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宏偉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的關系研究
譚宏偉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高等教育在其中起到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地位,而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科研、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是主要的兩大職能。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當中,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是同等重要的,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如今的高校教育已不再是單純、簡單的教學,而是一個集教學、科研于一體的高等教育管理機構。本篇文章主要針對高校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為研究主題,重點探討與分析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之間的關系。
高校;科技工作;教學工作;科研創新;教學研究型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當代的高等教育事業也朝著更深層次方向發展。在當前我國的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純的教學育人領域,因為當今的教育時代是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信息化時代,學科交叉與滲透成為了當今科技發展的主題,也是時代進步發展的主流方向。在這種新時期下的教育背景環境下,現代高等教育及其功能的擴展,其中就包括著高校的科技研發教育工作領域,這種教育功能的大力擴展,在當前國內社會、經濟、科技、教育領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地位[1]。與此同時,面對傳統高等教育模式中的弊端,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高等教育與國家科技、社會經濟的有機融合,因此許多高等院校都相繼在教育資金、教育發展政策等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以此來鼓勵、支持高校教職工努力改變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并讓其積極的投身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包括一些各類課題的研究、專業課程的開發、科技研發實踐活動及其科研成果轉化等,并最終以科研工作來促進教學工作[2]。
(一)高校科技工作
2013年的高等院校科技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高等院校“十二五”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并以積極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來推進我國高校科技工作科學發展。
2015年1月10日——1月11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全面召開。2015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的討論、研究主題是“全面落實并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面、十八大四中全會的會議精神。在此次會議上,國家教育部作出了年度總結報告:“2014年科技工作進展以及2015年度科技工作設想”。其中的主要內容就是不斷深化我國高等院校的科技研發與科技教育工作改革,包括深入實施高等院校科技研發與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多方面。
(二)高校教學工作
在談及高等教育中的教學工作之前,我們先來深入的了解一下高校教學工作在高等院校整個教育工作體系中的地位。高校教學工作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工作、基本教學任務,同時也是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工作,在高校工作過程中處于一個中心環節的重要地位,通俗點講,就是高校所有進行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教學工作來進行的。因此,努力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是繼續不斷深化高等教育科研教學模式改革的前提條件,也是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實踐型、技能型知識經濟人才的根本途徑[3]。
(一)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之間關系定位
①校科技與教學進行互動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普遍認為高校的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不應該處在一個層次面上,應該將它們分割開來,就是因為在高校工作中長期受這個教育觀念的影響、制約,造成了不少高校在教育工作過程中將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更多的是處在一個對立面。當前時代發展的主題就是科研創新,而高等院校又是科研創新的主要基地,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是高校發展的關鍵,而實際上高校的發展取決于科研教育。傳統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以促進就業為培養目標的教學,而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強調的是全面培養與開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知識理論和就業技能等,同時還包括社會實踐、知識創新等方面[4]。
②高校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
高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是為了“育人”,都是以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為中心,而在這個教育環節中,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說教學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發展基礎,那么科技工作就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人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尤其是高校的教師,要能夠清楚的認識到高校育人的目標正是對高校科研與教學工作的功能體現,只有在高校工作發展過程中科學、準確的把握住教學與科研的最佳結合點,才能真正發揮出科技工作和教學工作這個有機整體的強大作用。在全國范圍內,各高校都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高校真正發揮著教育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總而言之,高等教育工作之所以那么重要,在于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來自于它本身的創造性、知識性,而科研教育工作恰恰是創造與挖掘知識的源泉,這就決定了高校就是教育人才與科學人才的集聚地。在我看來,高校工作過程中,教學工作與科技工作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效手段、途徑,科技工作推動著教學工作的持續發展,教學工作有反饋于科技工作的進步,從而在高校工作中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有機整體[5]。
(二)高校科研在教學中的應用
①高校科研工作在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的應用
在高校整個教育工作體系中,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教學工作來進行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教學工作的主體及其內容形式就是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與培訓,包括專業課程教材等,都是緊緊圍繞著基本知識理論和概念來進行教學工作的。在高校教育工作過程中,通過將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有機融合在一起,并不斷的強化科技創新意識,注重科研工作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與滲透,將會起到強化教學工作效果、提升教學工作質量的功能作用。高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就是課堂教學,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是整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可以在這方面加大經濟的投入建設力度,結合實際發展的需要設立一個教改基金,主要是用于鼓勵支持教師積極開展教學工作研究項目。
②高校科研工作在教學工作中實踐活動的應用
新時期教育背景環境下,強調的是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既然防止教育教學理論脫離實際,又要避免重實踐輕理論的形式化現象出現,要切實的做到以知識理論為主、以實踐活動為輔,理論與實踐平衡發展。在當前的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許多高校都相繼在校園內部構建了一套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的教學系統,重點以實踐實驗室建設為主。我們都知道實驗室是教師和學生有效進行科研、教學研究創新的重要基地,不少高校通過加大對實驗室的投入建設,首先極大的改善了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逐步培養出了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7]。
實驗教學是高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這一個有機整體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展現,它將會極大的促進教學工作與科技工作的協調、互動、相互支撐的發展。正因如此,科技工作在教學工作實踐活動的應用過程中,我們應該真正的體現出它內在的價值意義、體現出創新原則,要著重把握住對科研教學的結合點,在驗證實驗課堂教學知識理論的基礎之上,關注與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為了能夠更高效的實施這一目標,學校可以引進一些先進的實驗設備器材等,這是保障高校科研教育、教學課堂、實驗活動融合的關鍵。
③高校科研工作在教學工作中畢業環節的應用
高等院校學生的畢業環節表面上看上去沒有任何作用,認為學生要離開學校了,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我們是以培養創新性知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如果學生的綜合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都不夠理想,就算他們畢業離開校園了,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中的失敗。畢業環節是高校教學活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不僅僅是對學生在整個高校學習過程中的總結,也不僅僅是高校教師對自己教學的總結,而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以及對科技、實驗、知識理論的綜合能力培養的總結,包括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水平、科技研發能力水平等等。畢業環節中最重要的就是實習以及畢業論文設計等方面,也是對高校產學研(生產、教育、科研)教學活動的檢驗及其課題專業研究,對于這些課題的研究,主要是來源于學生的實習崗位、生產崗位等,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待科學與實踐創新的嚴謹態度。
(三)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是相互支撐的關系
①科研是學科建設的關鍵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共有300多所高等院校重點關注發展“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其中有將近150所的高等院校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領域招收的都是本科學生,其中像一些比較知名的有武漢大學、湖南大學、西安電子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這些全國重點院校都早已經在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立了信息專業、計算工程等專業。他們設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的目的就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系統信息安全操作人才,這些都是根據當前國內社會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所決定的。全國各地方的高等院校加強與完善“信息安全”本科專業課程的培養計劃,是整合高等教育專業學科的關鍵所在。不僅如此,加強高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建設,可以促使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學科課程體系更加趨向科學化、合理化,同時也是各高校響應國家科技創新教育政策的號召,更是今后我國高校重點改革與發展的方向。
②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時刻要求著改進與提升高校教師的業務能力水平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在這十幾年間發展的不僅穩定,而且在科技創新、經濟建設等領域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迎來著一場再一次深化的變革,在這個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知識經濟技術性人才,要特別注重科學技術與教學工作的有機融合。不僅如此,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迅速發展,世界各發展領域也逐步趨向于一體化發展,尤其是在科學技術與科研創新領域,決定了當前的世界發展格局就是以培養知識經濟人才為核心的信息化、現代化社會。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觀念的影響,導致著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常常出現高分低能、創新意識淡薄等現象,在這種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念環境的影響之下,所培養出來的所謂的“三好學生”,實際上就是那種沒有創新意識、沒有實踐經驗的高分低能兒。因此,為了更好的適應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發展時代,今后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應該更加注重對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塑造。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楊振寧教授曾說過一句話:“念書不應該只是學習的目的,而是應該更加注重創出新知識、新體系的一個教育手段”。所以,高校的教授、教師應該改變自己傳統的教育理念,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要求著自己提升自身的教學、科研等業務能力。
③高校教學工作反饋于科研教育建設
前面也談論到了,高校加強科研工作可以培養、建設出一支高素養、高水平的科研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從而進一步的提高我國各高校教學工作的質量。反之,高校的教學工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饋于科研工作的發展建設,在這個科研創新的過程中,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相互支撐。我國都應該很清楚,高校的科技研發與創新工作的主力軍、生力軍就是教師團隊,一支優秀的師資團隊將會極大的促進高校各學院科研創新工作的順利展開、完成,這就必須保證高校的師資隊伍具備專業化的知識技能、創新意識等,而之前通過加強科技管理工作與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教師的綜合教研能力水平,因此,在高校工作的教學環節中,擁有著支撐科技工作的各類資源。
(一)總結——認識
通過對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的關系進行研究、探討、分析之后,深深的體會到了二者的相互促進發展的作用。關于對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之間關系的認識,在文章的第二大部分內容之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挖掘研究。總而言之,根據當前國內高校科研教育發展的基本現狀,本人將其重點總結為兩個方面:①高等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加強科技工作和教學工作之間的有機融合,是培養學校、教師、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的相互結合,將會極大的提升高校教師整體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
(二)建議——措施
①繼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方位、多視閾來看待、提升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為了更好的解決與實現這一社會教育現實問題,國家在2010年的時候就頒布實施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確指出的一部分內容就是當前的高等教育方面的問題,包括對提高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建議舉措、以及全面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等相關要求。
②在加強與注重高校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之間互動關系時,盡可能的保證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協調、穩定、平衡的發展。既要防止“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又要避免“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學評價方式的出現。為了保證高校科研教育模式的深入發展,各高校根據本校科研、教學實際發展的基本情況,適當構建一套科學化、合理化、系統化的高校科研教學考核與評價方式。在構建科研教學考核與評價方式方面,首先可以建立和完善高校專業課程課堂教學的聽課制度,聽課制度雖然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教學考核制度,但是對于當前高校科研教學新型模式而言,是比較適應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包括一些已經退休的老教授、老教師,可以讓它們組建各專業課程的聽課考核小組,并且對高校教師的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進行定期檢查、監督。
③高校全體教師隊伍要樹立科研育人的先進意識,根據本校科技工作與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建立科教結合的研發機制。科研創新是我國當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內容,而教育在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中也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作用。在我國,高校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同時也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具備創新應用實踐活動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總而言之,高校就是科技研發與教育教學天然的結合點。
[1]龍躍君,隋旺枚,翁秀珍等.制度分析視角下我國高校教學工作長效機制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2,(2):63-65.
[2]程銣.高校科技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與職業,2009,(32):148-149.
[3]張玉珍.高職院校科技工作為社會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4):21-24.
[4]牛潔珍.論科技創新與高校科技工作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08,(6):20-21.
[5]朱建飛.提升高校科技工作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1,(4):180-182.
[6]孫燕,李志民.高校科技工作已成為國家科技工作的重要力量[J].中國科技論壇,2005,(2):51-54.
[7]劉璇華,肖君,陳天歡等.面向知識經濟時代高校科技工作的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17(11):105-106.
譚宏偉(1984-),男,蒙族,內蒙古赤峰市人,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