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娜
沈陽醫學院
淺談英美文學發展過程
李璐娜
沈陽醫學院
為了提高對英美文學的認識,加強中西方語言文化交流,汲取西方文化精華,取長補短,促進我國文化快速發展。本文筆者對英美文學發展過程進行了簡要論述,深入分析了各個發展時期的文學發展特色,進而了解不同歷史背景下的英美國家文學發展狀態和英國民眾的精神生活狀態。
英美文學;思想解放;社會矛盾
本文筆者根據不同歷史階段對英美文學發展進行分析和介紹,深入剖析了文學同社會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并對文學家的巨大貢獻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下面我們就從獨立革命、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以及二戰之后幾個階段對英美文學發展進行森如研究和探討。
1.1 美國民族文學
美國民族文學誕生于獨立革命時期,美殖民地長期受歐洲啟蒙主義學說的影響,民族獨立意識也逐漸深入人心。相較于愛德華茲清教,富蘭克林的幽默詼諧的世俗格言更能引發人民的共鳴,他的愛國熱情、自學、創業的言論對美國人民的影響至深。獨立革命期間,作家們也紛紛進入了反抗與妥協兩派的斗爭當中,他們以犀利的語言爭論加入戰斗。著名演說家舶特里克·亨利發表了“不自由毋寧死”的言論,他像戰士那樣去鼓舞人們去殺敵,可以說這一時期的詩歌政治特征鮮明,著名的革命詩人菲利普·弗瑞諾開創了美國革命詩歌先河。
1.2 早期浪漫主義文學
美國建國初期,一些以美國人物生活為背景的文學作品陸續問世,這些作品已經初具美國民族特色。這一時期的作家思想較為積極樂觀,以歌頌生活中常見的人、物來表現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向往,他們在詩歌、小說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步,這是民族文學發展變化的重要表現。
1.3 超驗主義和后期浪漫主義
杰克遜主張的民主主義路線造成了兩種意識形態后果:超驗主義和后浪漫主義。超驗主義是一場哲學思想改革,主要表現在宗教領域后逐漸拓展到文學領域。超驗主義領軍人愛默生在吸取大量思想材料后,提出了人憑直覺認識真理的思想理論,該理論之處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上帝。這也是人文主義概念的最初意識形態,主張個性解放、反對權威、崇尚直覺。隨著工業化的逐漸深化,各種社會矛盾日漸突出,民主制弊病也顯露出來。梭羅的“自主”精神主張回返自然,保持人性純真,這與資產階級社會秩序存在一定的沖突,這種矛盾在霍桑和梅爾維爾的身上以抽象、神秘形式表現了出來。
1.4 婆羅門和民主詩人惠特曼
19世紀30年代時期新英格蘭一批有著高度文化教養的作家統稱為“婆羅門”。該時期的知識名流歌頌人道主義、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對社會弊端進行批評。但受其文化教養和地位的影響,他們的態度較為溫和。而19世紀30年代后期的廢奴文學而進一步批判了蓄奴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廢奴斗爭的發展。同一時期的詩人惠特曼更是將民主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他以博大、豐富的氣魄反映了勞動人民革命時期樂觀向上的精神,歌頌自然、歌頌勞動、歌頌物質文明和偉大人物,他向我們展現了什么叫大愛無疆,他的詩歌和思想內容對英美文學創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1 馬克·吐溫以及亨利·詹姆斯
馬克·吐溫是這一時期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鄉土文學地方色彩濃厚、宣揚了樂觀、抒情的思想。馬克·吐溫從事創作將近50年,他利用詼諧滑稽的表現手法對美國當時的社會生活進行描繪,從善意的角度對社會的各種弊端、腐敗、歧視等進行批判,但隨其對美國民主制認識的逐漸加深,他的態度也由最初的樂觀逐漸轉變為憤怒、失望。
亨利·詹姆斯主要描寫上層資產階級精神面貌,這與其出身有著不可分割的因素,其作品表現風格高雅、細致,形式考究,與馬克·吐溫的作品完全不同。雖然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但是詹姆斯仍是更為傾向于美國人。從他的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可以看出,他認為美國人善良、單純,更加可愛。
2.2 現實主義文學、黑人文學
19世紀末期,壟斷資本形成,各種社會問題不斷激化,文學作家們逐漸對社會前景感到失望和擔憂,他們開始拋棄最初廉價的樂觀主義,產生消極的思想,其作品逐漸表現出人們對生活的絕望和苦苦掙扎,歐·亨利在作品中描寫了那些在社會底層生活中苦苦掙扎的工人、流浪漢,他是較早表現出對社會主義革命渴望的英美文學作家。
現實主義作家寫作風格各異、寫作手法層出不窮,他們為該時期的美國文學貢獻極大。20世紀初期,現實主義文學主要分成黑幕揭發者和現實主義小說家,前者主要運用新聞體揭發企業腐敗內幕,形象描寫上略有欠缺,而后者以反映社會真實圖景為主。黑人奴隸歌曲是黑人文學的主要起源,它以詩歌或是小說的形式描寫黑人背井離鄉、備受壓迫的心情,這些作家多是自由的黑人為控訴蓄奴制的罪惡。
戰爭過后掀起了戰爭小說創作的熱潮,其中代表作《裸者和死者》、《從這里到永恒》就是通過戰爭描寫士兵與軍官、軍事機構之間不可磨滅的矛盾,這類小說是戰后一段時期文學的主題之一。
50年代空氣讓很多青年感到壓抑、窒息,為了表示抗議,他們群居、吸毒,甚至將這種反面的情緒帶進文章中,該階段的文學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但部分青年被東方宗教和哲學所吸引,這一代的人對詩歌具有更高的天份,促使美國詩歌得到了進一步的成長。
經上述分析,使我們對英美文學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不同時期的文化反映的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只有通過不斷了解世界先進大國的文化發展過程,才能夠在保證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好的減少社會負面情緒的產生,有效抑制社會不良現象的發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定的心理基石。
文學是社會生活、人類情感的另類表達形式,它源于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升華。英美文學同樣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英美人民的心理情感和生活狀態。本文以英美文學為出發點,深入分析了不同時期英美人民群眾的生活態度和精神生活層次,以便于增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使東西方能夠互通有無,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加快我國偉大復興的步伐。
[1]李嗣茉.淺析歐洲中世紀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雙重性[J];文學教育(中);2011年09期
[2]白巧靈.英美文學中的理性主義和黑色幽默及現實意義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3]楊維新.美國大學英美文學專業Top10介紹[J];新東方英語(大學版);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