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軍
山東省淄博市環境保護局淄川分局
淄川區環境應急管理之管見
張麗軍
山東省淄博市環境保護局淄川分局
地方環保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環境安全隱患排查的監管責任,全面掌握本轄區的環境安全狀況,徹底排查環境安全隱患,督促各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擔負起環境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加強應急值守,嚴格信息報告制度,對突發環境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及時處置、妥善應對,確保環境安全。
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安全
(一)專項應急指揮機構建設情況
完善與修訂《淄川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明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與各成員單位分工職責,由分管區長擔任總指揮,對突發事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調動社會力量和各種資源,協調應急處理工作。同時制定《淄川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簡本》,進一步使預案的可操作性更強、條理清晰、更加直觀。
(二)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暨應急預案編制情況
完成了《淄川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淄川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簡本》的預案制定并下發實施。完成了《淄川區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暫行)》、《淄川區太河水庫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寫工作。
(三)應急體系建設情況
在我區從嚴監管,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把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治污減排作為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全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常態下,我局已設立應急辦公室,已成立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人員組成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分隊,能夠承擔IV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四)突發環境事件的基本情況和處置情況
通過環境風險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環保專項行動和環境安全大檢查活動,整治了一大批環境污染風險隱患企業,消除了大量環境風險安全隱患,改善了我區環境安全形勢;通過建立和實施主要污染源綜合監控體系基本框架,有效實施污染源環境監控,遏制突發環境事故的發生,進一步確保了我區環境安全。
(五)應急演練情況
按照應急演練計劃,我局已在山東金城醫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演練”,進一步檢驗了環保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的快速響應能力和環境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置能力,完善了應急環境下全局各部門協調配合機制,能迅速、高效、有序的處置環境污染事故,真正實現練預案、練指揮、練隊伍、練程序、練協同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維護廣大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六)值守應急和信息報送情況
按照應急值守工作要求,在重要節假日、重要時期,實行應急值守制度,專門安排值班人員和帶班領導開展值守工作,明確應急值守工作職責,實行突發環境事件的零報告制度,較好地完成了值守應急和各項信息報送工作。
督導本轄區內相關企業儲備環境應急處置物資、設備、器材,與本轄區內提供應急物資、設備、器材的相關企業簽訂保障協議,相關企業按《環境應急物資儲備表》中明確的內容進行儲備,并及時維護或更換儲備物資,確保儲備物資隨時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作用,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物資的儲備體系。
綜合考慮環境應急常態管理和應急突發管理需求,報備物資儲備清單,構建環境應急物資儲備信息庫,建立環境應急物資裝備保障制度。統籌考慮車輛的分配布局,既要加強重點地區的應急能力,又能輻射周圍地區帶動區域整體應急能力的提升,可在應急狀態下能迅速趕赴現場,快速監測,及時應對。
(一)轄區內環境風險排查情況
1、深入排查環境安全隱患
深入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預防和環境風險源監管制度,切實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救援工作。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分級管理制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經常化、制度化。
2、環境安全專項整治
開展環境安全專項整治,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項整治的工作力度,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對孝婦河沿線的大中型化工企業,特別是環境安全管理基礎薄弱的重點企業和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上游和城鄉居民集中居住區等環境敏感地區的化工企業進行專項整治。
3、汛期風險隱患排查
采取措施,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確保汛期環境安全。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職責;二是制定方案,明確任務;三是制發通知,落實責任;四是認真排查,摸清底數;五是加大力度,整治隱患;六是完善機制,加強監控。
(二)加強部門聯動,共同維護環境安全
在區安委會和食委會統一部署下,制定了我區環境安全大檢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計劃,對轄區內進行了全方位大面積的環境隱患排查。同時,通過加強人員和技術交流,充分發揮應急隊伍在技術、裝備和經驗上的優勢,有效地整合應急資源,形成良性互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下一步環境應急管理工作的打算
1、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社會責任感。
2、進一步加強環境應急機構建設,深化環境應急知識培訓,培養一支快速反應、指揮順暢、防控有力的環境應急隊伍。
3、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飲用水源地的應急演練和指導。
4、進一步完善環境應急預案編、評、審、備、修工作。
5、督促已編制應急預案企業開展預案評估工作、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環境應急機構和平臺建設。
6、繼續抓好環境風險隱患排查,防患于未然。
7、做好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工作。
8、以每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為契機,做好環境安全的普法宣傳工作。
9、環境應急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進一步明確科室職責,加強日常監管,建立環境安全檢查長效機制,有效確保環境安全。
[1]呂忠梅,張忠民.環境公眾參與制度完善的路徑思考[J].環境保護.2013(23)
[2]吳衛星.論自然資源公共信托原則及其啟示[J].南京社會科學.2013(08)
張麗軍(1967-),男,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學歷:大專(環境環保專業),現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