作啟動新迷你圖書館的建造,和手工藝人協會或學校等合作開展迷你圖書館制作的培訓和設計活動等,這樣既解決了活動經費的不足,也帶動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這項公益項目當中,推動了項目的孳生與裂變;三是在制作與運營過程開源節流,如通過從廢舊品中獲取制作材料來降低迷你圖書館的制作成本,或通過廉價銷售迷你圖書館的設備來增加一定的運營資金。
3.2講究專業的團隊運作
如果說公益事業的起步,源于一個好的想法,那么公益事業的發展,則有賴于一支優秀的團隊。LFL于2012年5月在威斯康星州注冊了一家非盈利公司,并獲得了美國國稅局的免稅政策支持。LFL的組織結構由理事會、員工、顧問團三大版塊構成(見圖8),層次簡單,分工明確,沒有人員冗余,節省了人事開支。LFL的理事會成員皆為兼任,都是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的資深前輩,如創始人托德·博爾既是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又是Care-Forth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全球學術聯盟的創始人兼CEO、3M公司貿易經理等;布魯克斯是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的教授,曾擔任過“繼續學習”項目經理20年,同時他還是社會營銷中心的創始人和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Gauge 公司的副總裁;理事會秘書克莉絲汀·戴維斯(Kristin Davis),在威斯康星州大學的全國律考機構會議和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就業服務辦公室有十多年的從業經歷,她也是威斯康星州哈迪遜市的第一批迷你圖書館管理員之一。而LFL的員工隊伍和顧問團,則是由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資深專家構成。2012年8月,LFL建造的迷你圖書館總數已達2510個,提前一年半實現了最初目標。[17]

圖8 LFL運營團隊的專業結構
3.3志愿者的自我管理
LFL的所有管理員,都是熱衷于公益和閱讀的普通居民。民眾可以自己動手制作迷你圖書館,也可以從LFL的官網或實體店購買迷你圖書館,然后在自己的社區里選址安裝。但是如果要成為全球LFL隊伍的一員,就必須在LFL官網上進行官方認證,獲取LFL的管理員信息包和官方標志及序號,并自愿在官網的地圖上進行注冊。管理員的官方認證,均遵循自愿原則。認證過后的管理員,依然擁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權,與LFL沒有行政化的隸屬關系。LFL之所以鼓勵官方認證,是想通過這樣一種自由簡省的方式,將世界各地的迷你圖書館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品牌影響力,以此來提高每一個迷你圖書館的識別度,更好地傳達LFL的理念、宗旨,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同時還可以幫助管理員通過LFL的官方組織來獲取社會捐助、政策支持、個人榮譽,以及管理經驗的交流共享。[18]
3.4開放透明的運作流程
迷你圖書館的業務運作流程,大體可分為三個環節:制作、推廣、管理。在這三個環節當中,LFL始終呈現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不拘泥于迷你圖書館數量的擴大,也不封閉LFL的運作經驗。其運行內容主要包括:①在迷你圖書館的制作環節,LFL開發環保行動,鼓勵民眾變廢為寶,節約資源;開發藝術創作大賽,這既是對迷你圖書館的一種宣傳,也為設計師、藝術家、工匠等職業團體創造了新的交流平臺;開發美工課堂,將迷你圖書館的制作藝術和其所承載的閱讀、公益理念,帶進學校帶進課堂;開發社區制作活動,藉此打破社區零交流,培育社區凝聚力。[19-20]。②在迷你圖書館的推廣環節,LFL開發的在線交易平臺,在解決迷你圖書館制作和供應問題的同時,還孕育出一條新的迷你圖書館生產鏈,帶動了更多的職業力量匯入LFL事業當中。LFL借助Facebook等自媒體以及新聞報刊等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將故事和圖片與人分享,以此匯聚潛在的公益力量,推廣圖書閱讀。[21]③在迷你圖書館的管理環節,LFL在全球范圍內構建的管理員隊伍,它將所有操作經驗,從設計制作到選址安裝,從資金和書籍的募集到社區宣傳及日常管理等,都詳細無遺地呈現在官網上。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力量自主行動起來,將迷你圖書館帶到世界各地。[22]這種透明開放的、可孳生裂變的運作流程,契合了其自身的公益出發點,推動了更廣范圍內的公眾參與,這不僅有利于公益組織的長遠發展,也可避免背離初衷的機構性發展以及產生尾大不掉的無力感。
我國鳥巢圖書館的運行,也基本上走的是公益性、專業化、志愿者參與、公開透明運行的模式。如2014年2月蘇州工業園區湖東社工委創辦的19個社區鳥巢圖書館,先在“湖東社工群”里發起倡議,然后組成專門的運行志愿者團隊進行實施與維護,所有運行狀況在網上及時披露。[23]2014年6月南昌紅谷灘世紀中央城建立的鳥巢圖書館,也是由民間草根公益團隊發起的,這個公益團隊中有各司其職的“鳥哥”、“鳥妹”、“鳥叔”等志愿者8人,常駐志愿者10余名。他們不僅有團隊理念、組織形式、運作機制,而且還借助“眾籌網”來進行宣傳與募捐,通過開展線下讀書會等活動來帶動鳥巢圖書館的使用效率。[24]
在社區公共圖書館極為發達、網絡用戶極為普及的歐美國家,為什么會興起一股“迷你圖書館”熱潮?這股熱潮為什么還蔓延出了國界,正在形成一種民間公益運動?這就涉及了迷你圖書館受歡迎的理由是什么,涉及了其有著怎樣的社會作用等問題??偨Y迷你圖書館的實踐活動,我們可看到其社會作用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4.1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
由于圖書館資源分布不均,大型圖書館構成的骨架之間,并沒有足夠多的毛細血管將知識資源變成一個能夠覆蓋到所有居民的網絡。[25]迷你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一種新形態,不僅沒有沖擊公共圖書館的存在價值,相反是對傳統圖書館服務的一種補充,它延伸了圖書館的功能,甚至重構了圖書館的概念。首先,迷你圖書館是對圖書館建筑形態的重構。迷你圖書館一反傳統圖書館的恢弘造型,以小巧可愛的外型,迅速征服了民眾的眼球。它再次啟迪著人們:有的時候,小的也是美麗的。其次,迷你圖書館是對圖書館服務功能的重構?!盁o處不在,無時不有,人有其書,書有其人”是當代圖書館服務的終極目標。然而這個終極目標此前一直只是美好的口號。即便在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受制于網絡基礎設施的局限而無法真正地實現圖書館的泛在服務。迷你圖書館則擺脫了這些因素的制約,它以低廉的成本、搶眼的外型、無借閱手續之繁瑣、24小時全天候免費取閱等優勢而迅速遍布街道社區。
4.2激發民眾閱讀需求
迷你圖書館作為實體圖書館的新形態,在這個數字閱讀時代竟然會有如此的吸引力,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我們對民眾閱讀現狀的刻板認知。到底是民眾不愛讀書,還是我們這個社會沒有給民眾的閱讀創造有利的環境?民眾不去圖書館,不代表民眾沒有閱讀需求;民眾數字閱讀率高,不代表民眾不需要傳統閱讀方式。當這些潛在的需求被各種閱讀統計打上標簽下定結論時,迷你圖書館的出現似乎喚醒了這“沉默的大多數”。迷你圖書館激發了民眾的閱讀需求,便利了民眾對傳統閱讀生活的踐行。此外,迷你圖書館還創新了閱讀推廣的形式,它的這種把圖書貼近人們身邊、將閱讀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激活了社會閱讀的積極性??梢哉f,迷你圖書館很好地融合了閱讀推廣的兩個重要因素:閱讀資源與推廣方式。一方面,新奇可愛的小書屋從視覺上激發了人的相互心理關懷,另一方面,免費開放、自由取閱、交換分享的主旨,以及它近距居民的便利性,也激發出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這樣既為迷你圖書館贏得了充足的書籍,也為迷你圖書館贏得了讀者。
4.3制造社區溫暖氛圍
“鳥巢圖書館”是迷你圖書館的一個有趣的別稱,不僅形象,還傳遞出鳥巢的溫暖、孕育之意。那些不經意間散布在街頭、巷尾、綠地、樓前、校園、車站等處的迷你圖書館,就像天使遺落在街角的禮物,卡通、袖珍、可愛、小巧玲瓏,一切美好的字眼加諸它們似乎都不為過。[26]迷你圖書館在美國社區的快速發展,既得益于美國社區的良好治理環境,反過來也對社區的發展起著粘合劑的作用。美國的社區有著成熟的治理機制,非政府組織控制的社區發展已經超過政府控制的社區發展、政黨控制的社區發展,成為現今美國社區發展的主流形式。[27]非政府組織在美國社區中,是實行居民自治和民主共管的主要載體,它們善于表達居民的意愿和對社區居民開展服務。[28]這種成熟的社區治理機制和百年的社區建設歷史,為致力于從閱讀角度來推動社區建設的迷你圖書館提供了肥沃的成長土壤,而這些小小的圖書館則反過來能夠提高街區人們的讀寫能力和對閱讀的熱愛,從而促進社區個體分享技能、創造力和智慧,構建人們的社區觀念并增進共同體感。
4.4開發人際交流網絡
迷你圖書館也是對圖書館平臺屬性的創新。眾所周知,圖書館是信息資源存儲和傳播的平臺,知識在這里存貯累積,也由這里傳播擴散。而迷你圖書館告訴我們,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播平臺,更是一個人際互動平臺。人們因迷你圖書館而發生相互聯系,因閱讀交流而產生人際互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人與人的互動協作,也因迷你圖書館而有了某些增進?,F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同住一層樓的鄰居也很少有交流的機會,冷漠似乎成了這個忙碌社會的色彩。而迷你圖書館的出現,則將平時很少交談甚至從未謀面的社區居民匯聚起來,人們借助這個圖書館而開始相識、交流,一如博爾所言,“在有了迷你圖書館的七天內,有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在這幾天見的鄰居比20年內見到的都多”[29]。所以,迷你圖書館構建了社區居民的一個交流平臺,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
4.5提升社會誠信水平
當迷你圖書館以24小時免費開放的姿態出現時,很多人都在擔憂書籍會不會有去無回,小木屋會不會遭竊受損。而事實證明,在個人信用制度發達的美國,這樣的擔憂是可以避免的。健全的個人信用制度,既是對個體信用的約束,也是對社會信用的培育。所以,當迷你圖書館出現在美國社區時,它并沒有遭遇尷尬的“空巢”現象,更沒有遭竊受損,相反吸引了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相對而言,我國的社會誠信體系還有很大缺陷,社會個體之間的互信程度還不高,無錫公交站臺上鳥巢圖書館出現空巢就是一個佐證。因為在缺乏監督力量的前提下,無人值守的鳥巢圖書館要做到有借有還,說到底就是考驗借者的誠信。一旦社會個體誠信缺失,鳥巢圖書館就會頃刻瓦解。[30]而蘇州工業園區屬于相對封閉的社區,該社區的鳥巢圖書館運行狀態還較好,這也說明在熟人社會中,人與人的信用程度要高一些,適合建立鳥巢圖書館。因此,在中國發展迷你圖書館,首先應從相對封閉的社區里開始。迷你圖書館的大量普及,顯然有助于提升社會信用程度。因為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一樣,它可以在反復使用中不斷“增值”。[31]
4.6促進社會各界聚焦公益小項目
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有益補充,迷你圖書館的創新性和公眾關注吸引了許多知名設計師參與到項目中來。2012年初,建筑師約翰·洛克(John Locke)在紐約市將兩個電話亭改造成了迷你圖書館。2013年初,世界筆者之聲大會(PEN World Voices Festival)和紐約建筑聯盟(Architectural League of New York)合作挑選出10個設計團隊,在紐約建造了10個風格不同的迷你圖書館,它們已成為當地社區的地標性建筑物。小事物,大力量。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木屋,竟在全球掀起了公益事業的大浪??梢姽嬷疄椴辉谑挛镏笮?,而在于為與不為,以及如何為之。迷你圖書館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每一個普通民眾,公益的參與是沒有資格認定的,不需要家財萬貫才能從事。公益活動不是一件財產性活動,也不是一種自我犧牲,而是一種社會環境共同改善的利他利己過程。當每個人都為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做出一點點改變時,那么整個社會可能就會發生不可小覷的改變。迷你圖書館匯聚了社會公益力量,激發了人性向善向美的心理向往。
所謂社會運動(social movement),通常是指稱已發生的、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目的明確的社會活動事實。作為一種集體行動,只有動員起足夠的資源(廣泛參與者、組織規范、資金支持、政治影響、媒體宣傳)等,社會運動才能有效推進并取得成功。迷你圖書館正在形成這樣一種社會運動。在短短五年時間,迷你圖書館從一個立在私家庭院前的小木屋,發展成一項風靡全球的公益品牌活動,其發展速度令人驚嘆。迷你圖書館運動的興起帶給我們以下幾個啟示。
5.1文化的創新活力來自于民間
大量史實證明,文化發展的創新活力來自民間。迷你圖書館只不過為這一定論又增添了一項佐證而已。近年我國公共圖書館創建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也屬于一種文化發展上的創新行為。同屬于小型圖書館,與政府主導的文化創新行為相比,迷你圖書館的創新則屬于來自草根的民間創意,它是自發的、由下而上蔓延發展的,而非規劃的、從上至下行政推行的;是低成本、講求實效、易于模仿而非高技術含量的一種創新行為。這種民間創新行為可以為公共圖書館提供借鑒,即提供原始創意和初始藍本。公共圖書館可將這種來自于社會的“民間行為”轉化為圖書館界的“行業行為”,通過廣聚民智的方式為國家文化創新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如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就已成為推廣迷你圖書館的積極參與者。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公共圖書館除了積極參與當地迷你圖書館的建立活動,還面向所在社區發起制造迷你圖書館書箱的活動。參加活動的圖書館用戶將制造書箱捐給該圖書館的夏季閱讀俱樂部及其他社區機構。2013年,LFL組織的兩位創始人托德·博爾和里克·布魯克斯還被美國圖書館協會授予了“推動和影響世界的人”(Movers & Shakers)的榮譽稱號。[32]2014年12月8日,北京西城區圖書館協會在西城區社區也創建了2個迷你圖書館(見圖9),將其作為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植入社區,受到社區居委會以及居民的熱烈歡迎。

圖9 北京市西城區汽南社區的迷你圖書館
5.2技術創新不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唯一選項
迷你圖書館是強調返璞歸真的、追求簡潔人生意義而非講究流行時尚、新奇炫目的創新行為,它契合了人們回歸傳統,重拾簡樸的內在心理需求。所以,好的創意可以帶來創新,而創新不必一定與先進技術緊密結合,或者說技術上的創新也不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唯一選項。如一位美國人設想出“逐天流動圖書館”,就是將書籍排放在商店或社區活動中心一排書架或一方空位上,并將書目排出日程明細表——星期一在這個社區,星期二在另一個社區等等;還有咖啡館式的圖書架,即在公共商業場所,設立迷你的圖書架,內容有大眾型和主題型,就好像咖啡館一樣。這些書可以被閱覽,但不能作為個人收藏。[33]2010年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圖書館系統出臺了一個迷你圖書館(mini-library)計劃,即在整個城市的地鐵站安置迷你圖書館,以便讀者乘坐地鐵時,可以從某站借一本書,到了某站下車時再還回去,或者在上午乘坐地鐵之前,拿一本書在地鐵上閱讀,晚上乘地鐵出站后放回書架。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簡單而成功的創意,很多上班族對這種隨意借取方式很感興趣。[34]
5.3圖書館服務創新更應關懷社會基層民眾
目前迷你圖書館流行的地區主要是在城鎮,但這種微型免費圖書館的形式也正逐步被推廣到城鎮郊區、相對邊遠的礦區或林區,甚至經受自然災害破壞的災區。它們可以讓生活在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的居民也可以得到閱讀的機會。因為迷你圖書館的理念就是以圖書為載體,實現信任、分享與傳遞。迷你圖書館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可以將溫暖的真誠傳遞到每一個角落。小小的迷你圖書館就像大樹的根須,雖然纖細卻有力量扎到更深的土壤里。迷你圖書館流行的案例說明,最有價值的圖書館創新活動,應該將受益群體優先鎖定社會基層民眾。因為圖書館作為公益事業,其創新服務只有“朝向底層”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深度在場”,才能實現其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這其實也是所有社會公共物品的使命與職責。
(來稿時間:2014年12月)
參考文獻:
1,2,9,20.The History of Little Free Library.Little Free Library, [2014- 06-18]. http://littlefreelibrary.org/ourhistory/
3,4.黃敏.迷你圖書館風行美國,可免費借閱圖書.新華網,[2013-11-2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2013-11/17/ c_125715696_2.htm
5.紐約現世界最小圖書館.新華網,[2012- 06-07].http:// 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6/07/c_124828130.htm.
6.陳慧清.英國報廢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國際在線,[2010-08-20].http://gb.cri.cn/27824/2009/12/02/3525s2693395.htm
7.青木.德國電話亭成了圖書館.南京日報,2012-10-12(A16版)
8.“街頭圖書館”現身德國,讀者可隨意拿取書籍.中國新聞網,[2012-07-08].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10-14/33 90281.shtml
10.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小的圖書館:Little Free Library.溫室效應·海馬老爸的溫哥華日記,[2014-10-11]. http://myvan life.com/2014/08/11/%e5%85%a8%e4%b8%96%e7%95%8c%e6 %9c%80%e5%a4%a7%ef%bc%8c%e4%b9%9f%e6%98%af%e6 %9c%80%e5%b0%8f%e7%9a%84%e5%9c%96%e6%9b%b8%e 9%a4%a8-little-free-library/
11,12.街角鳥巢圖書館.西部在線,[2014-10-13].http:// www.qklib.cn/news_show.asp?id=45611
13.丁波.天一教師建錫城首個“鳥巢圖書館”.天一中學,[2014-01-21].http://www.tyzx.com.cn/news/Show Article.asp? ArticleID=8805
14.青楚.無錫首個鳥巢圖書館幾十本圖書昨日不翼而飛.新浪·無錫,[2014-02-13].http://wx.sina.com.cn/news/wxnews/ 2014-02-11/074136087.html
15,23,31.唐冬云.“鳥巢圖書館”:這里,為每一個生命敞開.蘇州工業園區網,[2014-02-29]. http://news.sipac.gov.cn/ sipnews/sytt/201402/t20140225_257393.htm
16.蘭文,鄭文聰.“鳥巢計劃”:以誠信打造自由開放的閱讀平臺.臺海網,[2014-10-13]. http://www.taihainet.com/ news/xmnews/wgyfw/2014-08-20/1300049.html
17.People of Little Free Library.Little Free Library, [2014-10-20].http://littlefreelibrary.org/people-of-little-free-library/
18.Stewards & Friends.Little Free Library,[2014-10-20].http:// littlefreelibrary.org/stewards-friends/
19.Build a Little Library.Little Free Library,[2014-10-20].http:// littlefreelibrary.org/builders/
21.Get Started.Little Free Library,[2014-06-18].http://little freelibrary.org/getinvolved/
22.Organizing.Little Free Library,[2014-06-18].http://little freelibrary.org/getinvolved/organize/
24.南昌鳥巢圖書館公益項目.眾籌網,[2014- 10-20]. http://www.zhongchou.cn/home/id-159340-cate-build
25,32.李愷.小圖書館之美:微型免費圖書館和圖書館小盒子的興起.中國社會科學在線,[2014-10-13]. http://www.csstoday. 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4676.html
26.街角有著鳥巢一樣小的圖書館.深圳青年:創業版(上半月),2013(4):50-51
27.丁元竹.美國社區建設的幾個問題.宏觀經濟研究,2002(3):36-39
28.施雪華,孔凡義.美國社區治理及其啟示.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7):90-95
29.Using books to build community.NBCNEWS,[2013-11-25].http://dailynightly.nbcnews.com/_news/2012/03/10/ 10634425-using-books-to-build-community
30.馮海燕.“鳥巢圖書館”,綻放誠信花.東南網, [2014-10-15].http://www.fjsen.com/r/2014-02/24/content_ 13559517.htm
33,34.Five models for libraries outside libraries.librarything. com,[2014-10-18].http://blog.librarything.com/thingology/ 2010/05/five-models-for-libraries-outside-libraries/
〔分類號〕G259
〔作者簡介〕王子舟(1957-),男,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兼博士生導師;王一帆(1987-),男,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11級博士生;丁娜(1989-),女,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13級碩士研究生。
Why "Little Free Library"Is so Popular?
Wang ZizhouWang YifanDing N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 〕Since 2009,a kind of Little Free Library is being popular all around the world. It is built at low cost with recycling materials and managed by community resident spontaneously, moreover, it is open to anyone passing by for free. The promotion of Little Free Library can extend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mprove community atmosphere, motivate the reading desire, develop new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nhance the social integrity, and bring more attention to small public welfare program. The rise of Little Free Library as a folk movement has told us: the power of cultural creativity comes from the peopl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not the only way of library innovation, what’s more, the grassroots should be the first beneficiaries of the most valuable library innovation.
〔Keyw ords 〕Little Free LibraryBird Nest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