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就業局
深入開展社區就業服務,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康惠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就業局
本文首先分析了街道社區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形勢,接著提出了街道社區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應該采取的幾項措施,最后概括了街道社區在就業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理有據,可資借鑒。
社區;就業服務;下崗失業;再就業
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極其高度重視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各級政府積極制定和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勢和諸多困難。由于失業問題突出,就業與再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黨中央召開了專門會議,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失業人員數量逐年增加,這是全市乃至全國總的趨勢,因此也是街道社區面臨的形勢。隨著國企的體制改革和內部運行機制的調整,大批職工通過買斷工齡和解除勞動合同導致失業,增加了失業人員的數量。街道社保所接收的失業人員,主要是來自企業的富余人員,經過街道社區的努力,啟動了再就業工程,一部分失業人員通過自謀職業和參加第三產業,實現了再就業。
街道社區自啟動就業再就業工程以來,過就業與再就業問題極度重視,針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要求,千方百計安排再就業,極大地緩解了再就業的壓力,緩解了失業人員的困難。街道社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街道辦事處發揮社區職能,為再就業創造條件
街道辦事處召開再就業工作會議,表彰了再就業之星和再就業服務之星。動員社區單位接收失業人員,動員社區居民提供就業渠道,通過再就業服務,為失業人員搭建了再就業的橋梁。
2.采取行政措施,安排困難失業人員
街道社區主管領導,對生活極其困難的失業人員,向職能部門下達硬性指標,限期安排,對重點人重點對待,特殊困難特殊解決,緩解了尖銳矛盾,保證了社會穩定。
3.以社區經濟為依托建立再就業基地
街道社區以家政服務、農貿市場、社區保潔隊等粗放型社區經濟為基礎,向失業人員承諾:只要不挑不撿,24小時之內,保證安排工作。
4.街道職介所負責日常安排
街道職介所對有職業選擇的失業人員,從擴大就業領域出發,跨地區聯系用人單位,為失業人員選擇適合的專業,為用人單位選擇適合的人才。
5.社區居委會承擔起再就業的網底責任
社區居委會建立了失業人員檔案,做失業人員家訪做深和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解決家庭困難,在本社區做區域性安排,鼓勵支持發展個體經濟自謀職業等。
(一)加強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教育
由街道辦事處牽頭,經社會勞動保障所具體操作,以社區居民委員會為依托,各有關部門參與,借助中央就業再就業會議的東風,加強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教育。再就業教育的重點包括:
1.就業形勢教育。通過就業形勢宣傳,使失業人員認可再就業越來越難,從而降低就業標準,主動接受外地進京務工人員所能承擔的崗位。
2.自信心教育。教育失業人員樹立自信,專人專教,一教到底,包干負責,使特困人員盡快走上再就業之路,減少家庭和社區的重壓力。
3.個別教育。對特困人員開展個別教育,專人專教,一教到底,包干負責,使特困人員盡快走上再就業之路,減少家庭和社區的重壓力。
(二)加強對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
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聯辦的形式進行適應性培訓,主要的培訓內容旬括:
1.家政服務員、清潔員等勞務培訓。通過培訓形成一支規模隊伍,有利于克服低人一等的舊觀念,促進失業人員在平凡崗位上就業。
2.技術工人培訓。根據勞動市場提供的信息,技術工人斷檔,高級技工奇缺。開展技術工人培訓,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發展規律。
(三)擴大社區服務就業崗位
社區服務就業崗位,要優先安排失業人員,凡招用失業人員的社區經濟單位,可享受政府優惠補貼,隨著社區服務經濟的發展,增設廢品回收、送貨上門、換送煤氣等服務項目,為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社區就業服務中心培植了就業市場,為下崗職工創造了就業崗位,開辟了就業新門路。回顧幾年來我區社區就業服務中心的建立和發展,我們從后臺服務逐步走向了前臺,甚至實現了微機聯網。基礎建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形成了社區設施相對齊全,內部功能設置基本趨于合理化,既方便了下崗職工又服務于社會。我們在資金不足、人力相對匱乏情況下,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手段,努力完善服務功能,在注重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基礎上,根據工作需求調整服務方向。自開辦以來共安置下崗職工上千人次。社區就業服務中心的建立,逐步規范和完善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促進了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有力地維護了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