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
山東建筑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探析空間句法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局限性及改善和擴展途徑
范偉
山東建筑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空間句法的核心觀點是空間是社會經濟中的一部分,這種空間分析的方法經常被用在建筑領域,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也比較廣泛。但是在近些年的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局限性,本文針對空間句法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局限性及相對應的改善途徑進行探討。
空間句法;城市規劃應用;局限性;擴展途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空間句法的理論也在不斷的進行著豐富與修正,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空間句法在城市規劃中的適應性,但在實際的應用中還是存在著局限性。
空間句法是一種描述建筑與城市空間模式的新語言,1970年由英國倫敦大學的Bill Hillier率先提出的一種網絡分析的方法。這種空間分析的方法可以采用定量的指標來分析建筑空間對人的影響以及人在空間中的移動。
在空間句法的理論體系中存在著空間和句法兩個基本概念。傳統的空間是具有長度、高度、寬度3個維度的物質存在形式,而空間句法中的空間是在傳統意義上的空間的延伸與拓展,它既關注局部的空間可達性又強調整體空間與局部空間的關系,同時還對空間之間的距離、幾何等關系進行了描述。句法則是充當了法則的作用,主要是指限制多個空間之間的組合關系。
空間句法理論體系在城市規劃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空間規劃與設計的決策工具,它最根本的任務是要對空間系統內部復雜的關系進行描述,將空間進行分割,并運用一定的方法將建筑、城市與社會環境因素在計算機上建立模型,模擬規劃的方案與實際工程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在空間句法理論提出的40多年中,它被運用的領域不斷的擴大,從早期側重的建筑空間分析到后期的地理空間分析,應用的空間尺度越來越大,但相應的局限性及爭議也隨之而來。
(一)空間本身與計算結果存在很大差異
在相關研究中發現,空間本身發生的微小變化,在軸線圖的計算結果中卻有很大的差異。Ratti(2004)就曾做過一項實驗,分別用標準的正交軸線與變形的軸線進行集成度的對比,相似的布局在集成度上的差距卻非常大,標準的正交軸線的集成度為3.14,而變形的軸線的集成度的值域跨度從0.919到1.930。
Ratti(2004)還推斷軸線圖的生成過程,體現了幾何到拓撲變形的不連續性,這可以解讀為:某個道路的寬度和一定的角度,加上一個變形的網格軸線,可以穿過所有的街區,這種方式能夠達到與正交網格一樣的布局。
(二)軸線圖的生成結果不一定唯一
在理論中軸線圖的生成是基于“最長最少”的原則,但是這種結論被很多的學者質疑,因為不同的使用者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判斷繪制出不同的軸線圖,即使面對的是同一個對象,也會導致軸線圖的繪制不精準,進而影響分析的結果。這種質疑是基于沒有確切的數理上的證據來證明一個空間只能對應唯一的軸線圖。
(三)現實空間中的距離與速度能否忽略不計
在Ratti(2004)的驗證中,舉了一個例子:按照空間句法的拓撲的關系,住在111大道和112大道間的第5大道的紐約人,去中央公園與哥倫布圓環的可達性相同,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哥倫布圓環比中央公園要遠的多。Steadman(2004)也指出了空間句法在城市尺度應用中的局限性。他指出在一條很直但是很擁擠的城市街道中,人們的通行是很慢的,并且消耗的能量也是非常大的,人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選擇更快或者是更省體力的路徑,而不是減少轉彎,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的從空間的布局來預測人的行為,會產生偏差。
Hillier一直都在對空間句法進行著充實與完善,讓空間句法能夠更好的適應城市地理的空間分析。Hillier和它的同事們加強了空間句法中的軸線圖生成理論,并且引入了新的測量算法,新算法具有很高的可達性,具體有如下的一些改變:
(一)米制道路分段法
在早期,Hillier就提出可以引入搜索的半徑,通過控制集成度來避免計算上的一些錯誤。完善后的集成度是指在指定的半徑內,從一個道路到任意一個道路的最少的轉彎次數。米制道路的測量方法能夠很好的解決Ratti指出的問題,這種分段測量的方法能夠有效的區別類似的城市空間布局的差異性。
(二)軸線的唯一性
在軸線圖的繪制中最受爭議的就是它是否具有唯一性,針對這個問題Turner等(2005)在原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包含了兩個步驟:第一步,產生所有的軸線圖,根據“最少最長”的原則將軸線圖進行簡化;第二步是通過對拓撲環的保留方式,對復雜的軸線系統進行恢復。
(三)角度加權法
角度加權法的概念來源于Dalton等(2003)對英國國家圖書館的研究,在該項研究中發現,人們更愿意選擇用直線的方式到達目的地。
(四)多中心評價
多中心評價是Sergio Porta團隊對空間句法的又一個擴展,他們采用3個指標作為道路網絡中心的度量標準,分別是:鄰近度、直達性和中間性。陳晨等(2013)提出市中心一般分布在交通主干道的交匯處,并且是沿著交通線向外進行擴張的,在城市空間結構與交通網絡的不斷演化中,城市的單中心化正在向多中心化演變。這種演變足以看出交通網絡中心可以改變城市土地的可達性。
空間句法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較為典型的是展覽館與博物館,在這兩類應用中首先要能夠看到,其次是能夠走到,參觀者能夠以最便捷的方式到達。在室外空間的應用上,比較典型的是步行街。在我國專家的相關研究中,應該要全面的分析不同學科的學術觀點,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將空間句法中存在的局限性運用到不該使用的場合。人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提出自己對空間句法的改進方法和擴展的途徑,讓空間句法的理論更加的完善,在方法上能夠更好的為城市問題進行服務,并且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人在空間中的行為規律。
[1肖揚,Alain Chiaradia,宋小冬.空間句法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局限性及改善和擴展途徑[J].城市規劃學刊,2014(05).
[2]劉韶曼.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可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 2014.
范偉,山東建筑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