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芬(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福建廈門 361012)
·專題研究·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鄉鎮社區圖書館發展策略研究
李玉芬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福建廈門361012)
〔摘要〕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而公共圖書館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薄弱環節在鄉鎮社區圖書館,各自為政的建設方式阻礙了此類型圖書館的發展,將責任主體與業務管理主體上移,以城帶鄉共同發展是鄉鎮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鄉鎮社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策略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1.78億到2013年的7.3億,城鎮化率達到53.73%,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常住城鎮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9.6%。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0.3%,城鄉人口各占一半。預計到2020年,將有8.4億人口進入城市成為城鎮人口,城鎮化的規模逐漸擴大將是未來中國發展的必然要求。[1]如果說傳統的城鎮化道路是土地的城鎮化,片面地追求經濟發展,忽視人的主體地位;那么新型城鎮化核心則應該是人的城鎮化,重視人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以公平為起點,以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和權益均等化為前提,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并逐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2]
公共服務體系包括教育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社會福利體系等,早在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國家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科技館、群眾文化藝術館、美術館等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單位,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這里提到的六種類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正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骨干力量,其中圖書館居于首位。公共圖書館是提高公民素質,傳承文明和保存歷史的重要載體、也是公民學習知識的重要陣地和終生課堂,已經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基層公共圖書館需要進行轉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鄉鎮圖書館,根據我國行政區劃來理解,應該是縣級圖書館之下,村級圖書館之上,隸屬于“鄉、鎮”的圖書館。包括城市街道圖書館以及在城鎮化進程中由村改居,鎮改街道的街道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統稱為“鄉鎮社區圖書館”。“鄉鎮社區圖書館”這個詞語被越來越多使用的原因在于城鎮化過程中城市公共圖書館網絡將處于最基層的“鄉鎮社區圖書館”納入研究范疇,成為研究熱點。因此,“鄉鎮社區圖書館”是指城鎮化背景下產生并用于縣級以下的基層公共圖書館。[3]綜上,當我們探討新城鎮化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時,這類與公共圖書館隸屬關系并不十分明確卻是用于保障鄉鎮社區人民群眾最基本權益的主要陣地的研究不可忽視。可喜的是這幾年來,基層圖書館建設的重點再次轉移到街道/鄉鎮、社區/村圖書館兩個層級。按照普遍均等原則,這種轉變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多數人得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
3.1研究概況
筆者2014年8月在CNKI(1979-2014)的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數據庫中使用“鄉鎮圖書館”、“農村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主題詞為題名及關鍵詞進行檢索。按題名“鄉鎮圖書館”、“農村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分別檢出302、537、849篇;以關鍵詞為字段三者分別檢索出709、988、1675篇。從中可以看出,“鄉鎮圖書館”、“社區圖書館”這兩個詞語在基層圖書館研究范疇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研究在業內也比較頻繁。
同理,將“鄉鎮社區圖書館”與“資源建設”、“作用”、“問題”、“藏書”等主題詞匹配后分別以題名和關鍵詞為字段進行檢索,其中以題名為字段分別檢索出2、27、27、7篇,以關鍵詞為字段分別檢索出2、8、9、45篇。
綜上可知,鄉鎮社區圖書館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宏觀的理論探討上,而對于資源建設、藏書建設方面的研究非常少,研究內容總體上不夠細致和深入。
3.2鄉鎮社區圖書館建設主體
理論上,鄉鎮社區圖書館應該屬于公共圖書館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事實上鄉鎮社區圖書館并沒有明確地納入公共圖書館體系的范疇,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我國現行的公共圖書館建設體制是各級政府都是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主體,形成了“一級政府建設一個圖書館,誰建誰管”的松散的服務體系。在這種體系下,鄉鎮社區圖書館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委會/社區居委會提供經費支撐并進行行政管理,使得基層圖書館能從其政府組織獲得的財政投入相對較少,再加上在管理人員、技術方面的薄弱,其擁有的文獻信息資源是相當貧乏的[4],其能提供的服務是相對低下的。而另一方面,由省政府、市政府、區政府設置的圖書館其輻射能力通常只到周邊的城市居民,而在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眾多的鄉鎮社區卻處在服務范圍之外,根本無法體現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普遍均等原則。我們還清楚地看到建設鄉鎮社區圖書館的各項政策與規定無處可查,無規范則無法出成果。資料顯示,很多鄉鎮圖書館的設置均緣于評估或檢查等臨時需要,而館藏也多為捐贈或一次性投入突擊形成,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不能滿足周邊居民(村民)的文化知識與信息需求。因此如何調整鄉鎮社區圖書館服務框架,構建公平、有效的鄉鎮社區圖書館服務體系以適應新型城鎮化進程顯得非常必要。
3.3鄉鎮社區圖書館建設方式及運行模式
3.3.1兩次建設熱潮的經驗教訓。建國以來,鄉鎮圖書館有兩次大規模的建設熱潮,第一次是始于1951年的文化部“發展農村圖書館網”任務與隨后的“大躍進”運動,在這種政治任務“運動式”建設熱潮的推動下,到1958年底,“鄉鄉有中心圖書館,社社有圖書室”,農村人民公社圖書室猛增到47萬多個。如此龐大數量的圖書室由于缺乏必要的內在發展動力如曇花一現難于持續下去,至50年代末陷入低谷。第二次是啟動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萬冊鄉鎮圖書館”建設項目,建設主體仍為鄉鎮政府,由于項目后續資金缺乏也沒有形成制度保障,不可避免地于90年代逐漸沒落。實踐證明,圖書館的建設絕不是靠“運動式”的建設方式能夠持續下去的,無合理完善的制度、可持續的經費、專業的管理人員,鄉鎮圖書館的建設只能“熱鬧開場,冷清收尾”[5]。回顧這兩次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不難發現,將建設圖書館及運行圖書館的重任落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政府身上而無實際的政策經費支持,必然會使其難于持續發展。“各級政府分級設置圖書館”體制的最大問題是產生了各自為政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各自為政的服務體系不僅會使各級圖書館因為無法共享整個體系而成本昂貴,也會因為最基層的政府財政能力的薄弱而影響可持續發展。
3.3.2鄉鎮社區圖書館運行的幾種模式。一是鄉鎮支持,國家補貼。這種形式在各地最為普遍,鄉鎮財政并沒有納入國家財政范圍,除了上交稅收,基本都是自用,因此,鄉鎮社區圖書館的主體在大部分地區都是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二是國家財政支持,鄉鎮輔助。這種形式大都用于欠發達地區,由于這些地區沒有建設的能力,所以由國家支付,承擔建設圖書館的主要投入。三是運用適當的市場手段進行建設并運行。這種方式能使鄉鎮政府卸下包袱,但帶來的負作用往往是把圖書館的公益性變成個人謀利用的“書攤”,這種作法并不值得提倡。四是社會興辦。這種方式是由企業或個人捐資主辦,值得鼓勵,但僅靠企業或個人做公益的熱情并無法保證可持續發展。[6]
3.4鄉鎮社區圖書館資源建設
我國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差距明顯,鄉鎮的公共文化建設資金投入少,基礎設施落后,服務資源短缺,因此,鄉鎮社區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是非常薄弱的。目前鄉鎮社區圖書館資源利用及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一是由于鄉鎮村民的文化水平較低,閱讀并不是他們的生活習慣,難于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同時,社區圖書館是以社區為依托,讀者多為社區成員,從老人到兒童都需要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源建設的無的放矢必然導致利用率低下。二是大部分的鄉鎮社區圖書館購書經費都以鄉鎮政府撥款為主,如果沒有評估或檢查的需要甚至無經費支撐,有限的經費無專業人員管理,購書隨意,則所購的圖書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三是接受捐贈的圖書質量更是不容樂觀,有些單位捐贈圖書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主觀地將自己想捐的圖書如一些難懂的理論書籍送到圖書館,個人捐贈更是以淘汰過時、內容陳舊的圖書居多,這些圖書到館上架后無非濫竽充數,并無益于鄉鎮社區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如果圖書館里常年充斥的是質量低劣、品種單一、可讀性差的圖書必然會將讀者拒之門外。
4.1運行模式的思考
制約鄉鎮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制度和經費的保障以及專業化的服務。如果只是把它當成一項工程,一次性投入建成后就無后續人力物力的長遠安排是無法讓圖書館達到基本服務要求的,因此,以城帶鄉共同發展是遵循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4.1.1責任主體上移。改變各自為政的建設體制,在合適的區域由最高級別的政府建設一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替代原來的由各級政府分級設置圖書館,獨自運行各圖書館的格局,使責任主體上移:鄉鎮(區)政府→ 縣(區)政府→市政府,政府主導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關鍵原因,由政府進行推動,統籌規劃、制定保障機制和監督機制,這樣才能使公共圖書館的設置由“一級政府建設和管理一所圖書館”向構建“全覆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轉變。
4.1.2業務管理主體上移(以廈門為例)。鄉鎮社區圖書館普遍存在著業務服務及規范管理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將業務管理主體上移是最佳途徑。可以這種方式:社區(村)圖書館→鄉鎮(區)圖書館→縣(區)圖書館→ 市圖書館(總館),業務管理主體上移的實質是理順總館建設主體與分館建設主體、總館主管部門與分館主管部門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圖書館服務在該區域內達到普遍均等的理想狀態。事實上,國內圖書館界已有很多這方面的探索實踐,以廈門為例,廈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為建設公共圖書館城鄉全覆蓋服務體系做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形成了具有廈門特色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公共圖書館服務聯合體,市圖書館與1個市級少兒館、8個區級圖書館(包括少兒圖書館)、60個聯網分點分館等區域性圖書館形成聯盟,共享資源,實現了借書證一證通用、書刊通借通還、書目聯合檢索、文獻集中編目等聯合服務。[7]二是形成總分館體系(如圖1)[8],分館建設的重點在于鄉鎮社區圖書館,廈門的城鎮化率達88.6%,[9]位居福建省之首,這種以城帶鄉的總分館體系可促進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和權益均等化。

圖1 廈門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
盡管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得到同行的認可,但從圖1可以看出,該體系的組織架構是總館——成員館的扁平結構,即廈門市圖書館為總館,各鄉鎮社區圖書館為分館,直接跳過了可以成為骨干的區級圖書館。隨著分館數量的不斷增加,業務管理的寬度與難度將越來越大,總館不但要承擔協調與管理職責,還要承擔鄉鎮社區館的指導任務,負擔會越來越重。因此,合理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組織架構應遵循“市總館——區分中心館鄉鎮館——社區館”的架構模式。市總館作為業務管理的最頂端應被賦予對分館的財產管理權,以便集中采購和處理文獻;還應被賦予對分館的行政管理權,成為整個系統的行政管理中心,可負責整個體系內的管理、協調、培訓、集中編目等工作。而各區圖書館可作為分館的中心館,成為整個服務體系中的中堅力量,統籌安排區內各鄉鎮社區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文獻流通工作,并對這些館進行指導,鄉鎮社區圖書館作為整個服務體系最基層的節點,在由上而下的指導下為周邊居民提供服務。[10]業務管理主體上移帶來的優勢突出體現在鄉鎮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標準上,如果能將整個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各個環節建設成為分館,就可以按照專業標準進行規劃和設計,如館址的選擇、館舍面積、空間布局、藏書結構、藏書數量等等。一系列專業的標準的制定及設計必然會很大程度地縮小城鄉差距,提升鄉鎮社區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4.2資源建設和服務方式適應新型城鎮居民的需求
4.2.1優化館藏結構適應基層需求。圖書館應該分析讀者的類型和層次,鄉鎮社區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為周邊居民,他們到圖書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休閑及學習,因此,資源建設內容不能太過理論化,應該通俗易懂,具有引導性、實用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新時代的農民的觀念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在資源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新農民的關注點,如金融、法律、管理、計算機的圖書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科普、家居美化等圖書也可考慮補充。
4.2.2因地制宜建設特色館藏。藏書具有地方特色對于服務于鄉鎮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地的地理、歷史資料、民俗資料、名人逸事等都是珍貴的資源。如果能加以征集和整理成為特色館藏,對于傳承當地的歷史、文化,擴大當地的影響力,開發地方優勢文化資源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鄉鎮的產業特色也是資源建設的重點,可針對當地的鄉鎮企業對技術、管理等方面信息和知識的需求提供專業文獻服務和技術咨詢服務。
4.2.3建設數字化資源成為有益的補充。隨著網絡的發展,讀者對于數字化信息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很多鄉鎮社區圖書館計算機管理都沒普及,因此,數字化信息資源在鄉鎮社區圖書館入藏量很少,甚至是空白,電子圖書、數據庫、音像制品是對館藏的有益補充,這方面的建設亟待加強。
(來稿時間:2014年12月)
參考文獻:
1.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
2.許經勇.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有益探索——廈門城鎮化道路的回顧與前瞻.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5-9
3.肖希明等.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法律保障研究.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121
4,5.于良芝等.公共圖書館建設主體研究.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8-12
6.王效良.基層圖書館的農村服務工作.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68
7.林志軍. 廈門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模式與發展策略.圖書館,2014(3):35-37
8.廈門市圖書館分館.[2014-11-30].http://www.xmlib.net/ xtfg/stfg/zsfg/
9.我省年內或實行“市管鎮”試點廈城鎮化率居全省首位 .[2014-11-30].http://news.xmnn.cn/a/xmxw/201406/t20140617 _3898093.htm
〔分類號〕G259.21
〔作者簡介〕李玉芬,女,館員,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圖書館副館長,已發表論文10篇。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Community Libraries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Contex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Li Yufen
( Xiame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
〔Abstract 〕The core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s people's urbanization. The public libr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ype urbanization. The countryside community library is the weak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ublic library.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at one’s own free will hinders its development.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upward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y & management main bod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by urban areas.
〔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Countryside community libraryPublic libraryDevelop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